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土家语
释义

土家语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的归属尚未确定。文字资料很少,由于与汉族杂居后,汉族语言逐渐成为各民族间共同的交际工具。现在除少数地方外,土家族语言已逐渐消失。在历史上湖北省恩施地区曾广泛使用士家语,在隋代就有荆州多杂“蛮左”,“其僻居山谷者,语言不通;在宋代,“施州之地”;“乡者则蛮夷,巴汉语相混”;清代中叶,还有“里籍老户,乡谈多不可解”的记载。在史籍中,有许多以土家语命名的人名,在现实地名中,还存有许多土家语地名。

概述

土家语是土家族使用的语言(又名毕基撒、毕基或毕兹撒、毕兹)。土家族(毕基佧族、毕基族)分布在中国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交界地带。土家语属藏缅语族,一说属彝语支,另说应单独成立土家语支。土家语为黏着语。分北部和南部两个方言。北部方言又分互士语、虾语和沙沙语三个片区。互士语还存在si、zi、ts’i、tsi四个音节及其组成的音节的发音差异,一些地区同汉语一样发为舌尖元音,例如si“死”、zi、ts‘i“此”、tsi“子”,而另一些地区分别发为ɕi“洗”、ʑi、tɕ‘i“起”、tɕi“几”。

南北方言之间词汇差异过大,不能交流。北方方言语法更接近古代土家语,但发音受汉语西南官话影响较多,浊辅音b、d、g、d͡z、d͡ʑ消失;南方方言发音更为古老,保留了原始藏缅语送气清音、不送气清音、浊音的三元模式,但语法吸收周围汉语语法较多,且有一些北方方言没有的独特语法。北方方言各片区之间可通话。

使用地区

土家族所分布的乌江流域、酉水流域、澧水流域、清江流域,目前只有酉水流域还有人会说土家语,约20万人(1982)。90年代日常使用土家语的人数曾一度减少到五六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湖南龙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民族小学和重庆酉阳县可大乡民族职中开展了双语教学,使得使用母语的人口得以增长。土家语南部方言仅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潭溪乡的大陂流村和小陂流村,目前会说的已不足100人,属极度濒危语言;而北方方言中虾语跟沙沙语也仅分布在保靖县;现今其余使用土家语的地区均为互士语。且互士语在这四种(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三个片区)之中最为简单易学,因此现今推广土家语以互士语为主。

语音

土家语为声调语言,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

北方方言共有辅音22个,其中送气和不送气或清浊成对的有8组16个,分别是(国际音标):p‘、p、t’、t、k‘、k、s、z、ɕ、ʑ(实际常发为半元音j)、x、ɣ(实际常发为小舌颤音ʀ)、 t͡s’、t͡s、t͡ɕ‘、t͡ɕ;其余为4个鼻浊音m、n\\l(土家语中不区分边音l与鼻音n)ɲ、ŋ,半元音w和清塞音ʔ。有5个短元音及对应的长元音:a、i、ɯ、e、ɔ。复元音较少。辅音韵尾只有类似于日语中ん一样的不分发音位置的鼻音韵尾,其余全为开音节。互士语有3个基本调:55、21、35,其中35调在很多情况下为使语音流畅自然不拗口,而读作21调;虾语有5个基本调;而沙沙语有6个基本调。

南部方言有5个声调,26个辅音,保留了北方方言消失的5个浊辅音,有18个元音,另有12个专拼汉语借词用的元音。

词汇语法

土家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单音词一般一词多义。可分为:名词、动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感叹词、接续词、助词等等,词缀丰富。助词和词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其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领属性修饰语在名词之前,描写性修饰语在名词之后;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前。名词有领属格;人称代词有单、复数和领属格;动词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形容词有原级、加深级、比较级、最高级,部分形容词作谓语时有动词的形态。

土家语格助词

对于黏着语来说,格助词就像是句子的骨架,而格助词的数量又往往不多。因此,掌握好了一门黏着语的格助词,就相当于掌握了这门语言的大概。下表是部分土家语格助词:

