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天饮食 |
释义 | 《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栏目。它适应了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做家常菜,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是中央电视台开播最早,也是惟一的一档日播饮食栏目。2006年2月27日,节目全新改版。 简介2006年2月27日是栏目开播7周年,节目全新改版,在内容上增加了饮食制作、生活小窍门、营养小常识等。栏目播出时间调整至早间开机高峰8:36分播出,并打通了周一至周日的播出,这使得栏目在保持原有的固定收视人群的基础上,吸纳原早间时段的收视人群,同时扩大了南方地区的收视影响,周六周日栏目的播出将吸引更多的家庭收视人群,使栏目的收视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栏目。收视对象为25-60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群,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0%,关注健康,关注饮食文化。《天天饮食》适应了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做家常菜,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是中央电视台开播最早,也是惟一的一档日播饮食栏目。 播出时间为了迎接新的一年——2012年的到来,每期长度现在已延长至20分钟,全年365期。 首播时间:CCTV-1周一至周日 6:35 节目形态每期介绍一道居家常吃的家常菜的做法,手法上打破了已往由专业厨师单纯传授烹饪技艺的传统节目形态,代之以主持人与观众边聊天边介绍的节目形式,场景设计也由传统的单一灶台转入了现代的厨房饭厅。 《天天饮食》栏目组幕后聚集了大批的精兵强将,其中部分是从中央电视台另一档栏目《夕阳红》中抽调而来。在这些资深、敬业的编导、撰稿、摄像和制片人共同努力之下,《天天饮食》节目自开播始终保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准。 目前改版后的《天天饮食》,内容更强调三个贴近--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和贴近时尚。形式上有所突破,力求活泼和新鲜。譬如每周五请一位各界名流,由他(她)操刀下厨。搜集观众的评选结果,定期进行公布等等。 由此可见《天天饮食》栏目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和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身的特色鲜明的栏目。将现场烹饪点评和明星侃谈文化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内容丰富,张驰有度,风格独特,成为拥有固定收视群和高收视率的品牌节目。《天天饮食》适应了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 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 做家常菜 聊家常事 寻厨艺乐趣 品生活真味 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是中央电视台开播最早 也是惟一的一档日播饮食栏目。 《天天饮食》栏目组幕后聚集了大批的精兵强将 其中部分是从中央电视台另一档栏目《夕阳红》中抽调而来。在这些资深、敬业的编导、撰稿、摄像和制片人共同努力之下 《天天饮食》节目自开播始终保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准。 栏目发展《天天饮食》刚刚开播时,各类服务性栏目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没有更多借鉴、参照和竞争的前提下,《天天饮食》闯出了一条较有特色的新路。《天天饮食》剧组幕后聚集了大批的精兵强将,其中部分是从中央电视台另一档栏目《夕阳红》中抽调而来。在这些资深、内行、敬业的编导、撰稿、摄像和制片人共同努力之下,《天天饮食》节目的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收视率不俗的栏目之一。因为是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区观众饮食习惯和品尝口味的差异,为保证《天天饮食》每天提供一款新菜。幕后要做的案头工作,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天天饮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曾经默默无闻的刘仪伟,也一举成为知名的主持人。趁热打铁,汇集所播出的节目。 改版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服务类栏目的出现,《天天饮食》面临着必须提高和使之精品化的巨大压力。较为集中和日益强烈的反馈——希望这档服务性节目满足更高层次和更加广泛的观众需求。如果高枕无忧、一成不变地保持着老样子,意味着精心打造的《天天饮食》遭到观众遗弃。因此,为现有的观众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并进一步扩大观众群体,强化栏目的精品意识,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主创人员的面前。 