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同德乡
释义
1 四川西充县同德乡

同德乡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南充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乡镇概况

同德乡扼西充县西大门,距西充县城40公里,距射洪县城 42公里,与本县高院镇,射洪县仁和镇、盐亭县金鸡镇、蓬溪县曹碑镇接壤。该乡幅员 面积3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6655.5亩。 辖12个村,116个村民小组。商贸繁荣,民风淳朴。交通便利,西射路越境穿场而过。水源充足,位于大欠沟村的大欠沟水库 是全乡最重要的水库。

2004年末总人口97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0人。 2003年粮食总产量4761.5吨, 农业总产值2600万元;2004年粮食 总产量4860吨,农业总产值2850万 元;2003年产茧量27.24吨,2004年 产茧量30.11吨;2003年末圈存生猪 2856头,出栏生猪3173头;2004年末 圈存生猪3044头,出栏生猪4068头。 2004年末民营企业61户,其中新引 进投入10万元以上的企业5个,实现 利润120万元,上交税金5.5万元。 2004年财政收入143.4万元,财政支 出172.5万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

行政辖区

下辖村:同德村 董仲垭村 万泉村 龙台寺村 小神垭村 梅树湾村 凤头山村 广元湾村 玉清山村 香炉山村 大欠沟村 九头湾村

辖区代码

511325225同德乡

511325225201同德村

511325225202董仲垭村

511325225203万泉村

511325225204龙台寺村

511325225205小神垭村

511325225206梅树湾村

511325225207凤头山村

511325225208广元湾村

511325225209玉清山村

511325225210香炉山村

511325225211大欠沟村

511325225212九头湾村

经济现状

同德乡属于农业乡,主要经济支柱有生猪、棉花、蚕茧。 2004年全乡共饲养生猪近7100头, 种植棉花1500亩,养蚕近1200张,养鸡26000只,养鸭4500只,养鹅3 100 只,养兔3500只,养羊150只。全乡外出务工人数3700人,务工收入1870 万元。

基础设施

同德乡地处三县交界,区位形势相对突出。2004年集 镇新增个体工商户近20户,集镇卫生 配专人清扫和保洁,并重新装置路灯 3处。与此同时,全乡维修乡村道路近70公里,拓展村道近20公里,村级道路基本实现碎石化。全乡投人近6 万元,正式启动村级调频广播的安装, 闭路电视用户达1300余户,电话安装达700多门。

产业结构

同德乡属典型的丘陵地区,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向导,因地 制宜,培育龙头,产业结构调整上有了 新的突破。培植了以梅树湾村黄朝泽 为龙头的庭院经济带,以大欠沟村冯 登润为龙头的水产养殖带,以万泉村 崔含庭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带,以玉清 山村冯珍贵为龙头的加工业带。全乡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事业

同德乡小学,始建于1950年3月,原校址在同德龙台寺村的龙台寺,于1980年2月搬迁,重新建修,校址同德场雷打嘴。现在全乡有学生1000余人,初中8个班,400多学生,小学生6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9559平米,建筑面积4422平方,实验室,微机室,远程教育室一律齐全,在教师47人,工人2人,其中初中教师22人,小学教师25人。学校的主要职责,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搞九年制义务教育,教书育人,让每一个学生,在九年的义务教师都能得到培养和进步,在德智体能都有很大的发展,并向上一级学校输高质量,高标准的人材,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著名人物

何春山,名天培,原籍西充县同德乡,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生。工文生,嗓音圆润、清脆,至老未衰。1960年接近古稀高龄时,犹在成都参加全省老艺人献艺汇演,唱、做俱佳。常演的拿手戏有《百花诗》、《双珠环》、《卖水记》、《打柴教弟》、《张生跳墙》等,脍炙人口。

春山亦在1955年、1956年两次参加全省剧目鉴定工作,和其他老艺人一起,发掘、鉴定了百本剧作。本人提供的有《班超》、《黄金印》、《琵琶记》、《红梅阁》4个大本及《翻天榜》、《琼楼赠珠》等25个折戏。还于1957、1958年受省文化局聘请,赴南充专区川剧演员训练班、绵阳专区青少年川剧演员训练班任教,培养川剧新秀。1971年逝世于射洪,终年77岁。

