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丝塘镇 |
释义 | 铁丝塘镇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东北部。距衡阳市38公里,西北面与衡东县石滩乡、德圳乡相界。铁丝塘镇境内扬(名)莫(开)公路纵贯南北,花(桥)大(浦)公路横穿东西,系衡南县边陲之镇,也是衡南县人口最少的镇。 简介铁丝塘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咸丰二年(公元1854年)有徐氏三兄弟迁居于铁丝塘,同当地人们一起修青石板街道达400米,街口两头设城门.立石狮,新增铺子78栋,开始设集市,由于赶集人日益增多,名声远扬,上至湖广。原为望江公社,后因集镇发展越来越大,遂改名为铁丝塘镇。铁丝塘背倚楚南第一峰—一巨麓峰,相传山顶有上冲寺,山腰有巨壁寺,山下有天壁寺,过去香火极盛,后因战火毁坏,现仅存遗址。峰顶有四池;天池、雷池、风池、火池,其中天池远近闻名,此池水清见底,不管晴雨,终年水位不变。境内有狗头岭、三座佛、车王殿、花泉、温泉等诸多风景名胜。1935年,中共湘赣特委副书记周里曾在铁丝塘建立党支部.领导当地人民闹革命。 前景铁丝塘土地肥沃,物产丰足。品位高、储量大又易开采的石灰石有着广阔开发前景;出口创汇湘黄鸡”闻名中外;茶油产量一直居衡南县之最;柑桔、奈李等小水果质优价廉,名扬全市;水利设施齐全,灌溉条件优越,常年粮食产量达2000多万公斤,有全县“粮油之乡”美誉。铁丝塘镇党政领导带领铁丝塘镇人民,知难而上,顽强拼搏,立足本地优势,唱好“山”歌,念好“田”经,致力发展高效农业,一曲经济腾飞的新乐章已拉开了序幕。 区位优势铁丝塘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倾斜,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从600米渐降至400米左右,从北至南,有“九岭十洼”之称。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7月)38度,最低气温(1月)-12度,平均气温为13度。历年来平均降雨量为649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占49~50%。地形复杂,小气候表现明显。地表属洛河水系,南部与衡阳县分界处的南涧河同中部发源于曹家洼的白龙河都从西北流向东南出境汇入衡阳县境内的洛河,地径流补给少,小支流有东杨村河,多干涸。微地貌呈碟洼形态,局部洼地、河谷地方可打大口井、机井,但水量不大,属地下水贫困区,尤北部人畜吃水更为困难、矿藏主要有煤和矿泉。煤属水烟煤,归义马煤田,境内储量预计8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坡头,杨大池、马沟、宋沟、陶村等村地带,深120~500米左右,矿层厚度2-27米不等。矿泉水在东铁丝塘村东北部,质甚佳。 土地资源铁丝塘镇土壤多为红粘土,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但通透性差,耕性不良,适耕期短,土地较集中连片。耕地总面积41460亩(2764公顷),人均2.38亩。有杨大池、马沟、谢大池小型三类水库3个,库容85万立方米,东铁丝塘水塘1个,深水机井13眼,机电排灌站2处,机电配套164千瓦,拥有排灌机械119台,农用水泵247台,喷灌机械45套。有效灌溉面积4725亩(315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300亩(287公顷),以1999年兴建的果天路南侧1500亩粮食自给工程节水灌溉项目发挥作用最好。15年来完成小流域治理37595亩(2506公顷),坡耕地改造10165亩(678公顷)。 乡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铁丝塘镇注重农业结构调整。面对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铁丝塘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响亮地提出了“一点、两面、五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形成了甜橙、龙眼、沼虾、仔猪、波尔山羊、野山鸡、麻竹等基地。初步构建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铁丝塘镇重视工业发展。思路是发展的先导,立足县委、县政府“一年四季抓工业,关健时候抓农业”的发展思路,铁丝塘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将工业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命脉,确立了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并从企业改制入手,立足境内资源,全方位招商引资。铁丝塘煤矿、张岩沟煤矿、高吉水电站等企业通过“卖、破、租、关、让、送”等措施,成功进行了转制,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的转变,盘活了企业资产,增强了企业活力。改善环境,狠抓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铁丝塘镇地理位置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铁丝塘镇以改变交通状况、改善通讯等基础设施入手,全面硬化铁丝塘至喻寺,铁丝塘至清江共6.5公里的水泥路面;投资100余万元兴建移动通讯基地,努力打造招商引资环境。思想上牢固树立“亲商意识”、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竭诚为投资商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2008年,衡阳龙城玻璃有限公司、永炉铸件厂等企业已相继落户铁丝塘镇。这些新引进的企业可解决1000余人的剩余劳动力,有效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铁丝塘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铁丝塘镇已有非公有制企业372个,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410万元,增加值58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铁丝塘镇精神文明建设取硕果。