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聪明
释义

男,汉族,1943年5月生,陕西府谷人,1965年12月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履历

1965.09——1970.07,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

1970.07——1972.04,留校待分配;

1972.04——1975.10,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宣传组干事;

1975.10——1980.03,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农牧组组长、办公室代主任;

1980.03——1982.0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82.03——1983.0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83.03——1984.12,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1984.12——1987.01,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1987.01——1988.12,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1988.12——1990.12,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1990.12——1994.04,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94.04——1998.0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8.03——2000.06,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0.06——2006.10,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

2006.10——2007.08,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国记协主席;

2007.08——2008.03,新华社社长、党组成员,中国记协主席;

2008.03——,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记协主席。

2006年10月26日当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主席。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

中共十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论述

在2007年召开的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中央纪委、中组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就此内容召开民主生活会,我们随即要求新华社党组同志结合学习贯彻的实际,准备发言。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我到会听了,印发后又学了,觉得对全党的作风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几个月来,我们结合实际学习、调查、思考,特别是围绕新华社履行职能的问题,对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等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必然要求的论述;关于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论述等,反复学习领会,完善贯彻措施。

我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一直是十分看重的。碰到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事,爱与憎往往反应到难以掩饰的程度。我在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材料”中说过,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认识,是八九岁时从“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队员身上得到的,“共产党爱穷人,毛主席大救星”的观念和情感一直延续至今。后来我还经常谈到由此形成的一个基本观点:普通群众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党、评价党,来认识和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

回到新华社工作后,我在七次年度工作会议讲话的最后一个部分中,都强调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比如在2001年的讲话中强调了“公”“廉”“实”三个方面内容,“按规定程序办”“狠抓落实”已成了口头禅,而且强调抓落实中要坚持“信息灵、反应快、处置得当、从善如流”;去年社党组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新华社落实“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实践与思考》,从不同角度谈了社党组的作风建设问题。这些,对社党组和全社的作风建设,保证新华社履行职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用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来对照,新华社的作风状况都存在差距,其中我最担忧的是由于某些环节作风不实而导致报道失实和迟报、漏报等问题,影响我们履行职能。

真实是新闻信息的生命,因而维护新闻信息报道的真实准确及时,是新华社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也一直在抓。比如,2003年,社党组专门下发了《关于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七条规定》;2004年,我和南振中同志给国内各分社社长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希望他们从记者采写开始为确保新闻信息报道真实性把好关。我们一直强调新闻信息报道要真实准确及时。真实就是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这是核心,没有任何理由能为失实报道辩护;准确就是报道新闻要素的表述要用词达意,对真实不能有多种解释;及时就是要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抢时效。我们还不断强调当好记者就必须沉下心来坚持不懈地学习、调查、思考,要掌握广泛的知识和群众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总的说,海内外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新华社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是充分肯定的。如《哈尔滨日报》时事部副主任王业轩针对“纸馅包子”假新闻说,中央媒体转发了这一爆炸性的新闻后,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报道,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发现新华社的相关稿件。相反,第二天即7月16日,新华社播发了《北京抽查早餐摊点未发现“纸馅包子”》一稿。王业轩说,实践证明,还是新华社的稿子最安全、最让用户放心。

但我们深知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艰巨性、长期性,尤其是新形势下的复杂性。今年以来,国内新闻界出现了“财政部对取消利息税尚无动议”“调高印花税的内幕解密”“山东滨州黄河大桥通车”“一个退役军官的艰难生活”等失实报道,特别是“纸馅包子”电视假新闻令人震惊,既损害了国家的形象,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照中宣部等三部门下发的《关于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的通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有关问题管理的通知》精神,新华社虽然没有出现这类严重的假新闻,但今年以来的少数报道中也出现了一些失实、抄袭、雷同等问题,有的重要新闻事件还出现迟报的情况。如,1月18日播发的漫画《绝非儿戏》与贵州漫画家刘雍早年作品《危险的嗜好》雷同;《半月谈》3月一期刊登的《一个移民村的变迁》一稿文图不符;4月7日播发的《仅有1%的人愿做工人,我国亟需实施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标题就不准确,“1%的人愿做工人”仅是某机构在上海一地小范围的调查,以此推及全国,明显缺乏依据;5月12日播发的《“和谐号”:让大众更爱你吧!》,内容摘自网上和小报,既未注明出处,又未作现场采访,经核查失实;5月17日《现代金报》刊载的《上百的哥醉心炒股》,从标题到部分细节都与《重庆晚报》刊登的《重庆上百的哥醉心炒股》雷同;6月7日新华网山西频道未经核实转发了中国经济网当天误转一年前的旧消息;6月12日新华网“传媒在线”把网民用计算机合成的作品放入“摄影佳作”栏目,与关于炒股的另外6张摄影作品放在一起,冠以《摄影:抢劫不如炒股》的总标题,很容易让人误解;对山西“黑砖窑”事件迟报;墨西哥通讯社发现新华社7月10日和21日两条外文稿件内容雷同,两名受伤运动员讲话相同,有关编辑认为,用户和读者会质疑新华社稿件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7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迟报,路透社9:17报,道琼斯9:20报,新华社则是9:32才报。

