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铜雀妓
释义
1 汉语词汇

铜雀妓,是指曹操的歌舞伎;也是古乐府曲调名,南朝齐谢朓﹑梁何逊、唐王勃、高适等诗人均有《铜雀妓》诗,均为怀古咏史之作。

【读音】tóng què jì

【释义】

1.亦作“铜爵妓”。指三国魏曹操的歌舞妓。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台》。

参见词条“铜雀台”

2 何逊诗作

作品信息

【名称】《铜雀妓》

【年代】南朝梁

【作者】何逊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铜 雀 妓

秋风木叶落,萧瑟管弦清。

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

寂寂檐宇旷,飘飘帷幔轻。

曲终相顾起,日暮松柏声。

作品鉴赏

人皆有一死,无论英雄豪杰,还是乞丐痴儿。但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改变了历史,支配着许多人命运的雄豪之士,尽管懂得这一点,却比常人更难接受死的事实。因为他们曾是那样有力量,似乎是无所不能,而顷刻间,一切都化为乌有。他们于生死之际的留恋、挣扎,也特别令人感慨。曹操一生,倥偬戎马,横行天下,无所忌避。临终之际,忽然多愁善感,遗嘱中絮絮叨叨,交代了许多琐碎事,竟不似往日英雄行径。生前,曹操酷爱音乐,“倡优在侧,常以夕达旦”,又常自作歌辞,令伎女演唱。此时,他便下令,让伎女们每逢初一、十五,依旧在铜雀台上演奏歌舞,向着他的陵墓。以曹操的性格,未必相信死后之事,这不过是死前还想抓住什么东西,来逃避对那纯然寂灭的畏惧。后人有感于此,创作了名为《铜雀妓》(这里的“妓”指以歌舞为业的女子)的乐府歌曲,咏唱这件事。南朝许多诗人写过此题,何逊这首较为出色。

起笔以秋日风物为背景,衬托乐声,造成凄切的气氛。在那寒凉的秋风中,落叶萧萧,笛、箫(管乐)和琴、瑟(弦乐)相和而起,竟也是充满寒意,悲哀伤情。这里,“萧瑟”是主观感受,它由前一句而生,又连贯地笼罩了下一句,使二者混为一体。“清”则是指音乐的调子高。这种亢厉的乐声,在曹操生前,自然演奏过很多次。那时,虽然也有苍凉的感觉,但绝不像现在听来这般凄切。这里有人的情绪在起作用。

铜雀台上,按曹操的遗命,本来一年四季都有演奏。这里专写秋天,因为在中国文学中,将秋视为万物销落、令人愁哀的季节,已经成了习惯。作者利用这一习惯,来求得所需的心理效应。同时,“秋风萧瑟”,是曹操乐府名篇《步出夏门行》中的句子。那诗中写大海壮阔,星斗灿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写到“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萧瑟秋风今又是,而那一切自豪与自信,已不知在何处。这是一个暗中含蕴的感慨。

乐声中,伎女们且歌且舞。三、四句是对仗句,将一件事分写在两句中。调整一下,二句所说的意思是:在空城向帐望陵而歌舞《对酒》之曲。当然,这只是便于理解。作为诗来说,每个语汇出现的次序,都是有意义的。歌舞所用的曲子,是曹操的《对酒歌》:“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贤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这就是曹操的生平理想:建成太平之世,为万代所传诵。虽然,他的理想不能说已经实现,但毕竟做成了一番辉煌功业。此时对着他的陵墓唱起这支歌,不知人们会怎么想。再说,邺城往日作为魏王都,在曹操的筹划下,建筑得颇为壮观;冰井、铜雀、金虎三台,宫阙相连,并峙于城西隅,气势更是非凡。自曹丕代汉称帝,迁都洛阳后,邺城早已不复有往日的繁华。伎者歌舞于帐中,帐外却是一座空城,这景象,十分凄凉冷落。历史变迁无穷,无论是什么样的伟人,都抓不住它的缰绳。所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已经不仅仅是惋叹、伤感或讥刺,而包含了对无限世界的惆怅之感。

补充一点:“对酒”,也可理解为以诗中首句代篇名,不是指《对酒歌》,而指曹操另一篇更著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诗以人生短暂的感叹起笔,以建功立业的情怀收束。如果“对酒”是指这一首,则除了身前身后的对照,还将“人生几何”的叹息与眼前一丘黄土直接联系起来,情绪更偏于低沉。

