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跳鼓舞
释义

跳鼓舞俗称 跳鼓舞俗称花鼓弄,相传起于春秋时期,在泉州广泛流传据说已有六、七百年历史。 古老的跳鼓舞以鼓为主,技艺高超,潇洒奔放,但各处表演形式不尽相同。最具影响的,是流传在泉州城内及其附近晋江、石狮、下南安的“旋鼓舞”和南安县诗山镇凤坡村的“凤坡跳鼓”。 跳鼓舞主要用于谒祖、晋寿、佛诞、庙会、祈雨等宗教信奉活动。

旋鼓舞

简介

属泉州“跳鼓”舞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泉州城乡及晋江、石狮、下南安一带。

内容表现《水浒传》梁山泊好汉化妆成杂耍戏班,以卖艺为幌子,伺机混进城门,劫法场、抡卢俊义的这段故事。人物角色一般有鲁智深、顾大嫂、孙二娘、阮小二、时迁、燕青、扈三娘、武松等8人。

道具

道具主要是小鼓,扁形,8寸宽2寸厚,双边有环,套在双手,用中指拨时可使转动。其余还有木鱼、双铃、拍板、小叫、钱棍、花扇等。舞者各执道具,逗趣取乐,动作轻快,配合默契。整个舞蹈在清脆悦耳的各种击乐音响以及南音伴奏中进行。

表演形式

旋鼓舞表演以对逗、对舞为主,相互配合默契。节奏变化以鼓指挥为准,鼓的节奏变化有“软鼓”、“硬鼓”、“单鼓”、“慢鼓”、“紧鼓”等。旋鼓的动作有“捧鼓”、“抖鼓”、“转鼓”、“八字鼓”,彩旦的花扇有“转扇”、“拍扇”、“端扇”,和尚的木鱼有“一敲二拍三响四翻身”等。每对的动作组合则有“七步翻转”、“泼脚慢步”、“磨脚移步”、“魁星踢斗”、“铁拐灵额”、“洞宾背剑”等。整个舞蹈以持旋鼓演员为中心,做出各种配合打鼓的身段、造型,加上队形变化,进退交叉,一路行进,成为泉州地区具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

20世纪50年代前,旧泉州城内各铺境时常举行迎神赛会,铺境之间竟相攀比踩街队伍及品种艺技之多寡优劣,致使各铺境形成各自的艺术特色。其中“生寒境”的“生寒跳鼓”则为“跳鼓”舞中的姣姣者。

凤坡跳鼓

简介

“凤坡跳鼓”是南安县诗山镇凤坡村的一种民间舞蹈,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三日该村迎神“割火”时表演。

据老艺人梁锡林等人介绍,跳鼓这一舞蹈形式,二百多年前由台湾回传入凤坡村。

参舞者

“凤坡跳鼓”参舞者甚多。最早通常以“公娶婆”的形式出现,后增加了生、旦、彩旦、丑等角色。动作以踏跳、蹦踢为主,主要动作有“魁星踢斗”、“仙童照面”、“绞脚跳”、“琉璃吊拍”、“后按鼓”、“轮鼓”等。

音乐

音乐以打击乐为主,节奏快慢多取决于鼓手的表演。配曲套用“公婆拖”、“十二步相送”、“灯红歌”等民间小调。主要道具“堂鼓”直径约40厘米,行进间由二人抬,其余舞者分执鼓槌、拍、小叫、小锣等打击乐。

相传起于春秋时期,在泉州广泛流传据说已有六、七百年历史。

古老的跳鼓舞以鼓为主,技艺高超,潇洒奔放,但各处表演形式不尽相同。最具影响的,是流传在泉州城内及其附近晋江、石狮、下南安的“旋鼓舞”和南安县诗山镇凤坡村的“凤坡跳鼓”。

跳鼓舞主要用于谒祖、晋寿、佛诞、庙会、祈雨等宗教信奉活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