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同安封肉
释义

闽南同安区“封肉”。是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所以叫作“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侨胞回乡探亲时,也一定要吃这道家乡风味菜。据说,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将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开。当地有“海西美景看厦门,同安封肉数银祥”之说,所以,外地游客如果想吃到正宗的同安封肉,就要尝尝银祥的。

同安封肉的来历

说法之一

“同安封肉”据传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食品。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授其方形大印。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为庆祝他敕封“闽王”,举办了一场盛宴。席间一道佳肴,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配上佐料(香菇、虾米、板栗等),用黄巾(即用白纱布浸煮北辰山的所产黄栀子叶而成)包裹,形如大印,下锅蒸煮,食时肉香扑鼻。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布包为“封”。封者,“敕封”也,所以就叫“封肉”。

时至今日,“同安封肉”已经成了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每当人们办喜事,建新房,都少不了“封肉”。许多老台胞和老华侨,还把这种独特烹制方法带到台湾和海外。逢年过节,他们也自制封肉,让其后辈品尝家乡的特色美味,培植他们思乡的情愫。许多海外侨胞回家乡,必定亲点一道封肉大快朵颐,并骄傲地大谈这是“阮兜的封肉”。

说法之二

据说很早以前,同安有种习俗---请神出巡。每当佛祖出巡时,沿途的居民必定要煮上咸稀饭让轿夫、信徒及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品尝。那时,人人都认为:哪家的粥比较受人欢迎,哪家就能受到神的保佑,来年那家就会财运亨通,兴旺发达。因此,家家户户都想尽办法,用上上等料力争把粥煮得最好。

某村,有一人,家里很穷,他渴望自己也能向别人一样煮一锅让人垂涎的粥,让人吃个精光,图个好运。因此,他变卖所有家当,然而,却只能换得一块不大的方形三层肉。他想,如果把肉切成小块,放入粥里,就如同大海里的金子闪烁不了光芒,发挥不了作用。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酱油把整块肉上色,配上几种调料煮熟,然后放入煮好的粥,顿时,整块肉油光发亮,整锅粥香气四溢。看到的人都赞不绝口,这肉真香呀!人们不约而同地端起碗盛粥,一碗接一碗。也许是不好意思,还是于心不忍,人们始终没有把那块肉夹到自己的碗。

说也奇怪,经过几年的努力,那个人就成了富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啧啧称奇,纷纷仿效他的做法。然而,每家的做法都做方肉,口味一样,就吸引不了人,因此,大家开动脑筋,采用不同的做法,加上不同的配料,集众人之智慧,方肉越做越好吃。后来人们发现用纱布包裹焖炖熟的方肉最好吃,于是这种方法延续至今。由于“方”与“封”在闽南语中音相同,日子久了,人们把“方肉”叫成了“封肉” 。

同安封肉的配料

主料:猪腿肉连皮300克 说明:肥瘦依个人偏好选择,美观起见,最好切圆状,不要成条状,买的时候注意点就行.

辅料:板栗若干(10个),香菇若干(10个),八角若干(6个),桂皮若干,干虾仁若干.

八角和桂皮是调味用的,数量不要多.香菇板栗虾仁依个人口味增减,不过毕竟是辅料,不要太多.

材料准备:

猪腿肉整块洗净,在瘦肉面上切井字花刀,备用;

板栗去壳对半掰开,洗净备用;香菇、八角、桂皮、干虾仁洗净备用;

方便起见,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将八角和桂皮包起来,也可以不包.

同安封肉的制作

做法一

1-锅放油少许,烧热,猪腿肉瘦肉面朝下放入锅中,加酱油少许,翻动猪腿肉将其上色.酱油不要多,以将肉色为红色为宜. 放虾仁、板栗、香菇入锅,翻炒片刻后加水一小碗,旺火烧开.水的多少以烧开能盖住肉块3/4为宜.

2-等水收至1/3碗左右,停火.将肉、虾仁等移至圆形大碗中. 虾仁、板栗、香菇放碗底铺开,肉块瘦肉面朝下倒扣其上,加入卤制剩下的汁水.用保鲜膜将碗口封住,不用太紧.

3-将碗上高压锅蒸,30--40分钟出锅即可.

备注:如果个人口味偏油,在卤制的时候可以多放点油.汁水也可以多留,这样蒸的时候瘦肉部分容易入味.其他辅料依个人口味增减或者更换.

特点:色深红,肉烂香味,肥而不腻,老少皆宜。

做法二

(1)将肉洗净,刮净细毛,剞2/3深的十字花刀;香菇、虾仁各放盘中泡发;栗子去壳取仁;蒜头切米,生姜切片。

(2)炒锅坐文火上,放入少量花生油烧热,酱油炝锅,随即放少少量水(50克)将糖色化开,将整块肉下锅炒至着色,入咸味时铲出,皮朝下装盆,加入香菇、虾仁、栗子、姜片、白糖、料酒。

(3)取盘盖上,放入笼屉蒸至熟烂(约3小时),出笼反扣同样大小的菜盆中,并装菜盘为盖,上桌掀盖,捡去姜片,即可食用。

同安封肉的典故

“同安封肉”是用一大块三五斤重的猪腿肉掺和着海蛎干、香菇、莲子、虾米等佐料,泼上酱油,再用纱巾包裹,加盖入笼焖烧,上桌才掀盖,所以叫做“封肉”。

“同安封肉”有一段有趣的典故:明正德年间,同安理学名宦林希元(公元1482———1567,字懋贞,号次崖,官至广东提学佥事。)获得进士前,在同安南门外岳口村当私塾先生。平时喜好品尝“同安封肉”,又因家徒四壁,只得削木头(鸡腿状)浸酱油来解解馋。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林希元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乡绅们赶紧置办丰盛的宴席,为他接风洗尘。席间,林希元对满桌的海参鱼翅,山珍海味,只是浅尝即止,又似乎欲言又止。乡绅们见状,以为招待有什么不周之处,都惴惴不安,赶忙夹鱼叉肉又敬酒。这时,林希元却突然发问:“怎么没有‘封肉’这道菜?”乡绅们一时都傻了眼,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原来,当时的“封肉”虽然好吃,却显得粗俗,上不得大场面。还好,主人急中生智,说:“如今‘封肉’已成为家乡名菜,在最后一道出,是压桌菜。”一面急急吩咐人火速准备。

从此,“封肉”从普通的民间菜肴走上了喜庆婚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