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
释义

本书是“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之一,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探讨了透视前后的空间意识与建构的本质特征、直觉空间与神话空间、运动空间与旅程、叙事空间与透视空间、轴测空间与拼贴空间,并最后提出了“体验会萌发新的空间意识和空间形态,以至于构建新建筑学空间逻辑”。本书可供建筑、景观、艺术、城市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者、教师与学生学习参考。

基本信息

作 者: (中)梁辰月 著,李开然 译

出 版 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字 数: 139000

版 次: 1

页 数: 126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4113902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建筑 >> 建筑艺术

内容简介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当代认识论和本体论从前现代性、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嬗变。作为建筑学、景观和城市设计这类学科的基本概念,其空间建构和体验尤其体现了这种变化。

目录摘要

1 、综述:透视前后的空间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2 、重新定位设计图学

2.1 历史视野中的建筑绘图

2.2 绘图的艺术属性和抽象性

2.3 图作为体验的范式

主要参考文献

3 、直觉空间和神话空间

3.1 直觉空间中事件的映射以及身体的图式

3.2 神话空间中的异质同构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

4 、运动空间与旅程

4.1 抽象思考之前的运动空间

4.2 旅程:非匀质空间的穿梭

4.3 观看与观读东方绘画中的历程

主要参考文献

5 、叙事空间与透视空间

5.1 叙事:作为一种理解的方式

5.2 透视空间:理性的幻灭

主要参考文献

6 、轴测空间与拼贴空间

6.1 轴测空间:视点的消隐

6.2 拼贴空间与异托邦

主要参考文献

7 、结语:体验拒绝模式

精彩书摘

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

建筑学中的真理和信条需要不断考察,尤其是关于建筑表现传统的真理和信条。

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原名Gaius Plinius Secundus,AD 23—79)在《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绘画起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古希腊科林斯的黏土匠布塔得斯(Butades)的女儿,她为了纪念自己即将远行而前途未b的情人,借助着烛光将恋人的轮廓投影在墙壁之上,然后用木炭将轮廓勾勒下来。随后,黏土匠布塔得斯用黏土按照这个轮廓制作了一个浮雕,将这幅画永久地保留下来。很多后世的艺术家把这幅木炭勾勒的轮廓当作历史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这个故事本身的历史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它却告诉我们绘画的某些特征:绘画这种行为的目的和意义似乎在于回忆,将某些即将逝去的东西以影像的形式挽留下来。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