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统治鹦鹉 |
释义 | 统治鹦鹉(学名:Polytelis anthopepl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为黄色,背部为橄榄绿;翅膀内侧有一条很宽的红色带状横过;外侧翅膀覆羽和尾羽为蓝黑色。晚成雏。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繁殖期多在9-1月间。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 中文学名:统治鹦鹉 拉丁学名:Polytelis anthopeplus 别称:摄政王鹦鹉,至尊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纽澳鹦鹉 属:超级鹦鹉属 种:统治鹦鹉 亚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ear, 1831 英文名称:Regent Parrot 外形特征统治鹦鹉体长37-41厘米,体重150-206克。这种鹦鹉鸟体为黄色,背部为橄榄绿;翅膀内侧有一条很宽的红色带状横过;外侧翅膀覆羽和尾羽为蓝黑色;鸟喙红色;虹膜橙棕色。雌鸟头部和胸部皆为橄榄绿色,翅膀上方覆羽为橄榄黄,带有少许红色;尾巴深蓝绿色,内侧尖端带有粉红色。幼鸟和雌鸟体色相同,雄幼鸟需要13到18个月才能长成像雌鸟般体色。 栖息环境统治鹦鹉主要栖息于沿着水源流经的桉树丛林;低矮的桉树灌木丛、平原草地、充满水源的小树林等处。 生活习性平时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偶尔食物充足的时候会组成高达300只的庞大数量,在繁殖季开始的时候雄鸟会组成小群体;大部份都会选择栖息于沿着水流行经的高大树木上,在清晨会出发饮水,之后飞到地面觅食,到了中午炎热的时候,会躲在树荫下或是灌木丛中乘凉休憩,这时戒心并不重,等到比较凉爽的时候又会重回地面上寻找野草或是植物的种子;偶尔也迁移到不同区域,迁移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而定;在地面觅食的时候相当安静,飞行的时候则会伴随连续的鸣叫声,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食物主要以种子、草类植物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朵、花蜜和植被等为食。偶尔会前往农耕区和果园觅食,因此在当地很不受农民的欢迎被视为农业害鸟。 繁殖方式筑巢产卵季节从8月到1月。一些孤立的树木上可以最多有18对夫妇筑巢。通常选择枯树,在高出地面20米的树枝或空洞内安巢,同一洞巢连续多年重复使用,内敷一层腐烂的木屑。每巢产3-6白色的卵,雌鸟孵化仅21天。小鸟通常在5至6个星期后离开巢,独立生活前,仍然在家族群内生活几周。统治鹦鹉在自然界的寿命是30年。 分布范围分布于澳洲东南部、西南部和西部的内陆地区。 亚种分化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统治鹦鹉指名亚种Polytelis anthopeplus anthopeplus 2. 统治鹦鹉普通亚种Polytelis anthopeplus monarchoides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