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学 |
释义 | 1 汉语词语同师授业的人,互相帮助的人,共同携手并肩的人,同在一起学习的人,就是“同学”。 同学(拼音tóng xué) 英语:【schoolmate;fellow student】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周书·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高祖同学。” 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审勘得 白云娥 与 任宜男 者,居本比邻,幼而同学。”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此曰同学,盖谓同学于鸠摩罗什也。” (2)、同师受业的人。《汉书·萧望之传》:“复事同学博士 白奇 ,又从 夏侯胜 问《论语》、《礼服》。” 唐 司空曙《题暕上人院》诗:“更说本师同学在,几时携手见 衡阳 ?” 清 孙枝蔚《寄乡中旧游》诗:“混迹鱼盐别草莱,寄言同学莫相哀。” (3)、同伴。“尝与同学数十人于田中刈稻”“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法显(宋江陵辛寺)[《高僧传》卷三]】 (4)、清代严禁文人结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称呼,于是文人之间改称同学。 清 王应奎《柳南续笔·刺称同学》:“自前 明 崇祯初,至本朝 顺治 末,东南社事甚盛,士人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忽改称同学,其名较雅,而实自 黄太冲 始之。 太冲 《题张鲁山后贫交行》云:‘……社盟谁变称同学,惭愧 弇州 记《不觚》。’自注云:‘同学之称,余与 沉眉生 、 陆文虎始也。’” (5)、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schoolmate;fellow student]。 冰心《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服务部里,都有我的同学。” (6)、对在校学生的通称[comrade; a form of address used in speaking to a student]。 刘心武《班主任》:“尹老师 忽然想起,赶紧告诉 张老师:‘我刚从他们楼里出来,听我那班里一个同学说谢惠敏 跟石红吵了一架。’” 2 欧阳奋强执导电视剧◎ 基本信息导演:欧阳奋强(代表作品:《密电风云》、《回到拉萨》)主要演员: 史林 饰 杜 刚(代表作品:《鉴真东渡》、《傻小李无霸》、《激情燃烧的岁月Ⅱ》) 席与立 饰 陈 丹(代表作品:《卧薪尝胆》、《贞观长歌》) 姬晨牧 饰 孙剑民(代表作品:《皇嫂田桂花》、《非常24小时》、《八路军》) 赵静 饰 陈 母(代表作品:《街上流行红裙子》、《海之恋》) 张少华 饰 孙 母(代表作品:《半路夫妻》、《康熙微服私访》) ◎ 剧情简介七个高中时代的同学因航模爱好而走到了一起。杜刚、孙剑民同时爱慕着陈丹,然而陈丹更倾心于杜刚。陈母的告状,让杜父决定“遣送”杜刚去国外留学,分手时两人约定书信联络。杜每周一封的来信被陈母扣押,失望的陈丹只得与苦苦追求自己多年的孙剑民恋爱。 十年无法忘怀陈丹的杜刚,决意回龙城定居,希望找回自己的爱。杜刚的归来,打破了原本平淡的生活,陈丹对婚事有些犹豫,这使得孙剑民深感压力。杜刚从一直照顾自己父母的于国庆处得知陈丹即将结婚,杜刚虽失落和痛苦,但他尊重陈丹的选择,把爱尘封了起来,并祝愿两人幸福。 婚后孙剑民辞职下海,与同学邢小峰创立软件公司。狭隘的个性使他与陈丹产生冲突,孙母的意外去世,导致了婚姻破裂。不择手段的经营,小峰规劝无果,最终使孙剑民因涉嫌行贿而入狱。在已另立门户的小峰等同学的帮助下,孙剑民提前出狱。丧母、离婚、入狱,他把一切归咎于小峰对自己的出卖,于是他与小峰的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开发区当科长的黄明娟因孙剑民的案子牵连而停职,原本天天忙碌的她,总算有时间审视自己的生活,恍然中她明白了丈夫对自己的那份爱…… 离婚流产后的陈丹在杜刚的精心照料下变得坚强、成熟,两人尘封已久的爱又一次燃起。杜刚婉拒助手西西的爱慕,面对他俩感人的爱情童话,西西只得痛苦离去。 六位同学自发为双下岗的国庆出资办了个饭店,国庆为感谢同学们的支持,给店取名为“同学之家”。 杜刚、陈丹的相爱最终感动了双方的父母,美好的生活等待着他俩。摒弃前嫌的剑民与小峰重归于好,“同学之家”成了友谊的汇聚点…… ◎ 台前幕后本剧是继中央电视台《香樟树》、《亲情树》之后又一部反映人类普通而独有的同学之情的电视剧,此剧的叙事手法也被称为中国式韩剧,它从普通人的视角描写了一段发生在普通人之间的故事,情节极为感人,内容也发人深思。它从多角度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物欲横流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原本最普通、最纯真的同学情受到的亵渎,它用感人的故事唤醒人们并挽救同学的纯真友情,它同时为当今的人们如何从精神层面迈入和谐而幸福的家园做了一番有益的畅想。观众尽可从该剧的欣赏中体验同学之情带来的幸福之感。 本剧由著名演员和导演欧阳奋强执导。采用高清设备制作,是近年来我国电视剧生产技术革新提升的体现。本剧大胆起用一批年轻而有表演实力的演员提纲主要角色,用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老演员作为陪衬,充分体现角色与演员的吻合,不盲目追求明星效应,使故事在受众视觉感上显得真实可信,绝没有演员大于角色的尴尬。 运作状态:2007年5月全部制作完成。 3 何厚华、李彬作词歌曲◎ 简介深得电视观众喜爱的李彬、洪剑涛、高亚麟,三位数十年前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的同班同学,2009年在光线传媒旗下光线经纪的大手笔运作下再度聚首,结成“90前”组合,合唱一曲浓情单曲《同学》正式进军华语乐坛,更希望藉由《同学》这首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与所有的听者分享关于“同学情谊”的种种感动。 