在人类日益重视绿色环保的今天,改版后的《天天饮食》无疑要尽力突出“绿色烹饪”概念,倡导厨房环保的新主张、新观念,无论从用料、烹饪方法,还是厨房布局等等,“绿色环保”精神,都要在多方面得到具体的体现。 除强调绿色烹饪外,加强节目的文化含量,强调知识点,也是改版后一个特点。增加主持人语言的信息含量,使其言之有物而非漫无边际。通过每日一菜,接触更多的饮食时尚话题、时尚菜式,最终使节目成为饮食时尚的引领者。 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更丰富多彩。每周一期将有嘉宾参与节目,嘉宾阵容来自各界名流,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节目的观赏性,还向观众拉近、揭示名人、明星生活的另一侧面。从而达到栏目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实现“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和贴近时尚、以服务为本”的创办宗旨。 突破以往单一的媒体模式,改版后的《天天饮食》,将实现崭新的三位一体的媒体组合,即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站和《天天饮食》杂志的强强联手、合力出击。由轻工出版社加入的这次全新的媒体组合,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平面与立体、纸质与网络等多重的展示手段,必将使《天天饮食》的观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节目的第一手资料和最新动态,并进一步扩大收视观众群体,强化《天天饮食》的品牌效应。“男人下厨房”是《天天饮食》的一贯传统,,主持人以脱口秀的形式与观众切磋厨艺,节目设定上特别采取了主题化编排。新改版的《天天饮食》请到了林依轮掌勺做主持,打出的新口号是:“吃出时尚,吃出健康。” 目前改版后的《天天饮食》 内容更强调三个贴近--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和贴近时尚。形式上有所突破 力求活泼和新鲜。譬如每周五请一位各界名流 由他(她)操刀下厨。搜集观众的评选结果 定期进行公布等等。 由此可见《天天饮食》栏目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和不断创新 已经形成了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身的特色鲜明的栏目。将现场烹饪点评和明星侃谈文化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内容丰富 张驰有度 风格独特 成为拥有固定收视群和高收视率的品牌节目。 主持人个人信息姓名:刘仪伟 性别:男出生年:1969年 生日:4月28日 个人简介原名刘伟,生于1969年4月28日,属鸡,四川成都人。习中国古代汉语,专攻两晋散文。 1989年毕业,1990年4月到京,从事流行音乐创作,以作词与制作为主。 1991年6月,加盟冯小宁电影组,参与拍摄了《大气层消失》、《战争子午线》等片 ,并在电影后期负责宣传工作。 1993年底,加盟台湾“ONESUNG国际广告公司”,担当文案指导。重要作品有:菱帅汽车、伯朗咖啡大陆版、台湾神顶乌龙茶。 1994年4月参与投资并组建了大藏唱片公司,出任企划总监;制作了《阿莲》(戴军)、《梅》(孙国庆)、《走进西藏》(李娜)等歌曲,并导演了《走进西藏》的MTV。 1995年5月起,以节目制作顾问的身份参与企划组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于电影频道开播后自动离任。 1996年8月,加盟美国PPI影视广告公司,出任创意总监,重要作品有:奥得赛乌龙茶、新捷达王汽车、POLO薄荷糖、台湾皇品、北京当代商城、SANGSAM北京电视机。 1998年5月,脱离PPI,再次成为自由人,写专栏、写随笔、写歌词、写广告创意、拍MTV。作品有:北京大学一百年庆(参与企划)、MTV《期待》(戴娆)、《时尚》杂志专栏“非凡对话”等。 1998年10月,赴西藏为《齐秦西藏义演》任专题片导演。 1999年起参与企划多部电视连续剧。主要有:《新闻小姐》、《真爱无敌》等。 1999年起,为《时尚》开辟专栏《刘仪伟谈恋爱》。1999年2月,主持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1999年5月,为“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拍摄专题片《人与自然的世纪之约》,担任导演,并与张延共同出任主持人。1999年11月,作为编剧与制片人身份,拍摄《诗意的年代》。2000年8月,主持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2000年11月,主持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2002年离开《天天饮食》。随后入主上海东方卫视《东方夜谭》。 主持特色《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轻松、实用、充满烹饪乐趣和饮食文化的节目。主持人刘仪伟就像一位天天见面的朋友,在10分钟的时间里,生动、活泼地介绍一道简单易做的家常菜。刘仪伟是学古文出身,没学过播音主持,他也不是专业厨师,但他把《天天饮食》办得如此活泼生动,雅俗共赏,自然有他独特的功力。 1. 临场发挥 随心所欲 刘仪伟在节目中运用的语言,是十分通俗化的口语,事先不写稿子,也没作其他任何准备,完全是当场发挥,想到什么说什么。