上述这些失实、抄袭、雷同、迟报等虽属个别现象,但在新华社都是犯大忌的事。我想强调的是,迟报、漏报和抄袭同样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要求。迟报属于报道时间上的延误,漏报是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该闻不闻”,都会造成信息没有及时送达受众和读者;抄袭是信息收集者和采写者不接触信息源,更容易造成源头性虚假。新形势下,对这类现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警惕。面对当前新的信息传播和竞争激烈、新闻职业道德底线受到种种挑战的情况,我们要在贯彻中宣部等三个部门通报、通知精神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以保证新华社忠实履行职能。

新华社诞生76年来,新华人有一个永恒的原则:真实是生命,因而也是新华社作风建设永恒的主题。由此而逐渐形成了新华社以勤奋学习、深入调研、联系群众、报道真实等为主要特征的优良作风。今天想特别指出的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全社开展的反对“客里空”运动。当时,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决定新华社实行统一集中的管理体制,将驻全国各省区市分社作为总社的派出机构,实行总社终审发稿。那次反对“客里空”运动,对新华社在我们党执政条件下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及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我看到《文献与研究》刊发的《一部话剧和一个时代的风尚—回顾毛泽东推荐话剧〈前线〉及其产生的影响》一文,即印发全社同志阅读,强调在作风建设中要从“客里空”“戈尔洛夫”身上得到警示。

“客里空”是“二战”期间苏联话剧《前线》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职业是新闻记者,形象是靠编造事实写新闻,尤其是靠编造新闻来吹捧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都落后的领导。这个领导就是话剧中的另一个典型人物“戈尔洛夫”。戈尔洛夫是当时战争前线的总指挥、将军、老资格,在苏联国内战争中打仗勇敢,有功劳,对党忠诚。但他忽视学习、脱离实际、固步自封,已到了“二战”时期,他指挥战争的思想观念却仍停留在国内战争时期的老经验上。当一个年轻军长提出“今天没有真正的无线电联络,就不能指挥战争”时,他即斥之为“胡说”,还说要“教训教训他”。剧情结果,这位将军因未经受住反法西斯战争的考验而被撤职。话剧《前线》剧本1942年9月在苏联发表,正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4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看到了这个剧本,就要求《解放日报》连载,后又收入整风学习文件,并被不少文艺团体搬上舞台。时值中国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这部话剧在苏联诞生和在中国普及,都反映了当时党政军领导作风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这部话剧在中国的普及,对推动革命战争中领导作风建设和新闻战线作风建设,都产生过非常积极的效果。

实际上,新华社的作风建设中,反对“客里空”一直是重点,只是不同时期的内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比如当前反对“客里空”,确保新闻信息真实性的主题是相同的,仍然是杜绝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信息和漏报、迟报重要新闻,及反对抄袭行为等;所要强调的基本原则也是相同的,就是采编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深入第一线调研;保障措施也是相同的,就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关键点也是相同的,就是强调领导不做“戈尔洛夫”,带头反对“客里空”等等。但不同之处也是很明显的,而且必须高度重视,比如现在新闻信息丰富多样,其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比过去多了很多,特别是网上可匿名发表信息的特性,使信息真假交织;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和渠道多而复杂,花样翻新,有时甚至是逼迫你接受;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向新闻信息报道渗透,在我们主动适应、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中,被诱惑或上当的因素比比皆是;在我国走向现代化、信息化过程中,特别是现代网络技术给我们的新闻信息收集和稿件写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一些不肯下功夫学习调查和现场采访,仅靠网上检索材料成稿的采编人员提供了可能;电脑技术的发展,使过去的“摆拍”照片发展到了可以移花接木、天衣无缝式拼接和重组图像的地步,等等。这就使一些在思想上存有浮躁和急功近利情绪的采编人员,很容易忘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甚至为了眼前的一时名利、政绩而不择手段;某些环节的领导人忙于应付具体事务,忽视深入学习调研,从而使新闻信息报道管理跟不上,制度存有漏洞等等。

