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眼泉 |
释义 | 简介天眼泉。是一孔泉井。黄山的泉天下闻名,有记载的十六个,其实十六也只是约数。最著名是古称“汤泉”、“朱砂泉”的黄山温泉,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天眼泉的“天”字,以为只是人文意义上的一个汉字,就象老聃诸多语境中的“天”字,天道酬勤,天行健,喻示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在看来,天眼泉是一个美好的象征。苍松、绮树、清风、幽谷,还有皓月闪烁于泉水之中,该是不错的意境。千载之下信笔由之,今天我们己不知道诗中所言“仙家”为何人,就象崔颢笔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中的“昔人”。其实“仙家”、“昔人”都是凡夫俗子们对天马行空般自由生活的一种臆想。天眼泉还是天眼泉,它最通俗的功能还是饮用:据《黄山志》记载,天眼泉的泉水足够狮子林禅院的僧人饮用。看来明代万历年间(1611年)从五台山来黄山的一乘大师眼光的确老到,慧眼独具的把寺院建在黄山绝少有的高山泉边(1630米)。当然,他不知道,这一选择也无意中解决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难题,这是戏语。 介绍一、禅泉 天眼泉的故事很多,《黄山志》给了天眼泉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说法:天眼泉位于狮子林禅院凤凰柏下方,泉井水涌,清凉碧透,其味甘美,夜来泉眼中能观天空星月,故名。有诗: 仙家己乘白龙去, 此地空余天眼泉。 其味芬芳清见底, 犹观明月水中圆。 天眼泉另一个功能,于一乘大师而言便是参禅:一天,一位施主来向大师问禅。大师只是于千眼泉提一壶甘泉。然后给施主沏水,水很快就注满了茶盅,但大师仍视若无睹,以至于泉水四溢,流了一桌。施主搞不清大师究竟想干什么,连声喊:“大师,水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一乘大师用这则禅机是想告诉人们:盛满水的茶盅不可能再装入泉水,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己见,就会排斥其它新思想的进入。智哉斯言。 二、天之眼,人之福古人说:天之眼,人之福。黄山的泉多有功效,古书有多处记载。如古本《黄山志》记述:唐代大历年间(767-779)黄山一带闹时疫,当时歙州刺史薛邕在温泉“立庐舍,设盆池”,组织病人前来入浴,“浴者多愈”。还有古籍记载黄山泉可治皮肤、关节、神经等疾病,并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器官功能等,可饮可浴,多有奇效,造福于人。常常听到一些考古新闻发布,在某口某口井中发掘出许多古人祈福避灾用的钱币。据老一辈狮子林的人说,以前在天眼泉里也发掘过“天启通宝”“咸丰元宝”“光绪元宝”之类的铜钱,有的虽己生锈,但透过斑驳的锈迹依稀能够给人以跨越时空的幽思遐想:这会是哪些佛家子弟或是祈福避祸的善男信女留下的呢?应该会心想事成的。因为在这“狮子林中福地,清凉顶上灵山”的天眼泉中饮水祈福,自然会老天有眼,福至心灵,带给人们许多美好的心灵慰藉。仍然能够看到有游客极其虔诚的在消防水池放入一枚硬币,以表达对家人朋友和美好生活的祈盼,小小的银币闪烁于山泉之中,象一颗颗纯洁的心灵。那么,散布于全山的消防水池对黄山来说也是一个个趋福避火的“天眼”吧。 三、寂静的潭 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说过: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于啸歌。天眼泉的“情”便是那绵绵不绝浅吟低唱的泉水。今天,中国历史上许多的名泉都己经干涸或者面临着干涸的困境,只有天眼泉依然自信而坚定的涌着,带给游人以欢乐。听一位90年代初曾在狮子林工作的公司领导说过:那真是一口好水啊,众多游山的客人用水壶或者罐头瓶争相装着天眼泉的水,仰脖牛饮,擦脸抹汗,欢乐欣喜的场面让他感到“清凉的欢喜”直透心底。虽然有时因为人多,井水会干,但只要第二天起床一看,天眼泉便又恢复了水波丰盈的模样。天眼泉不干,这是幸事。只是每次走过因建筑迁址而湮没于斜阳衰草间的天眼泉,看到在狮林精舍的磴道旁用现代水泥砖砌筑的一口方洞,幽深、神秘而孤寂,一种凄然的心绪便会萦绕于胸。曾和一位朋友聊起天眼泉,他问:这泉水流吗?我说:不流。他笑着说那叫“天眼潭”更妥。刹那间我被一个“潭”字所震撼,充满灵性的天眼泉不应该被叫做“潭”的,如果叫做“潭”也应是唐代人常建诗中的“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天眼泉应是能洗涤人心的“潭”啊!“虽千万人游,亦第各领所见未尝同焉”(清·宋荦)。在游途中,常常听到游人感怀:黄山太美了,给我的感受太多了、太丰富了!我想这些感受与记忆,就是黄山回赠于游人永恒的财富吧。在玉屏峰“江山如此多娇”石刻下方有韩廷秀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题刻“此山尊”,我更愿读之为“尊此山”,因为人们只有尊崇自然、爱护自然,自然才会回馈给人们更多的精神观照和人文情怀,似一颗遗珠,天眼泉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等待着什么呢?一双“不愁天际晚,山水有知音”的慧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