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野考察工作站
释义

田野考察工作站是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从西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出发,依据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西南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及教育发展类型中选出一批田野考察点,建立集田野考察、资料收集、学术研究、信息交流、跟踪监测、网络建设、教学及实验等为一体的工作站点网络,建立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研究考察及教学场所,配备研究、教学、实验、调查的必要设备,供考察研究之用。

工作站简介

田野考察工作站,由基地的研究人员和博士生导师带研究生深入民族生活的实际,从长期的民族教育实践中生发课题,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提供给各级政府,供决策咨询或转化为课程资源。

工作站的概况

西南地区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富集内在地规定了西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关系、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的共荣关系及其众多的组合特征,为探寻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样本。从教育与心理两个纬度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认真厘清这些关系的特征及其内在的机制,是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这种研究必然建立在扎实的实地调查基础上。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长期立足西南多元文化土壤,倡导在田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中心主任张诗亚主编的《西南研究书系》汇集了西南大学内外的学者,从1992年陆续出版,十年间共出版了高质量的研究专著19部,以一种西南研究的整体观共同关照了西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宗教信仰、社会发展等方面。该套丛书成为了学术界研究西南地区的重要参考文献。此外,张诗亚教授总策划并任总撰稿的大型人文教育专题系列记录片《西南采风行动》也由西南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工作站的建立

2006年,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民族特色教育学科建设”。作为该项目主要建设任务的田野工作站建设,目前已经正式建立并启用的科研与教学田野考察工作站有6个,基本涵盖了西南地区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兼顾了不同的文化传承方式和教育类型。中心选择田野考察工作站,主要基于如下的认识:

1.从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地关系结构看, 这些工作站从低纬度的河谷地带到高寒山区均有分布,不同的民族适应性地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生计文化类型,建立了适应不同环境的人—地关系的结构。

2.从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看,这些田野考察工作站包含了苗、侗、藏、壮、京、傣、怒、彝族等西南地区数十个民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社区管理模式、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依然有效运行。

3.从族际关系上看,这些民族大体体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不同族群之间长期存在着经济、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不少民族还属于跨境民族。

4.从社会发展水平上看,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为我们研究自然生态、历史条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全面的社会样本。

工作站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传统性、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族际互动的广泛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因此,田野考察工作站的设置具有代表性,可以通过工作站的实地调查和学术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西南地区的民族教育,构筑立体型的、全方位的、能够把握西南民族社会和谐度的有效网络提供最为翔实的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研究中心通过对若干工作站的长期定点追踪调查,深度地发掘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资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大胆进行理论创新,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西南研究范式。

工作站的作用

1.工作站建立以来,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站管理制度,任命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工作站站长,明确规范了田野调查基本守则。

2.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提供科研平台。建站以来,各工作站已为各类课题的实地调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3.为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撰写论文提供指导、服务。中心定期派遣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带领中心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各工作站,在选题、调查等方面提供指导。目前,主要以中心工作站为依托完成的硕士、博士论文已有20余篇。

4.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长期立足实地调查,其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如,中心为博士生开设的民族学与民俗学专题研究、西南民族文化与教育专题研究、民族教育理论专题研究、教育人类学等课程;为硕士生开设的民族文化与教育、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理论等课程,将中心研究人员长期进行实地调查的研究成果融入这些课程中。

工作站区域的相关介绍

田野考察工作站相关区域的主要特点及价值:

唐克乡:

行政区划位置在四川若尔盖。位于青藏高原东段,生计方式为高原耕牧型,居民以藏族为主,藏族文化底蕴丰厚,藏传佛教影响大。

丙中洛乡:

行政区划位置在云南贡山自治县。位于滇西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怒江大峡谷地带,生计类型呈立体状分布,依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具有生计类型的多样性特征。境内居民有怒族、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等不同民族。在文化形态上,滇、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近代以来外来宗教文化对于该区域不少民族影响也比较大,具有文化的多态性特点。

高增乡:

行政区划位置在贵州从江县。位于黔东南都柳江流域,生计类型为稻作农耕为主。居民以侗族为主,侗族传统文化保持完好,其中,占里侗族的生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后溪镇:

行政区划位置在重庆酉阳。位于武陵山区,丘陵稻作农耕文化,居民以土家族为主,土家文化底蕴深厚(土家山歌、部分地方尚保留土家语)。

民族村:

行政区划位置在重庆秀山。丘陵稻作农耕文化,居民以东部方言苗族为主,语言保持完好。该点位于渝、湘、黔、结合部,历史上不同族群的文化接触频繁,文化的交融性强,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变迁有很高价值。

喜州镇:

行政区划位置在云南大理。高原坝区,稻作农耕,以白族为主,宗教文化特征鲜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