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斯特克太阳石 |
释义 | 阿斯特克太阳石(历),1790年在墨西哥宪法广场出土,现藏于墨西哥国家博物馆碑林大厅。这是公元15世纪阿斯特克人在没有铁器的情况下精心雕刻的巨石珍品,同时也是古代历法,神话传说的有力证据。 神奇的太阳石这一神奇历石是一块橄榄石正方形的浅浮雕,边长3.77米,厚0.84米,重24.60吨,雕凿部分呈圆形,高出石面0.20米,直径为3.58米。历石中央刻有吐舌的托纳蒂乌(tonutiuh)太阳神头像,以此作为天脐;椭圆眼,大鼻方口,蓄需垂发(断发)珥环,额头装饰着两条宽带,吐舌。头部上方“^”符号指向“13----芦苇”的方框,告诉人们石历建成于公元1479年。头部两侧为鹰爪形,两手欑心,以示受用人心。阿斯特克人认为,吐舌为吉祥之兆,以心血祭祀太阳神,太阳才会永不陨落,给人们带来无限幸福与希望。托纳蒂乌太阳周围的四个方框中有四个象形文字------四个祖先图腾神像,代表四个在“洪水时期”已经陨落的太阳,即风日,虎日,洪水日,水日,或风日,火日,水日,土日。四个陨落之日与还在昌盛运行的托纳蒂乌日,组成了太阳历的中心,而以托纳蒂乌日为“天脐”所在。 太阳石上的阿斯特克历记录了太阳、月亮和金星的轨迹,包含了两部历法。第一部是太阳历,用于指导农耕。太阳历每年有18个月,每月20天,再加上年末休息的5天,正好是365天,其精确程度比伽利略历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部神历则规定每年有13个月,每月20天,一年共有260天。两部历法合在一起计算,每52年重合一次。用这种方式纪年,可以精确地推算到远古,令人叹为观止。 太阳石还反映了阿兹台克人的哲学观和世界观。太阳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四周图案是4个关于太阳的传说。内环20个不同的图标代表了20天。外环的“v”字符号象征了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了羽蛇神和火神。 浓厚的华夏文明痕迹太阳石的每个细节的艺术处理,都具有浓厚的中华气质,充溢着典型的中国审美情趣。 太阳石的整个艺术布局,源于我国公元前七八世纪的铜鼓艺术。与中国的滇越铜鼓的艺术处理相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古印第安和中国均以人体部位称太阳为“天脐”,“天心”,太阳石与中国铜鼓都有脐,并且都以“^”为太阳芒的表示。 阿斯特克太阳历中代表年的“^”符号,呈锐角八个,这种形状的八芒太阳纹,不但在滇越铜鼓中极为普遍,而且见于5000年以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湖南大溪文化,辽宁的小河沿文化中,可见其渊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