词条 | 土左旗 |
释义 | 土默特左旗系蒙古族部落名,土默是万的意思,加“特”是万的复数词。历史上,土默特是多民族活动的地方,有“敕勒川”、“白道川”、“丰州滩”之称。清时设土默特旗,分左、右两翼。民国年间成为总管旗。1965年土默特分为左右两旗。1971年土默特左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一、政区位置土默特左旗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青山南麓富饶的土默川平原上,东临呼和浩特市城区,北倚大青山与武川县接壤,南连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西接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二、语言土默特左旗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但土默特左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 三、政区沿革土默特左旗系蒙古族部落名,土默是万的意思,加“特”是万的复数词。历史上,土默特是多民族活动的地方,有“敕勒川”、“白道川”、“丰州滩”之称。清时设土默特旗,分左、右两翼。民国年间成为总管旗。1965年土默特分为左右两旗。1971年土默特左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四、政区划分全旗现辖11个乡,5个镇,1个开发区,321个行政村,456个自然村。 四、政区人口面积 2004年底,全旗总人口3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占总人口的86.88%;总面积27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旗总面积的33.5%,平原面积约占全旗总面积的66.5%, 五、政区自然特征土默特左旗地形北高南低,北面是大青山山地,最高海拔2270米,南部是土默特平原,海拔最低点哈素海为988.2米。全年四季分明,平均气温6.3℃,年均日照2876.6小时,无霜期130天,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年均蒸发量1870.3毫米,年均冻土层厚108厘米,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六、政区资源特点土左旗境内河流水系主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哈素海及沿山各大小山沟水,平均年径流量4.1亿立方米,年产地表水1.8亿立方米,地下水2.3亿立方米,每年引黄河水入境733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开采量为3.2亿立方米。全旗水利工程有哈素海水库、红领巾水库、万家沟水库、五一水库等,水库总库容蓄水量1.6亿立方米。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48种,具有开采价值的有无烟煤、黄金、石棉、泥炭、石墨、云母、紫砂陶土等10余种,其中尤以紫砂陶土、石墨、泥炭最具开采价值。 全旗有林地面积22043公顷,用材林地面积1772公顷,总蓄积量703998立方米;草场面积28万亩;养殖水面面积4.5万亩;野生动物有狍子、鹿、青羊、狐狸等30余种;野生植物400余种。 七、政情概况2004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896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前列。 八、工业土默特左旗工业生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工业产业化进程高速推进。工业以化工、建材、机械、轻纺、酿酒等为重点,主要产品有化工部优质产品骏马牌碳酸氢氨、自治区免检产品土默川牌水泥,远销国内外的紫砂陶瓷、汉宫地毯、石墨、羊剪绒制品等等。传统工业以市场为导向,在体制创新、工艺革新等方面大做文章,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新兴起的善岱花炮园区、沙尔营工业园区着眼于“专、精、特、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与日俱增。2004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6.7亿元。 九、农业土默特左旗自然条件较好,土地类型多样,具有综合发展农林牧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全旗共有耕地面积102万亩,其中水浇地7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葵花、玉米、中药材、蔬菜、优质牧草等。“九五”期间,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重点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大青山生态建设、沿110国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工程。通过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已形成了区域化种植格局。近年来,随着“奶业兴旗”战略的实施,农区畜牧业迅速发展,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2004年底,奶牛饲养量达15.1万头,建有标准化奶站421座,奶牛小区28个,是全国第二大县级奶源基地。肉类总产量4万吨,鲜鱼捕捞量5000吨,禽蛋9000吨。畜牧养殖业成为了全旗的重要支柱产业。全旗枸杞的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近12000吨;甘草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达30000吨以上;黄芪、板兰根、党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葵花籽年产量4.2万吨;各种水果年产量1400吨,为特色经济作物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十、财政金融2004年,全旗财政收入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亿元。