针对新形势下反对“客里空”的复杂性,我们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调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做“戈尔洛夫”。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领导干部保持良好作风,才能坚持不懈地抓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才能采取切实的体制、机制性措施防止“客里空”,才能保证新闻信息报道的真实准确及时。这方面,我们已经和正在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加强学习培训,深入采访调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防止“客里空”

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第一条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对新华社的各级领导和采编人员履行职责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指出:“不抓紧、抓好学习,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真实是新闻信息报道的生命,学习调查则是新华社的立足之本。为了促进全社同志的学习,我们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党领导人有关学习和新闻真实性的论述摘出来印发;开展了从社领导到职工,推荐书目、撰写读书感言等广泛的读书活动;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增强“存在决定意识”的观念。我们还举办了陈云同志学哲学用哲学讲座,深入领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实质,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性;制订了中长期培训规划,实行全员培训,规定每人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而且从社领导开始讲课,促进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制定了对外语干部实行外语水平考试的制度,一年考一次,并对考试综合成绩在前60%的参考人员给予奖励,对小语种干部还采取了特殊的培训措施;对总社终审发稿人、分社采编业务签发人实行考核考试措施等等。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报道管理,用制度挡住“客里空”

近些年来,我们为维护新闻信息报道真实准确及时,在制度保障和监督检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一是对“新华社记者证”的发放管理,对记者采访活动,对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发稿等作了规范。二是对总社终审发稿人和分社采编业务签发人实行了统一考核考试、持证上岗、两级动态考核管理的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发稿量确定终审发稿人、签发人岗位数;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确定终审发稿人、签发人的基本条件;经部门或分社领导班子审核,凡符合基本条件的采编人员均可报考终审发稿人或签发人,各部门、各分社参考终审发稿人或签发人的人数须多于岗位数;经统一考试,以多于终审发稿人岗位的10%、签发人岗位的20%,按考试成绩从高分开始录取,确认其资格;从取得资格者中,按岗位数和考试分数,由部门、分社领导聘用,发给聘书;对聘用的终审发稿人、签发人,由聘用部门、分社负责按规定实行动态考核管理。经考核合格者,绩效工资分配中按规定给予奖励,发生差错者则要按规定给予批评、黄牌警告、扣罚绩效工资直至收回聘书、取消资格等处罚;终审发稿人、签发人考核考试每年一次,取得资格者三年内有效。各编辑部、各报刊和各分社领导也都参加终审发稿人和签发人考试,取得资格者,由社长、总编辑聘用。今年又明确提出,凡出现过“有偿新闻”错误、虚假新闻错误、政治性差错和抄袭行为,以及上年度考核没有达到合格等次者,没有资格报名参加终审发稿人和签发人考试。三是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主要是对涉及中央领导(包括退下来的老同志)和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敏感问题等报道,必须按规定程序送有关部门、部门负责人审核,而且要有文字记载。四是及时通报新闻信息报道中失实、抄袭、迟报、漏报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五是实行有奖挑错制度。就是对我们每天播发的各种形式的公开报道,欢迎所有受众及时举报差错,经核实准确者给以奖励。对发现的差错凡能改的均要及时发改稿;对出现差错的责任部门、责任人按规定给以批评或在考核中处罚;对由于报道不实给报道对象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书面致歉。六是每天两次采编汇报会都强调报道真实准确及时问题,坚持每周按条件评选表扬稿与“有明显改进余地报道”,而且点评主要差错。七是对通稿、报刊和对外中文外文报道稿件实行阅评制度。八是将报道真实准确及时列为采编业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并坚持用事实和统计数据说话。所有这些制度内容、制度执行的结果等,均在全社公示,接受监督。

三、要求社党组成员和各级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不做“戈尔洛夫”防止“客里空”

我仔细琢磨了《前线》话剧中的“客里空”和“戈尔洛夫”两个典型人物的关系,觉得戈尔洛夫不学习、不调研,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喜欢被人吹拍、听不得不同意见等不良作风,正是编造假新闻的“客里空”产生、存在甚至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源。所以,要使反对“客里空”融入全社采编人员的实际行动,关键在领导。我们要求社党组成员和各级领导不仅要继续抓好自身学习、调研,严格把关,做好表率,更重要的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全社的作风建设更加得力、得法,富有实效,形成反对“客里空”的制度保障。

