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仁一中 |
释义 | 学校简介铜仁一中始建于1938年4月20日,初名“国立贵州临时中学”,后名“国立贵州中学”,不久正式定名为“国立第三中学”(简称“国立三中”);抗战胜利后,改由贵州省接办,更名为“贵州省立铜仁中学”(简称“省中”);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贵州省铜仁中学”(简称“铜中”);1973年定名“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简称“铜仁一中”)至今。 地理位置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向阳路7号 校徽及校训校训: 仁实勇毅 校徽: 历史变迁1938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周邦道先生率领来自华北、中南、华东等20多个省市460多所学校的1000多名流亡学生,经过艰难跋涉,来到黔东重镇铜仁,筹建 “国立三中”,直属国民政府,历时八年;经历“省中”时期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合并铜仁县立中学、铜仁师范、松桃师范、豫章中学、益洲中学,明德中学等校,更名为贵州省铜仁中学。1963年学校被定为贵州省省属重点中学。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9年,首家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并获优秀等第。 2001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 办学规模学校占地面积7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45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学校有新修建的教学大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图书馆(行政)大楼、学生公寓大楼、164户教职工宿舍。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园林式大型现代化高级中学。 师资力量学校在职教职员工总数225人。有贵州省中小学名师3人,教育部国家级培训者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8人,地级学科带头教师36人。有专任教师188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83人,一级教师5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近20人。 历届英才1、肖洋 河海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河流泥沙工程、河流管理、环境泥沙、河流模拟。主要经历:2004.3-2005.3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2005.6-2005.1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院访问学者。主要兼职: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水文泥沙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际水力学会亚太分会(IAHR-APD)会员、河海大学水电学院水力学及河流研究所副所长、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秘书、江西省航务管理局科学项目技术咨询、江西省水利公园建设咨询专家、广东省航道局科学项目技术咨询。 2、顾雪松 文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 3、朱彤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企业竞争战略、网络经济、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目前的研究重点是IT与电信产业、彩票产业与医药产业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 4、苏文超 苏文超,原铜仁一中81届3班学生,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一直从事热液化学、实验地球化学和矿产资源等研究。在中国卡林型金矿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探等领域作出一定贡献。负责和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973)、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04-2005年瑞士联邦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黄金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流体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政协贵州省九届委员、十届常委。 5、彭心潮 彭心潮(原名祖庆),1928年生于贵州省松桃县寨石;1942年考入国立三中(铜仁一中前身);后投笔从戎,在徐州入三野军大学习;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3年转业后一直在上海文化出版系统工作;1985年因病在上海逝世。 彭心潮一生经历坎坷。他自幼刻苦好学,追求进步,为人正直;他奉母至孝,交友笃诚,家教严格;他爱好文艺,喜欢写作;著有《鲁迅》《吴八月》等剧本。 6、何莼 1996年毕业于铜仁一中,完成华南理工大学学士、香港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业,现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荣誉及教学成果建校以来,学校向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学生。三十多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定,每年高考成绩喜人,重点大学升学率在40%以上,本科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获得了社会广泛的高度的赞誉。2011高考,600分以上的18人,一本上线人数637人,占60.66%,二本上线人数1010人,占96.2%。在2012年高考招生中,学校获得了“北京大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复旦大学校长推荐学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推荐学校”、“同济大学校长推荐学校”;获得自主招生推荐资格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0余人。 发展前景在过去的五年里,学校积极推行“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实施“三步走”(创办黔东窗口学校,创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办全国示范性高中)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改变办学条件,为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而负重拼搏,成绩骄人: 1、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办学层次得到了提高。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水平通过了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督导评估,并获优秀等第,顺利地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确立了“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学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有千兆校园网,连入互联网,在全国和全省享有较大的声誉。 2、教育教学成绩稳步上升。高考成绩连年上升,本科上线率、重点上线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学校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特色明显。学校男子篮球队多次获得地区“三好杯”篮球赛第一名,获得贵州省“三好杯”篮球赛前三名,每年有十多名同学通过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形式考入高等院校。学校被评为“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和“地区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等。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先后共有50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得全国性竞赛一等奖28人次,其中有两人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在高考中,向211工程大学输送人才从五年前的每年100人左右,经过了每年200人左右,到如今的310人了。 3、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注重综合实践课,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评比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校田径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校园杯”篮球赛,每年举办一次系列的校级学科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卢阳春”文化艺术节等等。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成立了熏风文学等社多个学生社团,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条途径,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社区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4、完成扩大招生任务,逐步壮大学校规模。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按计划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以每年三个班的速度递增,从2000年1560名在校学生增加到现在的近3000名在校学生,规范了招生程序,每年招收10名体育艺术特长学生,并且有面向全省招50名学生的计划,扩大了生源面。 5、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应广大教师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体现“人人都能够得到教育,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分类分层次教育理念。学校从今年实施拓展性课程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6、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加大了校园力度建设,通过国家拨款、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引进资金和接受捐赠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校建设,先后修建了电教大楼、学生公寓楼、教学大楼、图书馆(学校行政办公)大楼、116户教职工宿舍等。 学校于2000年建起1000兆校园网,网络教学终端延伸到每一处教学平台,每一间教室都配置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职工办公设备和办公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7、努力实践“136918”名师工程,精心打造一支年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方式:对年轻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子”帮扶活动,每年一次优质课比赛,两年进行一次教师论文比赛,推荐教师参加地、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积极推荐教师外出参加教育教研活动和考察学习,积极参加地区内各种教育交流活动,同时聘请北京、上海等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现已有相当一批年轻教师挑起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重任。有专任教师126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特级教师2人,各学科国家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地级学科带头人8人;高级教师65人、占50%,一级教师31人,占24%;专任教师97%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6人,占5%。 8、教育科研朝气蓬勃,成绩显著。教师发表论文209篇,承接科研课题3个,出版了30多期《铜中教育》、《教育通讯》、《思风》论文集,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比赛成绩突出(获省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8人次)。 9、校际交流活动。 (1)学校教师出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地中学。 (2)学校与上海仙霞高级中学、石家庄二中、青岛一中等七所中学建立友好学校。 (3)多次接待省内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活动。 10、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出成果、效益。民主评议干部,按照工作量和工作实绩设置岗位津贴等次,实现干部岗位轮换制度,充分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使领导干部在管理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成绩。在管理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保证了学校的运转秩序,调动了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先后出台了《铜仁一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教育教学质量奖》(单科奖、综合奖、论文奖、竞赛奖等),《铜仁一中学生手册》。 11、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学校作为全地区第一批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不仅体现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思想,而且集中了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成功的解决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铜仁一中正在实施五年发展规划,坚持贯穿“和谐发展,追求卓越”一条主线;不断创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学科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教学两个平台;进一步完善高考、竞赛、特长三条学生成才通道;完善以课堂教学为主,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多元化教育成果;在创新中走向成熟,在超越中打造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省级一类校示范性高级中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