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覆盖全旗。 十一、交通通讯土左旗地理位置优越,是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草原钢城包头市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鄂尔多斯准格尔大煤田的“金山角”腹地。交通通讯发达,京包铁路、110国道、呼包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呼准、呼清、呼托公路纵贯旗境东部,全旗公路总里程达1183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电话用户达12万户。 十二、科教文卫土默特左旗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历史上蒙古族人民与汉、回、满等各族人民或杂居、或聚居,形成这一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有民族歌舞、晋剧、二人台、社火、剪纸等。群众性艺术馆有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等。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普及。占地110亩,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的集体育场、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排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场所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体育运动中心投入使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村村通。 全旗现有16个科技综合服务站,4个科普协会,共有会员3840人。科技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全旗现有普通中学17所,小学210所。大多数中小学已建成“花园式”学校。民族教育本着“优先、重点”的方针,发展迅速,有民族中学2所,民族小学7所。全旗共有教职工3497人,在校学生52322人,形成民族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等多层次多门类的教育体系。全旗现有医疗机构275所,病床329张,卫生技术人员926人,其中医生886人。 十三、人文自然景观近年来,旗委、旗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初步形成了大青山景区生态游,召庙文化游,民族文化艺术游,民俗民情游,风景观光游,休闲度假娱乐游的服务体系。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湖光山色、碧波荡漾,享有“塞外西湖”美称的哈素海;有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古木参天、洞天福地的喇嘛洞召;有峰峦叠障、景色优美的避署胜地金銮殿;有革命教育基地乌兰夫公园;还有集古代建筑、历史文化 为一体的明清建筑博览园。 十四、旅游业1、哈素海旅游景区哈素海旅游景区(哈素海蒙语意为玉海、玉湖)位于大青山南麓,土左旗陶思浩乡境内,总面积29.7平方公里。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每到夏天,哈素海湖清水深,碧波荡漾,蒲苇丰茂,鸟飞鱼跃,水天一色,置身其间颇有南国水乡的情趣,亦有“塞外西湖”的美称。湖内盛产鲤鱼、鲢鱼、鲫鱼、草鱼、武昌鱼等,拥有天然芦苇1万亩,芦苇生长呈块状,每一片芦苇丛之间有水道相通,船行其间,如入迷宫。每年4月~10月份,大量的鸟类栖居于此,有大天鹅、灰雁、红嘴鸭、银鸥、小田鸡、白骨顶等百余种。这里有云川毓秀、疑入云泽、曲水河香、烟波渔歌、哪咤闹海、玉带月桥等著名的景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曾到此一游,并赋诗一首:马达声响水鸟惊,船行推波摇山影,眺望海面天边碧,水畔萋萋芦苇葱。形象地概括了哈素海的优美景色。哈素海已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3A级旅游景区。 2、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位居大青山中段,是大青山18条沟的第9条沟,距离呼和浩特市区20多公里。白石头沟由南向北,蜿延纵深25公里,主沟两侧有多条宽阔的支沟,主沟的南口即碧波荡漾的五一水库。沟中有多处四季喷涌的甘泉,水资源丰富。两侧山坡及纵深植被繁茂,形成绿色的海洋;由于呼和浩特多年封山育林,沟内不仅绿色生态迅速恢复,而且野生动物也在林中安家,多年不见踪影的飞禽、野鹿、狍子、狐狸现在随处可见。白石头沟曾经是大青山抗日游击队、抗日骑兵游击队等抗日革命队伍主要战斗的地方,也是红色旅游的最佳去处。 2003年,呼和浩特广生源种植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一门(景观山门)、二带(绿化带、漂流带)、八区、九十二个景点及大青山抗日游击队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和服务设施。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建成一门,包括白石山庄、蒙古天骄部落、欢乐谷、索桥、景桥、秋千、旋轮、三叠瀑布、拓展运动训练营等设施。白石头沟生态旅游景区成为呼包市民休闲度假、放松心情的后花园。 3、喇嘛洞召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毕克齐北8公里的大青山中,汉名为“广化寺”,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喇嘛洞,也称“银河”,原是一个普通的天然山洞,后因喇嘛叫僧人常在洞内修行和居住,人们便将这一山洞称为喇嘛洞,以后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庙称为喇嘛洞召。