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对照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新华社党组已经和正在抓的主要措施:一是抓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通过增强履行职能的意识来反对“客里空”。几年来,通过深入学习、调查、思考,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新华社的职能,即坚持以新闻信息报道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围绕中心展开,忠实履行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和世界性通讯社的职能。

二是根据职能,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防止“客里空”。我们从有去有留,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发挥整体优势的原则出发,逐步将与履行职能无关、管理混乱的700多个经营实体依法关停并转,所有财务支出均做预算,由总社拨款,从而使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了抓新闻信息报道上;将全社的采编与营销“两分开”,既防止“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又保证采编人员集中精力搞采编;将全社的新闻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将220多种内参刊物整合为4种,将33家48种公开发行的报刊整合为14家22种;将记者每天从国内外采集和所能收集到的文字、图片等新闻信息数据整合到多媒体数据库待编稿库,供各编辑部编辑编发;将各编辑部每天向海内外编发的各种稿件整合到多媒体数据库成品稿库,统一向用户提供等。

三是对采编人员严格要求,热情关心,完善采编规程等综合措施防止“客里空”。几年来,我们采取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三个意识”与加强学习培训、扩大知识面相结合的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语音提示”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措施;严格的业绩考核与安排夜班公寓、分期分批组织一线人员休假相结合的措施;鼓励创新、提高时效与杜绝政治性、导向性差错,减少技术性差错相结合的措施;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新机制”、同等条件下社内优先与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同岗同酬相结合的用人措施等。

四、紧紧围绕履行职能抓作风建设,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意识和执行力

现在,一方面是中央的大政方针都已明确,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和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也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不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任务是狠抓落实,并根据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在落实中加以巩固、完善、深化。另一方面是不少决策部署落不到实处,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履行职能的实效。几年来,我们在作风建设中有四条深切体会:第一,只有紧紧围绕履行职能,坚持以新闻信息报道为中心抓作风建设才能有实际内容,才有“抓手”。第二,增强抓落实的意识和执行力,是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开会是必要的,但落实不了开了会绝不能算做了工作;发文件是必要的,但落实不了发了文件绝不能算做了工作;给钱是必要的,但落实不了给了钱也绝不能算做了工作。第三,坚持不懈地抓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把抓落实的责任明确到责任部门、责任人。而且坚持处理一个抓落实不力的事例,提高一次思想认识,完善一项抓落实的措施。只有这样抓,才能使作风建设不断见到实效。第四,业绩考核评价体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职能的实绩是检验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

在当前抓作风建设中,最需要防止和克服的一个主要现象是“浮躁情绪”和“侥幸心理”。“浮躁”就容易急功近利,不愿花时间学习、调查,不愿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性工作抓起;“侥幸”就可能把功夫下在“投机取巧”上,甚至不择手段获取“政绩”,谋取名利。结果是往往使履行职能的“宏伟”目标和“振奋人心”的措施只停留在向上级汇报的嘴上、纸上;在抓落实中经常碰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进行不到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涉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而引发的不同意见,使落实事项停留在需要“得罪人”和害怕得罪人的胶着状态之中;在抓落实中经常碰到的主要危险是有些领导人面对中央和社党组的部署不能落实的情况,“不哼不哈”或以“正在办”为托词半途而废等等。

这些情况造成的结果是时间过去了,中央的精神和社党组的部署落实不了,该办的事情没办。群众意见一大堆,有关领导干部还有一大堆“不抓落实”的理由而心安理得。对此,我说过一些“极而言之”的话,如“现在新华社不缺会说的,就缺会做的”“现在好多事不是没有发文件或领导没讲过,而是没有抓落实”“成功成于坚持,毁于退缩”“要想别人不动摇,首先自己不动摇”等等。我也赞同南振中同志针对不注重抓落实所讲的,“如果说了不做,比不说还坏”“对要做一件事先提一堆做不到的条件,等于压根就没想做”。

为增强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意识和执行力,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是社党组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凡要求落实的事,自己一定要想得清楚、讲得清楚、写得清楚,如下面有困难,自己一定要及时亲自动手做;二是凡遇到职能交叉的事,由牵头部门负责协调,如有困难则由分管社领导主持协调解决,如还解决不了就找我,就是不能拖;三是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会不开,没有实际内容的文件不发,并希望全社干部职工监督,考核责任部门负责受理,如属实则要在考核中扣有关职能部门的分;四是凡得罪人的事,如考核加减分事项、财务人员坚持财务制度受到打击报复等,下一级有困难就找分管社领导,还有困难可随时来找我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