保山、春山生前均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四川分会委员、县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发明专利

专利名:防菌液体瓶--Ⅱ

发明人:由何宇仲、崔泽生等

介绍:本实用新型是防菌液体瓶-Ⅱ,由瓶体、橡胶盖、铝封盖构成,瓶体上制有进气口与出液口,进气口的橡胶盖内装有气囊,气囊的进气口套在进气管上,进气管的管口露出进气口的橡胶盖外面。具有进气与液体隔绝,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液体内,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适宜治病输液及装输液的液体使用。

主权利要求:

防菌液体瓶-Ⅱ,由瓶体、橡胶盖、铝封盖构成,其特征在于:(1)瓶体制成圆柱体形、多面柱体形;(2)瓶体上制有进气口与出液口,进气口与出液口合制于瓶体的上端,也可分别制于瓶体的上、下两端;(3)进气口与出液口装密封的橡胶盖,橡胶盖外面用铝封盖包住;(4)进气口的橡胶盖内有一个气囊,气囊的进气口套在进气管上,进气管穿过进气口的橡胶盖,其管口露出橡胶盖外面,管口沿制成冠状环。

特色农产品

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棉花、辣椒、柑橘、生猪。

2 广西靖西县同德乡

简要概况

同德乡位于县城东南部17.6公里,东界德保县燕峒乡,北靠武平乡,西接新靖、化峒两镇,东南与湖润镇相连,南邻岳圩镇,乡政府驻同德圩。 全乡现有11个行政村,121个自然屯,1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57万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人,均为壮族。有同德、果老两个圩场,每月逢二、七为果老圩日,逢五、十为同德圩日。西部属岩溶峰丛,东部是花岗岩土山,中间为断层逻水谷地。

自然资源

总面积164.9平方公里,耕地2081 3亩,森林面积16498.5亩,以杂木林为主,次为松杉用材林。境内最高为古龙山,主峰红山海拔1309.8米,逻河从武平乡自北流入,经朋怀、意江、足表、同德、百达、七联、伏马、罗果等村街,朝东南流入湖润镇,境内长24公里。朋怀水库(中型)在北部朋怀村,此外还有东塘水库。

产业结构

农业主种水稻、玉米、生姜、蔬菜、兼种黄豆、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甘蔗、茶叶、八角、花生等。年产粮1064.3万公斤。人均纯收入1445元。年末生猪存栏20600头,耕牛8900头,马34匹,羊3290只。

教育资源

全乡有同德初中1所,在校学生888人,教职工75人,小学11所,教学点22个,在校生1967人,教职工156人(其中53人代课)。

3 广西宜州市同德乡

【地理概况】 同德乡位于宜州市西南部,乡政府驻地(同德街188号,邮政编码:546328,政府办公室电话:3552023)距市区40公里。东邻庆远镇,南接北牙瑶族乡,西界拉利、拉浪,北连怀远镇。全乡总面积160平方公里(撤并乡镇前同德总面积为149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清末属西乡中里地,民国初年属第四区(石别区),民国23年属怀远区大安乡,部分属北牙乡。解放后,初属北牙区同德乡(小乡),1957年从北牙区划出设同德乡(大乡,包括大安、六桥、黄龙、众联4个小乡)。1958年成立红星人民公社,1962年并入北牙公社为同德大队。1984年属北牙乡为同德村公所,1987年从北牙乡分出成立同德乡,辖7个行政村,即板高、众联、塘上、楞村、大安、北刁和同德村。2002年同德村改为同德社区。2005年,全市撤乡并镇后,将原矮山乡六桥村划入同德乡。全乡辖7个村委1个社区、83个自然屯151个村民小组、共5552户22044人口,主要居住有壮、汉、瑶、仫佬等民族。

