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头花韭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头花韭 拉丁名: Allium glomeratum Prokh anov. 科名: 百合科 Liliaceae 中文药材名: 薤白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20厘米。鳞茎卵圆形,粗1–2厘米,鳞茎外皮灰色膜质,有细的沟纹。茎圆柱形,基部叶鞘包着茎,紫红色,光滑。叶3–5枚,线形,稍短于茎,宽0.2–0.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包围茎。总苞2裂,微等于花序,具短喙,膜质,淡白色,不脱落;花序伞状半球形或近球形,花多数;花梗几相等,微等于花被或稍长于花被,具小苞片;花被钟状,淡黄色,花被片6,两轮,长0.4–0.5厘米,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中脉明显突起,内轮比外轮较狭;雄蕊6,花丝短于花被片或近等于花被片,有时为花被片的2/3,基部三角形锥形,基部近等宽,合生并与花被贴生,花药长圆形;花柱略伸出花被,子房壁无疣状突起,基部有3个凹穴。蒴果球形,成熟后开裂。种子小,黑色,具皱纹。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坡或谷地。生长在山地阳坡草原植被中,在高山草甸和平原河谷滩地也有。 产地分布:产新疆天山地区。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药用药用部位: 鳞茎 功能与主治: 同新疆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