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蟾舞台
释义

科班

1933年在嵊县后山村白佛堂举办。竺焕泉为教师,艺徒有竺水招、魏银凤、竺喜娟等20多人,但该班开科不久因故散班,并入赵瑞花率领的剧团边演边学。

剧场

位于福州路云南路转角,坐西南朝东北。1925年(民国十四年)由三元公司投资兴建,英籍建筑师艾考脱兰设计,1926年2月7日开业,时名大新舞台。开台演员有李吉瑞、苟慧生、高庆奎、白玉昆、刘水奎等。不久黄玉赖、周信芳、祝荫亭、孙皖坤、盖叫天等先后加入。同年11月17日,梅兰芳、王风卿、李万春、姜妙香、杨瑞亭、碧琴芳、侯喜瑞等在此献艺。1928年1月扩大舞台,改名上海舞台并附设影戏部放映日场电影。1930年再改名天声舞台。王佐良、徐金生、沈少安、周乾康、赵如泉、常云恒等先后主持。同年开设在现南京路浙江路角的天赠舞台(人称“老天瞻”,参见新新舞台)因永安公司房屋翻建,将班底及招牌迁此,遂改称天赡舞台,由原“天缩”老板顾竹轩接办。20世纪30年代多演连台本戏。周信芳长期演于此。20世纪40年代则以演出传统折子戏为主。1953年夏秋,李如春主演的《包公》,连满三个月,创“天蝇”卖座最高记录。1954年6月11日移交市文化局。邵滨孙、石被英、被爱琴主演的沪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新编现代昆剧《琼花》均首演于此。1966年改名劳动剧场。1977年以来,一度成为沪剧主要演出场所。1961年12月和1980年4月,这里先后举行周信芳和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演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演出过河北梆子、川剧、越剧、扬剧等地方剧种。后台有行当齐全的班底近二百人,高盛鳞、谭元寿、魏莲芳、小王佳卿、李宝魁、艾世菊、李丽芳等均搭过“天赡”班底。20世纪20至40年代京剧史上许多有影响的演员都曾在此登台。如逢大会串更是名角云集。曾有“(京角)不进天赡不成名”之说。 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二干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干二百零七平方米,其中演出使用面积三干六百零二平方米。屋顶呈拱型覆盖整个场内观众厅。当时根据戏曲传统表演特点,把舞台台唇筑成伸出式半圆型,延伸至观众厅四点五米,三面环临观众,演员可走到台唇表演。舞台宽十四米,深十米,总高度十四点五米,台口高七点五米。有副台一百平方米,乐池二十平方米,化装间大小六问共一百六十平方米,观众休息厅三百平方米。建成时四层座位共三干九百一十七个,其中一、二层有二干八百五十个,三、四层有一千零六十七个,为上海座位最多的演出场所。四层楼座位因视线不佳早已废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