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勾鑃 |
释义 | 铜勾鑃是古吴越乐器,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以长江下游,吴越地区出土较多。在今天安徽、江苏、浙江、湖北都有零星出土,个别刻有自己的名字“勾鑃”。南越王墓出土的是8件为一套,形体厚重,器身扁圆,表面没有装饰花纹,两铣稍内敛,柄为扁方形实体。句鑃的柄虽然和甬钟的一样,但是却不像甬钟那样悬挂在木架上。而是要倒插在木架座上,口部朝上。每件钲部均刻阴刻篆书“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分两行,每行四字,书体端正,刀工刚劲。铭文下方由大到小分别刻序号“第一”至“第八”。大小和重量依次递减,最大的“第一”通高64厘米,重40公斤,最小的“第八”通高37厘米,重10.75公斤,八件共重191公斤。 “文帝九年 乐俯工造”为墓主赵眜继位后第九年(即前129年)南越国乐府所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