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土地利用
释义

人类为经济的和社会的目的,通过各种使用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它的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

简介

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因此土地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占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引起城市用地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此外,由于技术进步,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日益提高,如稍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往往首先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土地利用是人文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除地理学以外,经济科学、农业科学、城市科学等学科也以不同方式研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所有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素中,确定土地关系的社会生产方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土地利用的内容

土地利用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开发程度

2.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五)土地保护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

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原则二

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

原则三

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原则四

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研究简况

土地利用的地理分析可追溯到 J.H.von屠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20世纪早期,W.D.琼斯和C.O.索尔关于野外调查的文章中强调土地利用概念。经济发达国家对土地利用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相当普遍地开展,大多是配合农业生产的需要而进行土地分类,评价土地质量,编制土地利用图。特别自1949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第16届大会成立世界土地利用调查委员会后,号召在全世界开展土地利用调查,要求编制统一规格的百万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拟定了通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引起了各国地理界对这项研究的兴趣。迄至70年代末,已有 8个国家出版了全国的百万分之一土地利用图。英国、美国、日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荷兰、澳大利亚、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等国的研究方法比较先进,并提出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自60年代城市化加速发展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土地利用研究的重点,已由农牧区转向城区,很多是从城市生态学的观点来进行调查研究。

中国土地利用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化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但山地、丘陵占全国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不便,而沙漠、戈壁、冰川、永久积雪、裸露石地和高寒荒漠等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总计占全国面积的22%。据估计1987年全国有耕地21亿亩左右,人均耕地不到2亩,仅及世界平均数4.8亩的40%。其他一些领土较大的国家,其人地比例都高于中国,如澳大利亚人均占有耕地约50亩,加拿大约29亩,美国约15亩,苏联约14亩。另一方面,中国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因此,查清全国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并加强保护和科学管理,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在中国,土地利用历来受到重视。公元前5~前3世纪成书的《尚书·禹贡》对当时中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中部各地区的土壤类别及其利用差异就有所阐述。20世纪30年代开始,胡焕庸等地理学家和张心一等农学家开始进行土地利用的研究和制图,多为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实况调查。金陵大学农学院1937年出版了《中国土地利用》一书及图集,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东部土地利用的情况和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强调地理学研究要为农业服务,因而土地利用的调查、研究得到较大发展,研究的内容也相当广泛。但是,着重于农业用地(如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和开发荒地资源等),对牧区草原和山地林区则注意不够;对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较多,而在评价基础上探讨远景合理利用较少;研究成果以土地利用制图较多,而进行理论和方法归纳较少。

主要研究内容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土地资源普查和统计。土地资源普查是指进行全面土地普查和严格登记。土地统计则要反映土地本身的分布、面积大小和质量等级,以及表达它的利用现状和潜力。以地区或生产企业为单位建立土地台帐、地块档案,对合理利用土地、规划生产都有重大意义。②土地资源分类。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质量、对某项生产的适宜性以及利用现状、管理后果、未来用途、变化趋势等,可以提出不同的分类体系。③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实况并编制土地利用图。调查的结果可以编制各种土地利用图来表达,并根据图件来量算各类用地的面积。调查的手段包括应用航空照片、红外摄影和雷达扫描图像、人造卫星连续摄影等新技术。但它们的应用,必须立足于地面实况的典型调查,否则难以确切判读。④开展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评价要全面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并根据一系列反映量变到质变的指标进行分等分级。⑤研究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和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农业结构有利于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可以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收益。除了根据土地评价解决具体地块的合理利用问题外,还要宏观地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大地区来研究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问题。中国农业生产历来着重粮食,对于经济作物和牧、林、渔、副业生产注意不够,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充分和合理利用。中国的农业经营历来重视平原土地的利用,忽视山区的开发,占全国陆地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地、丘陵地区,生产水平很低,而且管理不善。在种植业内部,重视灌溉高产农田的经营,而忽视低产田的改造。此外,一些地区还流行着掠夺式的利用方式。⑥进行土地利用区划,制订开发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区的划分基础上,对各区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有可能比较切实地提出各区今后各部门合理的用地结构和布局方案。因此很多国家在查清土地资源之后,往往紧接着进行土地利用区划。土地利用区划既是土地规划的前提,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它有现状区划和远景区划两大类。现状区划的目的主要为认识现状,判明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和特点;远景区划的目的主要是为调整现有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为了便于土地规划的实施,土地利用区划要尽可能地照顾到一定级别行政区的完整性。在土地利用区划的基础上,制订开发利用各区土地资源的规划,其内容包括改造不利条件应采取的措施,并预测其后果。⑦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和加强国家的土地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有关法令,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土地纠纷、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以及土地使用混乱造成土地建设返工浪费。

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研究的新趋势是从生态观点出发,谋求生态平衡,保护植被和土壤以期获得持久产量,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土地利用要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评价土地对某项生产的适宜性时,要考虑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以及长期的生态效益,防止环境退化。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土地利用的研究重点,已从提高土地生产率转向改善环境,把土地利用规划和整体的环境规划联系起来。在中国首先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环境质量的评价,根据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情况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的各种方案,然后对每一方案进行评价,选定对环境有利的最优土地利用方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