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韦扎诺地震
释义

阿韦扎诺地震 1915年1月13日,意大利首都罗马以东阿韦扎诺(Avezzano)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约3万人死亡。

震 况

强 度:7.0 级

伤忙人数:约3万人死亡

地震预防简介

阿韦扎诺地震 地震是在地球的地壳版块产生压力时发生。地壳在释放压力时产生震动,导致对周围环境的损害,称之为一次地震。在地壳版块发生挤压的周围会产生地震波。地震的强度可以用里氏单位来测定。地震发生在三类板块构造改变或出现断层时:即板块的碰撞,分离,及变形。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个难以让人置信的数量,它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摧毁桥梁,建筑物,甚至整个城市。

里氏级是用于测量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对数级强度。就是每增加一个里氏 级,被释放能量的数量就增加一个10 。下面是一个比较地震的强度和效应的表。

里氏级强度 地震效应

低于3.5级 人们基本无感觉,只有地震实验室可测到

在3.5至5.4级之间 通常有所感觉,但只造成轻微损害

在5.4至6.0级之间 可能会对好的建筑物有轻微损害,但对较差建筑物可在小范围内造成明显损害

在6.1至6.9级之间 破坏范围可达方圆60英里

在7.0至7.9之间 被认为是很大的地震,可造成一系列大面积的损坏

大于8.0级 是非常严重的大地震,会造成超过100英里以上的一系列损坏

意大利近百年严重地震

2002年10月31日 中南部圣侨治5.9级地震,30死,包括压在倒塌学校瓦砾下的27名师生

1997年09月26日 薄西山阿西西连串强震,13死,4万人无家可归,著名的圣方济各教堂被破坏

1980年11月23日 那不勒斯附近的埃博利6.9级地震,2,735死,7,500人伤

1976年05月06日 东北弗留利6.5级地震,976人罹难

1915年01月13日 中部阿韦扎诺7级地震,全城夷平,3.26万人死

1908年01年28日 墨西拿海湾发生7.5级地震,触发海啸,官方指8.2万人死,但估计高达20万,是欧洲死伤最严重的地震

相关链接

阿韦扎诺地震 20世纪重大地震事件

1、1905年4月4日,印度、克什米尔边境发生8.0级地震,死亡1.88万人。

2、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损失5亿美元。

3、1906年8月17日,智利帕尔瓦莱索发生8.4级地震,死亡2人,损失2.56亿美元。

4、1907年10月21日,原苏联杜尚别发生8.0级地震,死亡1.2万人。

5、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西西里岛默西拿发生7.5级地震,死亡12.3万人。

6、1915年1月13日,意大利罗马以东阿韦扎诺发生7.0级地震,死亡2.99万人。

7、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

8、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横滨发生8.2级地震,死亡9.9万人,损失28亿美元。

9、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古浪发生8.0级地震,死亡4.14万人。

10、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印度边境发生8.3级地震,死亡1.07万人。

11、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达发生7.5级地震,死亡5万人。

12、1989年1月25日,智利、阿根廷边境发生7.8级地震,死亡2.8万人,损失1亿美元。

13、1939年12月26日,土耳其埃尔津詹发生8.0级地震,死亡3.27万人。

14、1948年10月5日,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发生7.3级地震,死亡2.33万人。

15、1949年7月10日,原苏联海特发生7.6级地震,死亡1.2万人。

16、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艾加迪尔发生5.9级地震,死亡1.31万人,损失1.2亿美元。

17、1960年5月22日,智利康塞普西翁发生8.5级地震,死亡0.57万人,损失6.75亿美元。

18、1962年9月1日,伊朗西北部发生7.1级地震,死亡1.223万人。

19、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发生8.5级地震,损失5.38亿美元。

20、1964年6月16日,日本本州发生7.5级地震,损失8亿美元。

21、1968年8月31日,伊朗东北部发生7.4级地震,死亡1.2万人。

22、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通海发生7.8级地震,死亡1万人。

23、1970年5月31日,秘鲁发生7.7级地震,死亡6.68万人,损失5.07亿美元。

24、1971年2月9日,美国洛杉矶发生6.5级地震,损失约10亿美元。

25、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发生6.2级地震,死亡1.2万人,损失10亿美元。

26、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发生7.9级地震,死亡2.28万人,损失10亿美元。

27、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万人,损失150亿元人民币。

28、1977年3月4日,罗马尼亚弗朗恰发生7.2级地震,损失20亿美元。

29、1978年9月16日,伊朗东部发生7.7级地震,死亡约2.5万人。

30、1980年10月10日,阿尔及利亚阿斯南发生7.7级地震,死亡约2万人,损失60亿美元。

31、1983年5月26日,日本秋田发生7.7级地震,损失65.6亿美元。

32、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海发生8.2级地震,造成墨西哥城0.5万人死亡,损失70-80亿美元。

33、1988年12月7日,原苏联亚美尼亚发生7.0级地震,死亡2.5万人,损失100亿卢布。

34、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发生7.1级地震,损失20亿美元。

35、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发生7.7级地震,死亡4万人。

36、1990年7月16日,菲律宾吕宋岛发生8.0级地震,损失46亿美元。

37、1992年3月13日,土耳其发生6.8级地震,损失8亿美元。

38、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地区发生6.7级地震,损失170亿美元。

39、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发生7.0级地震,死亡0.64万人,损失960亿美元。

40、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部伊兹米特市发生7.8级地震,死亡1.6万人,损失200亿美元。

41、1999年9月21日,中国台湾南投发生7.6级,死亡0.24万人,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损失92亿美元。

全球地震带分布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带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我国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频繁。历史上以及近期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 孜地震,1974年海城营口地震,1975年溧阳地震、炉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云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阳地震。这些地震除发生在溧阳的两次地震略低于7级外,其余均在7级以上。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概况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 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

简介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

古书《隆德县志》上出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地震的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震观测台网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立了I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