土家语格助词 日语格助词 汉语释义 备注

go が、は 主格助词 口语中常省略,go和が可能同源

bo を 宾格助词 口语中常省略,bo和を可能同源

da(daha) と、で 表动作共同行为人和名词并列 da和と、で均可能同源

be も 也 

bo へ、まで 表移动的目的地、终点 与宾格助词bo声调不同

le から 表移动的起点 

ne の 表名词间所属关系 ne和の可能同源

hole で 表借助工具、方式 hole和で可能同源

ku に、で 表动作发生或事物存在的地点 

土家语应用

历史土家语人名

在史籍、方志、族谱中,有许多土家语人名。如墨来送、向墨铁送、向太旺送、覃启处送、田耳毛送、向大踵、向墨答踵、田乙北龙、驴蹄什用、田先什用、勾搭什用、覃值什用、向俭俾、向座海落俾、白嘴俾等。送、踵、龙、什用、俾等词汇是代表身份地位之词,除俾外,都是土司主之名。以俾命名的,有小土司主、土官、舍把、土民。卯洞土司主多以俾命名,容美土司田秀诸子亦以俾为名,如五哥俾、六哥俾、七哥俾、白里俾。

残留土家语工艺品名

如土家织锦被称为“西兰卡普”。

土家语地名

现在武陵山区地名中,还有许多是以土家语命名的地名。当地土家语消失了,土家语地名仍还保持着,如革勒车、讨火车、涅车坪、车洞河、车坝、车路坝、车落洞、舍米糊、毛湖埫、河堂湖、马湖坝、黑山、黑湾、黑槽、黑石垭、黑石槽、黑沟头、黑岩洞、李巴沟、李虎坡、墨把山、墨达山、梭步垭等。“车”是士家语河溪之意,见以“车”为名的地名,大多在溪河边。“湖”是土家语山坡上的一块平地之意。“黑”是土家语漏水之意。“李”是土家语的虎之意,指虎多或藏虎的地方。“墨”是指天,宣恩县治之北有墨达山,《大清一统志》记载:“墨达山在治北,土人谓天为墨,云山高接天地。”也有量词为地名的,如梭步垭,“梭步”是士家语三个之意,即那里有三个垭。

湘西土家族地区,尽管比苗族地区接受汉文化时间早、范围广,但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土家语称谓的地名。几年前,保靖县陈家驹先生对县内14个乡镇场的685个自然寨地名调查分类,尚有178个自然寨名为土家语称谓。笔者据80年代初编撰的《地名录》统计分类,永顺县的两岔、泽家和首车土家族聚居的三乡镇,在185个自然寨中尚有土家语地名73个、土汉双语地名2个,占自然寨总数的40%;龙山县的洛塔、坡脚和靛房三乡的145个自然寨中,有土家语地名37个、土汉双语地名9个,占自然寨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据叶德书、向熙勤先生近年考证,龙山县他砂、靛房、坡脚、于溪、猫儿等乡镇的土家语地名均在50%以上。在永顺县的521个村土家语地名就有近枷个,全县46个乡镇,有42个乡镇有土家语地名,占乡镇总数的81.2%。湘西土家族地区,至今尚保留着这大批的土家语地名,对于了解地名的初始义,探讨土家族地区地名文化和研究土家族语言,都是极为宝贵的“活化石”。然而,由于土家族同苗族一样,有语言无文字,在与外族人交往和书面语言中,都要借助汉字的翻译。由于翻译者多出白汉族文化人之手,其中不论是意译或是音译,都很难正确表达土家语地名的初始义的真正含义。加上社会的变革,汉文化的影响,懂得土家语的人群越来越少,造成了今日村土家语地名洼释的错误,是极为常见的。为了正本清源,吉林大学和州政协的叶德书、向熙勤先生,对土家语地名进行了一次考订,撰写出版了《中国土家语地名考订》一书。这是了解土家族地区地名语义的一大要旨。因为土家语地名,多是汉族文化人用汉文记音。如果现在按汉文汉语义去没释,那就失之千里。