亲自参与歌词创作的李彬表示:“《同学》这首歌唱的不只是我和洪剑涛、高亚麟三个人的故事,更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同学情谊’的种种感动,唤醒每个听众心底的校园记忆。” ◎ 歌词歌曲:同学 歌手:09前组合(李彬 洪剑涛 高亚麟) 作词:何厚华 李彬 作曲:张磊 专辑:同学 ep 制作人:戈非 读过同一本书 一起干的那些坏事 原来所谓青春日子 是从我们相遇才开始 恋爱全凭本事 互相打气彼此讽刺 学校没有教的知识 我们一起去尝试 当全世界所有的目光 都关心我飞得高不高 只有你真的想知道 我有没有烦恼 过得好不好 喔 同学 我的兄弟 越来越难再见上一面 回想起当年 许下的心愿 还有多少没能实现 同学 亲爱的兄弟 就算有一天沧海桑田 那些笑或泪 共同的画面 永远留在我心里面 不曾改变 读过同一本书 一起干的那些坏事 原来所谓青春日子 是从我们相遇才开始 恋爱全凭本事 互相打气彼此讽刺 学校没有教的知识 我们一起去尝试 成败都是人生的味道 酸甜苦辣一个不能少 我们就这样约定好 谁都不许变老 还要继续拥抱。 喔 同学 我的兄弟 越来越难再见上一面 回想起当年 许下的心愿 还有多少没能实现 同学 亲爱的兄弟 就算有一天沧海桑田 那些笑和泪 共同的画面 永远留在我心里面 不曾改变 喔 同学 我的兄弟 越来越难再见上一面 回想起当年 许下的心愿 还有多少没能实现 同学 亲爱的兄弟 就算有一天沧海桑田 那些笑或泪 共同的画面 永远留在我心里面 不曾改变 4 同学网络主要有:中国同学录、校友爱、校友通、人人网(原校内网) 同学被现在网络烘托的很火热,现在同学关系更加紧密现代化。 5 纪录片《同学》(林鑫导演作品)◎ 纪录片《同学》◎ 基本资料导演: 林鑫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普通话/国语 上映日期:2009-05-27 ◎ 影片概述二十多个同学的回顾,追溯了三十年的个人历史;一个个随机截取的普通日子,对应着自然和生命的四季。1978年,当这些大都是矿工后代的同学,从陕西铜川三里洞煤矿中学毕业时,他们即将展开的人生之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沉浮在大时代的变革中,有着太多的理想失落与妥协,也有着不屈不挠的挣扎和坚守。三十年后,林鑫再次走近当年的同学们,记录了他们当下各自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平淡中的安逸、喧嚣中的孤独、富足后的厌倦、贫困里的无奈,都一一绽放在这群鲜活的生命中,成为这一时期中小城市大多数普通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辉映着这样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 Twenty plus classmates look back into the past, tracing backthrough a 30 year history. One after another adapts to the random events that come to shape their lives, to the four seasons of life and nature. These descendants of mine workers graduated in 1978 from Tongchuan Coal Mine Middle School in Sha’anxi. The years they were about experience coincided with the reforms and opening up of China. Floating in the changes of the new era, some experience compromises and the loss of ideals, whilst some keep struggling ahead with great determination. Thirty years later, Lin Xin encounters his old classmates, and records their individual lives and history; the ease of monotony, the loneliness of success, the weariness of a life of plentiful, the helplessness of poverty… all come forth in the lives of these group of people, becoming an epitome of th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in small to middle-sized cities in this era, and at the same time reflecting on a generation that advances forward undefeated. ◎ 导演阐述作为铜川三里洞煤矿中学高七八级的一员,一直挣扎在谋生与艺术创作冲突的双重疲惫中。大多数同学依然生活在这座城市,并拥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时代的烙印凝成个体生命的轨迹,岁月的沧桑蒙在曾经青春的脸上,我再次和他们一一相遇。我的预期在拍摄中不断地被现实修正,生活带给我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接受命运的摆布,在这些偶然或必然相遇的同学的普通一天中,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经历与生存状态,感知着生命的柔弱和坚韧。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希望和无奈,都不断加深着我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这个时代的认知。 