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透视图 |
释义 | 定义“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 。 术语解释基面:形体所在的水平面,用字母G表示。基面相当于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水平投影面H。 画面: 透视图所在的平面,一般为铅垂面,用字母P表示。也可以用倾斜平面做画面。 基线: 基面与画面的交线,用字母gl表示。 视点: 观看者眼睛所在的位置,用字母S表示。 站点: 观看者站定的位置,即视点S的基面上的正投影,用E表示。 心点: 视点S在画面上的正投影,用字母Vc表示。 主视线: 垂直于画面P的视线,也就是过视点S和心点Vc的直线。也叫中心视线。 视平面: 过视点S的水平面。 分类分类依据当视点、画面和物体的相对位置不同时,物体的透视形象将呈现不同的形状,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透视图。这些形式不同的透视图,他们的使用情况以及所采用的作图方法都不尽相同。习惯上,可按透视图上灭点的多少来分类和命名,也可根据画面、视点和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分类和命名。不管怎么样分类和命名,透视图都分为以下三类。 一点透视建筑物只有一个方向的轮廓线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主点;而另两个方向的轮廓线均平行于画面,没有灭点。这时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如果建筑物只有铅垂的轮廓线平行于画面,而另两组水平的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于是在画面上就会得到两个灭点,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这时画出的透视,称为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如果画面倾斜于基面,即画面与建筑物的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都相交,于是画面上就会形成三个灭点。这时我们画出的透视图,称为三点透视,又称为斜透视。 参数的选择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圆的形状常显示为椭圆。 透视图是以作画者的眼睛为中心作出的空间物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而非平行投影)。它具有将三维空间物体转换或便于表面到画面上的二维图像的作用。 我们常把经典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对象的3个主视方向与投影平面的平行个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