比如,在海边,他就说他做饭时能听到海浪的声音,在武夷山时,他告诉大家,他听得到小草生长的声音。 比如,他在节目的开场白与结束时,不太用固定格式的套话,而是直接进入一种谈话的氛围:“这个时间真是不错,你可以在家里面坐着,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里面,泡一杯茶,然后把电视机打开,你就可以看到我了,刘仪伟,你的这个厨房顾问,还有你喜欢的节目《天天饮食》,你真喜欢吗?你喜不喜欢都看一看嘛,对不对?我这个节目是做饭的。”结束时也比较随意:“其实做菜没有那么复杂,放心去做吧,放心在厨房里面去折腾吧,今天节目折腾到此,明天接着折腾,再见。”这种“随心所欲”的在其他节目中是十分少见的。 2. 模拟语境 亲和随意亲和力是刘仪伟主持节目的一大特色,因为他十分恰当地运用适合语境的谈话语体。所谓模拟语境就是让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我”设想眼前有一个听众“您”、“我”和“您”在客厅里,沙发旁等场合进行亲切的交谈,“模拟现实谈话越像,听众收听效果就越好”。刘仪伟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比如,上面提到的开场白与结束语的例子中,他不用一般的套话:“观众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这样会一下子拉开双方的距离,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他甚至不用“您”来称呼观众,只用“你”,比如:“做饭是一门艺术,做饭本身的艺术只有你自己才能体会得到,本身的快乐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心领神会。”“真的,一点都不骗你。”这种随意的称呼,更使观众感到亲切。 3. 融入文化底蕴 刘仪伟在节目中所用的虽然是谈话体,但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意谈话体,相当于专题谈话体。因为节目中经常转换话题,但还是受一定的语境条件的影响。冬天到了,先聊一聊保暖的话题,再介绍一道让人喝了发汗的菜式;在武夷山,因地制宜,讲一个跟做饭有关的小故事;做一道中西合璧的菜式时,因为要放红酒,于是就引用一下李白的诗《将进酒》,从诗的内容又谈到卡拉OK的弊端;介绍芦笋炒百合时,从芦笋、百合的象征意义谈到它们的实用价值,这些话题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表面松散,实际上有内在的联系。同时也体现出主持人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 《天天饮食》在提高受众的接收效果方面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利用字幕,把重要的信息,还有书面语或文言文中的句子用字幕打在荧屏上。比如用料的主料、辅料,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像一些小常识,还有烹饪所需的时间等等。另外还有李白的诗,李时珍关于生姜的药用、食用价值的一段话。充分运用镜头语言,突出了重点,引起观众的注意,另一点是主持人充分使用体态语,表情、语调、动作都很配合,不像过去这类节目,厨师只介绍做菜的过程,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刘仪伟声情并茂,把做饭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来做,有很强的感染力。 改版后主持人林依伦以其专业的厨艺功底,健康阳光的形象和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更吸引年轻、崇尚时尚消费人群的关注,他的加盟一定能为观众带来新的健康体验与视觉享受。他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做家常菜,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厨艺节目,目前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时候,节目的收视率也在困境中挣扎。自大厨刘义伟离开后,收视率一直走低。为此,该栏目的主持人也如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节目组为了保留刘义伟的搞笑风格,将主持人定位于相声界,先是和郭德纲打了半天官司的汪洋,而后是候家第三代传人候军,但收视率却一直没有起死回生。于是节目组将主持人人选放在了人气十足的歌手林依伦身上,虽然林依伦进入后节目着实让观众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天天饮食》的确因几年如一日的节目形式,难以抵挡一波未平,一波未起的电视娱乐风暴。 在2007年初林依伦便辞去了《天天饮食》的主持人工作,转而投向以全明星阵容进行厨艺PK的大型综艺节目的《综艺食8街》,具该节目组透露的消息称,林依伦将参加主持《综艺食8街》在2007年举办的全国大型主题活动,比如在江苏、天津、北京、四川、山东、广东、上海等地举行的《谁是大胃王》、《可爱厨娘》、《我爱香甜和酥脆》等。林依轮也发誓将要把“厨师”工作进行到底。 历任主持第一任主持人:刘仪伟 第二任主持人:汪 洋 第三任主持人:常 笑 第四任主持人:侯 军 第五任主持人:林依伦 第六任主持人:董 浩 第七任主持人:任鲁豫 第八任主持人:陈志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