As as a 1978 grade student at the Sanlitong Coal Mine Middle School of Tongchuan, I struggled between the twofold consuming conflict of making a living and artistic creativity. Most of my old classmates still live in that same city, each living their spells of good and bad fortune and their different destinies. The imprints of the era congeal into individual trajectories, and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come to put a veil on their once young faces… I once again come to meet with each of them. My expectations are constantly rectified by reality during the filming, many things exceeding my imagination. I come to accept the manipulation of fate. Whether fortuitously or inevitably, I’ve come to meet them again and record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ir situations, perceiving through this the frailty and tenaciousness of life. Their happiness and sorrows, hopes and despair, all continually deepen my understanding of life, as well as my knowledge of this generation. ◎ 获得奖项第六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 影评一旦“同”了“学”,就是永久的“同学” 《同学》是林鑫继《三里洞》后,矿工三部曲之二,与《三里洞》相同的是,同样讲述的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同样以煤矿为大背景,所不同的是,被拍摄者被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林鑫用镜头跟踪了每个被摄者一天的生活,记录了导演的高中同学们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后,当下的生存状态。采用群像的方式,展现给了观众。 在《同学》中,煤矿情节无处不在。林鑫和他的同学们毕业于三里洞煤矿矿中学。作为矿工的第二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青年时代在三里洞矿工作过,假若没有煤矿改革,或许他们现在还是继续着他们父辈的生活。 然而,时代变了。铁饭碗不存在了,他们被企业甩到了社会中去摸爬滚打。每个“同学”的奋斗各不相同,从商从政从教,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不断的起起落落,他们的命运与这个大时代的背景都有着联系。 “同学”,在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交际圈。林鑫既是一个拍摄者,也是拍摄对象的同学,这样的拍摄关系,使得林鑫的拍摄显得自然直接,每个被拍摄者也将自己的最隐秘的一面展现了出来,比如,一位患慢性病的同学,躺在床上,突然向林鑫说起,他们曾经一起学画时自己的初恋女友,而他的老婆就在另一个房间,同学刘全安在讲述自己文学理想破碎时那种无奈和沮丧,一位失手打伤别人而被判过刑的同学难以掩饰的悔恨。同样,因为这样的关系,让林鑫的镜头里充满了感情。 林鑫讲述的是国人普遍存在的中年危机,这是整个一代人的问题。年轻时,受革命冲击,知识不足,年龄增加,财产增加却十分困难,还要面临家庭,事业的压力。如今,快餐化的时代,人们不断的受着成功论的鼓励,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发财成名的梦,《同学》记录的不光是成功者,比如有经商成功的大老板,大学教授,更多的是很普通的中年人,他们谈不上成功,甚至很多人十分落魄,他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来自个人,来自社会。但都在像一只只蚂蚁一样,努力的活着,这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宿吧,不论他们的境遇如何,只要能够“活着”,承受再大的压力和打击都可以忍受。 《同学》对每一个被拍摄者的段落,都是以一张高中时候的被拍摄者的照片开始,再进入被拍摄者一天的生活,最后的段落为,每一名同学走路的背影。这让我想起了十月在草场地观看的瑞士导演费尔南的纪录片短片系列《第一天》,费尔南打破以往他拍摄纪录片的常规方法,不做大量前期调研,不用三脚架,不用布灯,不用采访,只在拍摄前几天给被拍摄者打电话,拍摄一个被拍摄者一天中做的一件事。这样的拍摄反而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导演捕捉到了很多微小但很重要的细节,被拍摄者的表情动作显得更自然,基本没有顾忌到摄像机的存在。林鑫的《同学》中,随机拍摄同学的一天,看似非常偷懒或者说简单的拍摄手法,却传达出了林鑫想要表达的想法,记录当下国人最普通的生活,用生活的力量去打动观众,给观众带来共鸣。 当下,中国独立纪录片拍摄的题材大多与现实存在着一些差距,林鑫的《同学》无疑是一个关注现实题材的范本,相信,这样的作品还会越来越多,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现实不就是过去的未来吗? 2009-10-14 21:26:08 来自: 张劳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