铁丝塘镇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1998年,铁丝塘镇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9年,镇机关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镇团委获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铁丝塘镇创建成青年文明号5个,“党建工作先进镇”年年都是,农村“三户”评选率达90%。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综治模范村为载体,积极巩固市综治模范镇成果,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心稳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铁丝塘镇文化底蕴深厚,以石牌坊为首的48座地主庄园享誉省内外,石牌坊陈列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镇党委、政府先后编篆出版了《铁丝塘乡名人录》、《铁丝塘镇地方志》等书籍,这在全县尚属首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科教兴镇的战略目标一步步迈进。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推行卫生一体化管理,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逐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了人口、资源、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铁丝塘镇共计少出生人口2.5万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 农业发展仔猪生产和外销基地铁丝塘镇是衡阳市有名的优质仔猪生产和外销基地乡镇。当地群众有从事家庭圈养仔猪的传统,养猪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特色,通过联网,每年外销仔猪8万多头;优质仔猪销往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自治区;还远山涉水空运到了越南缅甸。市场调节生产的杠杆,铁丝塘镇为了让优质仔猪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2000年开始大力实施外三元优质仔猪换代工程,通过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协会服务、市场代销等方式,确保换代工程推广,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协会加农户连市场的仔猪产业迅速壮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保证。 龙眼基地湘南优质龙眼基地也落户铁丝塘,该基地有苗圃100多亩,现已定果苗500亩。主要有石硖、水流充足、酸甜适中、营养丰富。基地在年外销种苗15万株以上,业务发展到湘、滇、黔、渝各省市,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品种取信于人民,赢得市场,果品供不应求,销路旺盛,发展势头良好。衡阳市绿丰果苗有限公司是铁丝塘镇的公司型种植型企业,是衡阳市大型的优质果苗基地。该公司主要以名、优、特、新、稀有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目的,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的企业理念,推出了香梨、脆红李、金太阳杏、无核王子葡萄等优质品种,在华南三省远近闻名。 铁丝塘镇优质龙眼基地和衡阳市绿丰果苗有限公司是实行业主经营的典范,在土地依法有偿自愿流转上做了许多探索,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铁丝塘镇的种养殖业历史悠久,除了优质仔猪、龙眼、苗圃作为主要项目外,种植业上还大力推广药用黄姜、食用麻竹、米邦塔仙人掌、银杏、浅泥藕的成片种植,并初具规模;在状殖业上还着重推广了波尔山羊、樱桃鸭、皮卡獭兔、肉鸽、特包水产养殖等,广大群众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希望,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在希望的田野上,脚踏青山勤劳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步子越来越坚实,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经济也长足发展,为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可靠保证。 特色产业铁丝塘镇是市、县两级林竹基地镇,属浅丘区,海拔900米以下,竹类资源丰富。铁丝塘镇现有竹林面积12万亩,四旁造竹8000亩,森林覆盖率45.3%。竹类主要品种有:慈竹、西风竹、硬头黄、楠竹、绵竹、苦竹、水竹、斑竹等十余种。年产原竹5万余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竹类加工企业产值达5000万元。仅此两项,2007年农民人平毛收入比2006年增加500元。 2003年以前,铁丝塘镇竹产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2002年铁丝塘镇有林竹面积1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8.5万亩。从2002年开始通过荒山造林、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等办法。到2006年使铁丝塘镇竹林面积增加到10.5万亩,产量近5万吨。受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差的影响,产值只能达到1500万元左右。竹产品主要以竹片和少量竹编为主。销售上主要供应铁丝塘纸厂、铁丝塘镇104家半机械化土纸厂和300多家手工土纸厂生产所需的原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