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血管炎过敏性紫癜 |
释义 | 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是由于系统性血管炎引起的血液成份或血浆渗入皮下、粘膜及浆膜下而出现的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酸痛、腹痛及肾损害的综合征。主要的诱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同食物、药物等致敏原亦有一定的关系。本病在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春季发病率最高。经去除诱因和适当的药物治疗,治愈率较高。但病情易复发,腹型及肾型患者病情较危重,如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在处理上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临床表现1.低热、头痛、乏力,儿童常表现为烦躁; 2.针尖或黄豆大小的可触及瘀点、瘀斑;重者有血皰、坏死及浅溃疡; 3.好发于双下肢,尤以小腿伸面为主; 4.关节型可出现关节肿痛,皮疹常分布于关节周围; 5.胃肠型多伴有呕吐、腹痛和便血; 6.肾型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诊断依据1.反复出现以双下肢为主分布的可触及性紫癜; 2.伴有腹痛、关节痛或血尿、蛋白尿等; 3.血小板计数与凝血时间正常,血沈快; 4.嗜酸细胞直接计数增高; 5.病理检查提示细动脉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6.免疫学检查IgA特异性升高。 治疗原则1.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4.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5.肠套叠或肠穿孔可行手术治疗; 6.对症支援治疗。 用药原则1.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抗组织胺药、维生素C、维生素E、路丁、烟酸为主; 2.中期普通病例以口服或肌注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C、E及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少量皮质激素疗效较佳; 3.重症病例或伴有关节、胃肠或肾损害者以静脉予以中等至大剂量皮质激素为主,同时注意支援对症治疗; 4.以肾损害为主且应用激素效果不佳者可试用环磷山胺、硫唑嘌呤等治疗; 5.合并肠套叠、肠穿孔者应考虑外科急处理。 辅助检查1.对单纯型(皮肤型)患者、关节型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腹型、肾型、严重病例或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坏血病、其他类型肾炎、急腹症相鉴别者,及合并肿瘤或其他疾患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疗效评价1.治愈:皮疹完全消失,无关节痛、腹痛及尿检阴性; 2.好转:多数皮疹消退,无关节痛等其他病; 3.未愈:皮疹无消退或仍有新发皮疹,仍有关节痛、腹痛、尿蛋白阳性或有管型、血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