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被清政府正式命名为“广化寺”。相传喇嘛洞召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罕察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喇嘛洞召,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公元1573年),最早在内蒙古地区修行传播黄教的博格答察罕(即圣人,最高级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喇嘛洞修行,明万历初年,他在银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庙,向外传播喇嘛教。这座小庙就是最初的喇嘛洞召。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8年),博格答察罕在喇嘛洞圆寂,他的3个弟子又在此重修了小庙,并向南扩建新寺。以后又经历代不断重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一处殿宇。这里松柏青青、流水潺潺,南为洞沟,视野开阔;北为银洞,威严矗立;东为铜山,坡缓草密;西为狮背,青松覆盖。谷中还有佛爷府、禅房、僧房多处,白塔数座,所供佛及经卷甚多,整个殿宇雄伟壮观。广化寺由于地理的原因形成其独特的气候,春天山杏泛红,盛夏山丹奇艳,金秋层林叠翠,冬到雪挂琼枝。谷中山泉长流不断,水质甘甜,冬不结冰,依古松、临清流,妙趣油然而生。 4、乌兰夫故居坐落在土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的乌兰夫故居是乌兰夫的出生地。党和国家以“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概括乌兰夫光辉的一生。乌兰夫故居现存正房9间,东房、西房、南房26间,共560平方米。正房内陈列着乌兰夫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用具和参加革命后的部分遗物。该故居被命名为市、旗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今年春天乌兰夫故居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土左旗紧抓这一大好机遇,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准备开发建设荣耀革命先辈烈士纪念馆、大青山纪念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喇嘛洞抗日活动秘密据点等红色景点,以加快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充分承载土左旗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拉动绿色旅游业发展,形成以“红”带“绿”、以“绿”带“红”的格局。此外,土左旗境内的明清建筑博览园、青龙大峡谷、金銮殿山等景区也具有相当的开发利用价值。土左旗人民衷心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合作,共同挖掘革命历史、召庙文化、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内在潜力,共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为土左旗经济的腾飞添“红”着“绿”。 十五、农牧业土左旗旗委、旗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目前,水果、蔬菜、香瓜、西瓜、优质饲用作物、水产品共26万亩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其中基地水产品鲤鱼已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特色农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亮点。 土左旗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长期以来都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过去由于种植单一,农民只增产不增收,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旗委、旗政府经过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路子。到目前为止,土左旗已基本形成了水产、林果、药材、蔬菜、西瓜、香瓜、优质牧草等种植生产基地。 1、水产养殖水产养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迈进。土左旗是自治区重要的渔业商品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养殖水面4.5万亩,占全市养殖水面的71%,且80%的水面集中在哈素海水库及周围渔场。截至2005年6月底,水产品产量完成3653吨,约占全市产量的50%。渔业总产值4651万元,鱼种产量完成1175吨。河蟹养殖面积3万亩,产量40吨。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130亩。为了稳定市场经营秩序,树立地方品牌形象,土左旗注册了“哈素海”和“生态鱼”品牌标志,2003年成立了渔业协会,标志着土左旗生产经营由各自为政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随着渔业效益的增加,促使渔农加大了综合养殖的步伐,养猪业、奶牛业、种植业蓬勃发展。 2、种植业今年,全旗的果树栽植面积已达3.76万亩。同时,在农业部门和毕克齐镇政府的协助下,成立了毕克齐林果协会,申请注册了绿色无公害林果的认证。在该协会的运作下,水果生产和销售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大紫李、123、海红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空间。 随着奶牛业的迅猛发展,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优质牧草生产应运而生。