由“空城”转下,再写铜雀台本身。铜雀台是一组宏丽的宫殿建筑。往日,曹操常在此宴集群臣,歌舞盛会,气象盛大,热闹非凡。而如今已是另一番光景:宫室无人居住,空旷冷落(“檐宇”,飞檐翘起的屋顶,代指宫殿);帷幔在风中轻轻飘动,更显出环境的清静。“寂寂”、“飘飘”二叠词分置句首,在意义上,既有描摹情状之用,在声调上,也以迟缓的音节,强化冷落的气氛。以此比照盛时笑语喧沸的景象,真是往事如烟,不堪回首。

五、六二句还有一种间隔作用。三、四句写歌舞,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才能结束。如果对此另作交代,不仅费词,而且效果不见好。读者对诗歌,不仅从意义上去理解,而且有一种直接的心理感受。五、六句除表达一定的内容外,其空漠的景象、迟缓的节奏,在读者的心理上,也容易觉得时间间隔比较长。举例来说:情节紧张、节奏急促的电影,即使长一些,也容易觉得短;相反,情节松散、节奏平缓的电影,即使相当短,感觉上却好像很长。诗歌的道理也一样。有了五、六句,再写歌舞的结束,便显得自然。这一种过渡,文字经济,又不着痕迹,用心很细。顺带说一句,古代诗人对诗歌语言的节奏是很重视的,读诗不可忽视这一因素。

收结二句极有韵味。“曲终相顾起”,以伎女不无犹疑的神态,写出这一场演奏好像有,实在又没有听主,令人恍恍若失。她们之中,不少人曾在曹操生前为之献技作乐。昔日高殿上,今日黄土中,不过咫尺之隔,却胜似天遥地远。与她们的演奏相呼应的,如今唯有陵墓上风吹过松柏的声音。这音乐歌舞,对死后的曹操当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曹操在临死前还拼命想抓住人生,不知他又抓住了什么。只听那松柏萧萧,回荡在空殿上。

何逊诗,向以结构严密、语言精致著称。此篇同样具有这些特点。除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全诗自始至终,每一笔都从眼前带出过去,形成对照,字面清纯而内涵丰富。作者对所写的史实,完全从形象、情调着力,不作任何议论。诗中表现的,是生死幽隔的哀伤,还是伟人死后的寂寞;是权势者的虚妄,还是每个人都想抓住生命的欲望,或是世代多变迁,功名化尘土。这一切都很难说清,诗人也无意说清,全凭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作者简介

何逊

(?—518)南朝梁诗人。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何承天曾孙。少为范云、沈约所称赏。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未几病逝。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事迹具《梁书》卷四九本传,又附见《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后。何逊诗与刘孝绰齐名,号称“何刘”,诗风明畅,多清丽佳句,声律上已接近于唐代近体诗,其诗对后世诗人有较大影响。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辑有《何记室集》(又称《何水部集》),今又有《何逊集》。

3 王勃诗作

作品信息

【名称】《铜雀妓》

【年代】初唐

【作者】王勃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铜雀妓

【其一】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其二】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作品鉴赏

《铜雀妓》是乐府诗题名,也叫《铜雀台》。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墓田。

王勃的《铜雀妓二首》是“裁乐府以入律”的。这两首五言律诗都描写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在其中,诗人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生活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是以歌妓的口吻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使沉郁悲凉的气氛一开始就笼罩了全篇。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很高,上有宫房一百二十间,歌妓们被关闭在重重宫门之中。这里的“闭”字表现出了深宫里歌妓没有自由的痛苦。颔联“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进一步描写歌妓内心的孤寂。

她们本来是用自己的姿色、技艺娱乐君王,博取君王的欢心的。而此时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已经结束了。曹操死了,还为谁歌舞,为谁修饰容貌呢!然而她们仍然得按照曹操的遗命,“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妓乐”,为曹操的“魂灵”歌舞。这更可悲。君王就连死后都操纵着她们的命运,她们唯有终老宫中,永不得见天日,其中悲苦可想而知。颈联“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是写歌妓没有任何希冀,在死寂绝望的心情中,心灰意懒,华贵的铺盖没人再折叠,绫罗的衣裙也不想再缝制,“谁再缝”的“谁”字用得好,以疑问代词代替否定词与上句的“不”字相对,含意双关而有力。“谁”实为“人人”,说明有这样命运的人很多失去自由,没有欢乐没有理想,虽生犹死。尾联“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承上联之意而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恨绵绵,歌妓在那高入云霄的铜雀台上放眼远眺,只看到西陵苍松翠柏,不觉凄然泪下。

诗人写《铜雀妓》诗,是为了以古喻今,针对当时幽深的宫廷生活有感而发的,通过生动的形象抒发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借曹事以讽唐,“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作者简介

王勃

(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戏作《檄周王鸡》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牵连,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王勃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

4 高适诗作

作品信息

【名称】《铜雀妓》

【年代】盛唐

【作者】高适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铜 雀 妓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作者简介

高适

(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