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甜瓜白粉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甜瓜白粉病

英文名: Muskmelon powdery mildew

病原中文名: 瓜类单囊壳和葫芦科白粉菌

病原拉丁学名: 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 称瓜类单囊壳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Chen称葫芦科白粉菌

病原分类地位: 子囊菌亚门

病害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甜瓜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

为害症状

甜瓜白粉病很易发生,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受害,尤以生长后期受害最重。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现白色霉斑,后渐向四周扩展,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展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融合成一片,致整个叶片覆满一层白粉状物,严重的瓜面上也可长出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在霉斑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病原形态特征

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 称瓜类单囊壳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Chen称葫芦科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参见西瓜白粉病。此外有报道E.cichoracearum DC. 称二孢白粉菌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寒冷地区,两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上或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致病害蔓延扩展。在温暖地区,病菌不产生闭囊壳,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通常温暖湿闷的天气,施用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过旺或不良发病重。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适温15~30℃,相对湿度80%以上,气湿升高,湿度适宜,上午6时至下午3时有微风适于孢子飞散,尤以中午至下午3时最适。分生孢子发芽和侵入适宜相对湿度90~95%,无水或低湿虽可发芽侵入,但发芽率明显降低。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可萌发,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因此,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北方该病多在春未夏初进入雨季或秋初较干燥时发生或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最易感病,以后随坐瓜增多,抗病力下降,病情不断增加。

防治方法

(1)选用尤甜1号、红肉网纹甜瓜、黄河蜜瓜、白雪公主、随州大自甜瓜等抗白粉病的品种。此外,黄旦子、伊丽沙自、巴的、绿珍珠、甘露、美国甜瓜、荷兰350、金辉等早熟品种可避病。(2)其他防治法参见冬瓜、节瓜白粉病。病害防治

靓果安600倍 +90%多菌灵800倍+25%苯醚甲环唑3000—4000倍+腈菌唑600倍+青霉素160万单位(30-50斤水)。

对于往年发生病毒病的树,采用小喷雾器将病毒Ⅱ号300—400倍液稀释,进行整株喷施和根部灌根。(花期补硼如0.3%硼砂,可提高坐果率,防止缩果病)

虫害防治

48%毒死蜱1000-1500倍+10%四螨嗪1000-1500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