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板 |
释义 | 简介tónɡ bǎn 铜元的俗称,为清朝末年以来所铸造的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因为与传统的圆形方孔不同,中间无孔,故称为铜板。光绪26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每100枚换银元1元。之后,铜板的种类增多,各省滥铸,铜板贬值。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第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板多被销熔。 历史渊源铜板,是中国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系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00年开始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逐步被纸制角分票和镍质硬币所取代,铜元在中国流通的历史仅30多年。但就是这30年间,由于中国发生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清王朝的覆灭、军阀混战的出现,使得中国货币发行陷入了混乱,形成了铜元数量浩繁、种类庞杂、版别众多等现象,令人叹为观止。据估算,仅从1900年到1917年间,全国各省铸造的当十文铜元就有320亿枚之巨,而清末铜元背面的蟠龙图案版别就超过400种。这无疑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成为了现在了解历史变迁的“活教材”和“活文物”。 从铜元的发行看,除了清政府发行的铜元外,也有各地铸造的铜元,且发行量年甚一年。据梁启超所记各年份铜元铸额,光绪30年为1741167千枚,光绪31年是4696920千枚,光绪32年达1709384千枚,到了光绪33年已臻至2851200千枚,光绪34年回落到1428000千枚。如此一发而不可收的滥铸之风,自然令铜元日趋贬值。 清王朝的覆灭,使得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但初期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相互混战,继而又纷纷设厂制造铜元,用以筹措军费。但其中竞相滥造、营私分肥、毫无章法的现象屡见不鲜,遂使铜元质地恶劣,价格更是暴跌。北洋政府时期的做法更坏,各省不仅没有停造,反而纷纷增设新厂,所造铜元铜质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后,铜元逐渐被镍币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补充内容铜板是一种高稳定、低维护的屋面和幕墙材料,环保、使用安全、易于加工并极具抗腐蚀性。 产品说明1)铜板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成反比,经加工折弯的铜板硬度增加极高,但可通过热处理降低。 2)在所有建筑用金属材料中,铜具有最好的延伸性能,在适应建筑造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3)铜板不受加工温度的限制,低温时不变脆,高熔点时可采用氧吹等热熔焊接方式。 4)防火,属不燃材料。 5)即使在极高腐蚀性的大气环境中,铜板也会形成坚固、无毒的钝化保护层,俗称“铜绿”。其化学成份取决于所在地区的空气条件,但各种成份的“铜绿”对铜板的保护效果基本相同。这层钝化膜非常稳定,受到破损可自动修复,肉眼难辨。 执行标准参考标准:英国标准BS2870、德国标准DIN17650 设计选用要点1)铜板具有极佳的加工适应性和强度,适用于用平锁扣式系统、立边咬合系统、贝姆系统、单元墙体板块、雨排水系统等各种工艺和系统。适用于这些系统所需的弯 弧、梯形、转角等各种加工要求。 2)有多种的表面处理,满足不同的建筑需求。 (1) 氧化铜板,可形成统一外观的棕色。 (2) 铜绿板用于旧建筑翻新或有特殊要求的新建筑。 (3) 原铜板带有金属光泽逐渐变化的特性,使建筑物如同拥有生命。 (4) 锡铜板可达到钛锌板的效果。 3)稳定的保护层,使铜板的使用寿命超过100 年。 4)铜板的经济性能价格比,是金属屋面材料中最好的之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