保靖县拔茅乡的“补足”寨和寨境的“补足河”,以及龙山县苗市的“补足湖”和水顺县的“补足土”、“步溪”。其中“补”字不是补助的补,“补足”衬不是村民“粮食不能自给,要找其他食品补足充饥”。土家语“补”是“船”,“足”是“出”或“造”。“补足”寨的意思是“船出”或“船造”的地方,按照汉语结构,就是“造船”或“开船”的地方。“补足湖”中的“湖”字,是小山谷,连起来是“造船谷”。“补路土”是“补蓝土”或“补老土”的近音异写,“蓝”或“老”是“一下”,“土”是“撑”,“补路土”连起来就是“请撑一下船”,因为古时此地曾是渡口。羊峰乡的“步溪”,其中“步”是“补”的同音异写也是船的意思,“溪”在土家语中是“牵”义,“步溪”,意为“牵船”或“拖船”,因为这里也是一条小河的渡口。龙山县他砂乡有个名叫“恶捉”的寨子。不懂土家语人望文生义,杜撰了一个衬里来了头犀牛,大家恶捉了一场,便有了一个“恶捉”的寨名。土家语称猎神(梅山神)为“恶捉”,凡是打猎时,都要事前敬梅山神,打得了猎物拾回村寨,也要先敬(谢)梅山神,这敬谢梅山神的地方,土家语也简称为“恶捉”,“恶捉”衬和龙山、水顺、保靖、古文县土家语地区所称谓的“禾作坡”、“禾着”、“哦暇”等地名,都是猎神“恶捉”的同音异写,都是昔日土家人“赶仗”需先敬谢梅山神的地方。龙山县贾市还有一个名叫“恶爬”的山寨,今人也望文生义,没释为“该村位于山上,进寨需要狠爬一个大坡”。“恶爬”是土家语“恶巴”的误记,是“恶起巴”或“恶铁巴”的省略,其义都是指“大恶蛇”,因为该寨位于深山老林,以往是个多蛇的地方。

保靖县梅花乡有个名“怕逼洞”的寨子,四面高山,中为盆地,下雨涨水时,全靠村内一个山洞消水,如山洞的漏眼闭塞,房屋田土便会被水淹。看见这种地形地情,有人就以汉语义没释,认为村名就是来自这里,故又名“伯闭洞”。其实,“伯闭洞”、“怕逼洞”都是土家语地名。在湘西州就是在土家族聚居区,也居住着不少汉族和苗族人民,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各自为寨生活。土家语称汉族人住地为“馅优”,或为“伯卡”和“伯逼”,因而这“伯遏洞”就是土家人称汉族人住的地方。

古丈县的“怕老村”的“伯”也是指汉人,“老”是一个汉人,“怕老”连起来就是此地原来只住有一个汉人。龙山县西湖乡的“趴湖”村,也是土家语汉族人住的地方。土家语“趴”是“怕”同音异写,指汉族或客家人,汉语叫“趴煞”,“煞”为“活”,“湖”为山沟。“趴湖”就是指“说汉语客家人的山沟”,简称“客家沟”。古丈县断龙山乡的“爬壁岩”,龙山县坡脚乡的“伯优”,永顺县王村镇的“伯子科”,都是土家语称汉族或客家人住的地方。土家称苗寨为“白优”,称苗族为“白卡”,“白优”、“白卡”的地名称谓,都是指苗族人住的寨子。

龙山县洛塔乡有个“瑞士科”的寨子,“瑞士”不可能同西欧的“瑞士”联系起来。它是土家语地名,同永顺、龙山县其他一些称谓为“树西科”、“树溪科”、“树西堡”、“速启科”一样,都是土家语板栗“素司”汉字记音,都是意指这些地方盛产板栗。古文县城关乡的“树栖柯”寨名也并非《地名录》所释:“从前此地森林茂密,鸟常在林中栖身,故名”,也是土家语板栗“素司”的记音。

土家语衰退原因

土家语除自然消失外,也有人为因素。如来凤县河东村在1940年间,还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中老年人用土家语通话,国民党部队在那里剿匪,认为说土家语是通匪,是黑话。对说士家话的人就进行捆绑,吊打,使这一带的土家人都不敢说土家话了,加速了土家话的消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