土左旗为实现“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战略,今年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4.6万亩,其中粮饲兼用玉米达到35万亩,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也为奶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饲草料。蔬菜种植从露天向大棚温室发展,种植规模和产量日益增加。蔬菜主要集中在沿山乡镇。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毕克齐镇的菜农自发地成立了蔬菜协会,为菜农提供各种服务,解决菜农在生产种植、经营销售过程中的难题。毕克齐镇大旗村的110座蔬菜大棚(220亩),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3、奶牛养殖业土左旗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全旗104万亩的可耕地面积,年产3亿多公斤粮食、7亿多公斤的秸秆,为发展奶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0年初,在呼和浩特市“奶业兴市”的战略指引下,在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土左旗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奶牛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全旗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著提高,奶牛养殖业已经成为全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中国奶牛发展大会最新公布,土左旗以17.5万头的奶牛存栏数列全国县级地区第一位,超过了黑龙江省双城市,真正成为中国奶业第一旗,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奶源基地。为保证奶牛业健康快速发展,由分散饲养向集中管理,由粗放式经营向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成为必然。2000年,土左旗投资1170万元建立了全自治区第一个标准化、现代奶牛养殖小区——秃力亥奶牛养殖小区,之后三年内,伊利牧场园区、榆林奶牛小区、鸟素牧场园区等16个养殖小区相继建起。小区建设采取政府、开发商、农民自筹投资三种方式,租赁或一次性出让给农民经营,政府则出面担保贷款,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发展奶牛业。园区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实现了“牧场园区化、园区富农家”的构想。2004年4月在石家庄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上,秃力亥奶牛养殖小区、兵州亥伊利牧场园区、毕克齐鸟素牧场园区被评为全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 与此同时,全旗奶站建设也如火如荼。截至2005年6月底,全旗奶站达427座,其中机械化挤奶站121座,大大提高了奶牛养殖效益,农民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察素齐镇秃力亥奶牛养殖小区奶户李长命一家4口人,他们5年前赁牛舍,赊销了3头奶牛,开始养牛。现在,奶牛头数已经发展到11头,年纯收入达3.7万元,2003年还完贷款,还有了5位数的存款。去年春节一过,李长命就购买了一辆一汽佳宝面包车。尝到养牛甜头的李长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家有1头牛,不缺零花钱;家有5头牛,致富奔小康。”在土左旗像李长命这样通过养奶牛脱贫致富的例子已不在少数,一大批养殖专业户、养殖专业村不断涌现。土左旗三两乡北得力图村村委会主任夏海军靠养奶牛率先致富,在全旗建有7个奶站,夏海军致富不忘乡亲,去年个人投资10万元修建了出村道路,还主动帮扶本村贫困户发展奶牛业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的夏海军在200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以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呼和浩特市十佳青年”,被群众誉为“小康路上的领路人。”全旗奶牛第一村塔布赛乡黑河村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养奶牛头数达到1120头,人均1头还多,全村每月仅奶款结算就进账30多万元。富裕后的黑河村民家家盖新房,装电话,用村支部书记张华的话说:“城里有啥我们有啥,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有,我们已经过上小康生活啦!”围绕奶业发展,全旗种植业结构大幅调整,“为养而种、种养联动”的观念深入人心,种粮大旗已变为种草大旗。2004年,全旗种植青贮玉米30万亩,种植优质牧草11万亩;今年,全旗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有力地保证了奶牛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集体、个人的倾力参与,加上政府的有力扶持,打造了土左旗的“奶业航母”,奶业已经成为土左旗35万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截至2005年7月底,全旗奶牛存栏数达到17.5万头。到2007年底,全旗奶牛存栏将达到30万头,年产鲜奶将达到105万吨,年人均鲜奶占有量将达到3000公斤,依靠奶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7100元。奶牛养殖将完全实现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届时,土默川大地将呈现“小康路上牛儿欢,乳香飘飘敕勒川”的美好景象。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