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香引·忆维扬 |
释义 | 作品名称:天香引·忆维扬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词 作者:汤式 作品原文忆维扬 羡江都自古神州,天上人间,楚尾吴头。十万家画栋朱帘,百数曲红桥绿沼,三千里锦缆龙舟。柳招摇,花掩映,春风紫骝;玉玎珰,珠络索,夜月香兜。歌舞都休,光景难留。富贵随落日西沉,繁华逐渐逝水东流。 作品赏析【意译】 非常羡慕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神奇繁华的所在,它是人间天堂,处在古时楚国和吴国头尾交接的地方,水路便捷,位置优越。你看那城里十万人家,到处是画栋雕梁,珠帘高挂。百余条弯弯曲曲的水流,到处是朱红的桥梁,碧绿的池沼。想当年隋炀帝乘坐从三千里外南下的精美龙船,有上千名穿着锦衣的宫女拉纤,豪华之极。那时候,白日里杨柳摇曳,花木掩映,公子哥儿们春风得意骑着骏马;月光下玉佩玎珰,珠链闪烁,仕女们身佩香囊,发出阵阵香气。可是如今呢?歌舞全休,风光不再,当年的富贵和落日一起悄然消沉,往日的繁华随着逝水东流,一去不回。 【分析】 这首小令为吊古之作。题为《忆维扬》,回忆的不是作者自己在扬州时的生活,而是作者目睹当时扬州的败落去追忆它的昔日的繁华。 在唐诗宋词里,歌咏扬州之作数不胜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徐凝《忆扬州》),“二分明月”成了形容扬州胜景的专门用语。此曲前面几句是用正面渲染手法,从不同视角极力铺陈扬州的繁华,写法颇似宋代柳永描写杭州繁华的《望海潮》词;后面用“歌舞都休,光景难留”八个字然收住,结束过去。最后两句是感叹扬州的盛况难再。作者经历元末战乱,见到的是扬州的衰败,但曲辞对此不着一字,更可想见作者的寄慨遥深。曲辞除第一句外,都用对偶句式,词藻华美工丽,音调铿锵和谐,化用唐宋诗词如同己出。《太和正音谱》云:“汤舜民之词,如锦屏春风”,此曲之风格与此评语相符。 作者简介汤式(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补本县县吏,后落魄江湖。入明不仕,但据说明成祖对他“宠遇甚厚”。 为人滑稽, 所作散曲甚多,名《笔花集》,今存钞本。作品多写景、咏史之作,颇工巧可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