【组织机构】 1987年建乡后,成立中国共产党同德乡委员会,下辖板高、众联、同德、塘上、楞村、大安、北刁、六桥村党支部、中学党支部、乡直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及教育党总支部等13个党(总)支部。2008年全乡共有党员699人,其中农民党员578人,女党员129人。全乡设有乡直单位及市直单位二层机构共18个,分别为:农业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站、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所、国土资源管理所、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城建站、粮油管理所、供销社、畜牧水产站、财政所、派出所、司法所、中学、中心小学、卫生院、信用社。

【自然资源】 境内东、西、北部多石山,南部多丘陵。耕地面积3.65万亩,其中水田2.42万亩(保水田1.54万亩),旱地1.43万亩。水源有北刁、楞村、众联3条小河,铜桥岭、洞间、龙顿3个小二型水库以及板高、大村、元江、木便、板六5个山塘水库。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桑树、玉米、黄豆等。矿产资源以品位高、储藏量大而闻名,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锰及硫铁矿,其中煤矿主要分布在众联、大安、北刁、六桥四个村;锰矿主要分布在板高村及同德社区;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北刁村及板高村。

【国民经济】 2008年,全乡完成农林渔业总产值195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9041万元,粮食总产量12800吨,蔬菜产量10000吨,水果产量4207吨,生猪出栏31360头,牛出栏5023头,山羊出栏4647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50元。全乡主要经济支柱为甘蔗、桑蚕业。2008/2009榨季,全乡进厂原料约11万吨,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量近6吨,人均有蔗量居全市乡镇前列;2008年全乡桑园面积1.3万亩,鲜茧产量2317吨。

[社会发展] 全乡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全乡现建有篮球场49个(不含中、小学),其中标准灯光球场19个;37条总长为49.7公里的屯级水泥路,涉及8个村社区37个,4个屯级文化室(六桥村江头屯、六桥屯,塘上村宁村屯、楞村村冷水屯);农村业余文艺剧团17个,舞狮队4队,文体活动中心和文化室10个,文艺舞台7个。2003年同德乡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联合会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成为河池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名优特产】 同德东产优质大米,西产名优水果。同德乡东部为丘陵地貌,大安村、北刁村历来是同德乡的粮食主产区,盛产优质米,以油粘、桂华粘为最。西部为石山、丘陵地貌,山间多雾,气候湿润,适合各种水果生长,西部的板高村盛产沙田柚、碰柑、脐橙、酸梅、蜜柚等各类水果,其中以拉洞屯蜜柚尤为著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拉洞蜜柚均被各地客商抢购一空。

【风土人情】 同德乡居民以壮族居多,民间有唱彩调、山歌的习俗,素有“彩调之乡”的美称,板高村板江屯是我乡彩调的发源地,2002年我乡彩调剧团发展迅速,现全乡各村都有各自彩调剧团。日常均有男女歌者相聚在村边唱山歌至深夜,节日里尤为热闹。板高村板江屯在重大节日内有上刀山、下火海等民俗节目表演。

【节日习俗】 节日习俗大体承传清代,解放后,过元旦、过国庆也逐渐成为习俗。主要的民俗节日有:小年夜、除夕、春节、元宵节、社日、三月三、清明节、四月八、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在节日里除举行传统仪式外,还由文化部门组织举办群众性的歌咏、山歌、篮球、彩调表演等项目的比赛。

【名胜古迹】 同德社区西北部有一山,山间有罗汉岩,洞内建罗汉寺。常有善男信女到该寺烧香拜佛,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诞期间,罗汉寺均开斋纪念,晚间并传唱山歌以示纪念,有唱通宵达旦者。东部楞村村冷水屯凤凰山上有下“相公岩”。

两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荣获河池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卫生村镇”的荣誉称号,荣获2006年度河池市经济发展进步乡镇,2006年度市五四红旗团委,“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回顾五年建设成果”板报比赛二等奖,2006年度市经济普查先进集体,2006年度“无毒乡镇”,2006年度乡镇妇联工作目标管理二等奖。2006年度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鼓励奖,计生协全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度纠风工作先进单位,绩效考评一等奖,2008年河池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责任制目标管理进步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二等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二等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单位,自治区“文明乡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