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台山风景区 |
释义 | 宝鸡天台山为1994年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宝鸡市南部,秦岭山脉北麓,为渭滨区所管辖地区。主景区距宝鸡市中心不足10公里,面积约133平方公里。景区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主峰天柱峰海拔2198米。属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的城郊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宝鸡天台山风景区宝鸡天台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色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旧《宝鸡县志》载:“诸山环拱,岗阜突出,形似莲台上建圣母宫,后庋五层楼,山涧有洞,旁淬灵泉”,景区内群峰竞秀,植被繁茂,水清林幽,气候宜人。据历史文献记载“炎帝成于姜水”。宝鸡是炎帝故里,天台山相传是炎帝采尝百草而中毒遇难安葬之处。 天台山优美的自然景观,展现了秦岭山脉雄伟博大的气魄,可谓“平畴突起三千尺”、“气压昆仑天柱矮”;浓缩秦岭山脉风光于一处,具有峻峰、幽谷、翠绿、碧水四大风景特色。峻峰:天台山重峦叠嶂,峭壁对峙,群山万壑之间,云雾迷漫,气象万千。风景区内的天台莲花峰、天柱峰、寄马峰、人头峰、神农峰、鸡峰山、大散岭等山峰均为花岗岩峰林地貌,群峰争雄,凌空险峻。幽谷:天台山沟壑众多,崖峻谷深,林木蔽日,使人置身于“岚光晴亦霭,树色郁犹苍”“偶闻松涛声,却是万籁静”的境界。不少深谷至今人迹罕至,奥秘莫测。翠绿:天台山林海茫茫,群峰巨石隐于苍松翠柏之中,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自然画面。春季山明水秀,山花烂漫,百鸟鸣啭;夏日风云变幻,风涛怒吼,绿浪簇涌;秋天万紫千红,硕果累累;冬时莽莽群山,银装素裹。奇花异木遍布山岩石隙,有的婀娜多姿,攀登扶摇;有的老态龙钟,虬龙飞空,给人以秀美清新的艺术享受。碧水:天台山水量丰富,河、湖(水库)、溪、瀑、潭、泉俱全,山环水绕,纵横交错。其水质洁净,碧波荡漾;淙淙小溪,涓涓细流;龙潭鉴月,绿水浩渺;鸡山湖,清幽娴静。 天台山风景区按地域可划分为六大景区,120多个景点。天台山风景区按照自然景观特点可分为五类和若干小类:山岳景观,包括峰、岩石、悬崖、岩洞四个小类,有景点45处;水域景观:包括河、湖(水库)、溪、瀑、潭、泉六个小类,有景点26处;天象景观:包括日出、云海两小类,有景点7处;植被景观:主要包括风景林和风景树两小类,有景点8处;动物景观:包括鸟类、兽类、其他三小类,有景点20处。 天台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古朴神秘,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历史悠久:传说天台山为炎帝神农采药遇难之处,炎帝遗迹甚多。故世有“天台天下古,天台古天下”之美誉;人文景观自然化,自然景观人文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为表里,相互辉映,不仅在时空布局和审美情趣上相互渗透组合,而且还处处表现出历史遗迹、宗教建筑等与周围环境的交融和衬托;以道教文化著称于世,为道家“祖庭”、“玄都”之地。天台山其神秘幽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历代著名道教人物隐居养性、修炼传道,千余年来香火不断,祀神盛行,形成了颇具地方色彩的道教文化;人文景观有以深厚、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为背景的文化特色。天台山自古以来为“圣人践地”,历代在此举行祭祀炎帝活动,节日庙会亦频繁举办,因此,庙会中社火、戏曲、祭祀活动与各种富有地方风情特色的民俗活动,不仅具有古老淳朴之色彩,与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而且增添了天台山人文景观的神秘性和多彩性。据实际勘察,天台山有宗教活动遗迹30处,民俗文化6处,奇石13处,碑碣8处,古遗址4处,炎帝活动遗迹10处,古道2处,祠庙5处,人工水库6处,文物7处,摩崖石刻5处,古遗迹7处。 天台山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游人置身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旖旎绚丽的风光奇景,探讨大自然的神奇奥秘,爽心悦目,陶冶性情,而且还能从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佚文趣事、神话传说,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因而,今天宝鸡天台山已成为人们游览、休闲度假、科研的极佳境地。 2、邛崃市天台山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位于“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距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 ,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三级台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94.4%,动植物种类丰富,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及大熊猫、红腹角雉、大鲵等7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目前天台山已纳入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范围。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势天台山享誉中外的特色。“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是天台山之灵,金龙河自天台山顶蜿蜒而下,形成长滩、叠溪、瀑布、海子……诸多景物借水幻化,向世人展示出一幅“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中国山水画长卷。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远古时代,天台山即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此“登高祭天”;汉代,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宋代,儒、佛、道“三教合流”,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处,形成庞大的宗教山城。至今,天台山还留存有“和尚衙门”、“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禅林”等众多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天台山也是红军?长征经过成都唯一战斗河工作过的地方,成都市唯一的红色旅游区,景区的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台山管理和服务日臻完善,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文明风景名胜区”和“十佳文明风景名胜示范区”,200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通过l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池州市天台山风景区天台山风景区位于安徽池州市,这里分天台山、西山、避暑山庄三大景区。境内山势峻峭、怪石嶙峋、洞奇色秀、林木葱郁,石刻、庙宇点缀其中,相传有美丽的神话和故事。主要景点有:云中寺、玉屏瀑布、镇龙洞、断马腰、文庙大成殿、梅公亭、镇狐洞、铜鱼山石刻、“寿”字摩崖石刻、洞山岩、南门岭牌坊群、梅山寺、普门岭、宝衣圩石刻、梅山庵、云峰寺、石印洞等26处。原建德县著名八景中有七景在园内,即:“尧渡疏船、梅亭古木、蓝水澄波、二桥风月、三洞烟霞、王峰霁色、西岫斜阳”。 天台山上还有森林公园,总面积26538亩,林地20708亩,森林覆盖率85%。园内有珍贵稀有树种、药植物芳香脂肪原料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等。天台山海拔高368米,山颠高耸着望江楼,周围林木郁葱,峰峦叠翠,云盖雾绕,气势磅礴。山中景点有“五龙朝珠”、云中寺、镇龙洞、仙人洗澡盆、玉屏瀑布、断马腰、兰台寺、凉亭和舟湖、儿童乐园、天台山宾馆、避暑山庄等 。 4、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风景区浙江省山名“天台山”的读音:tiān tāi shān. 天台山是中国浙江省东部名山。东北-西南走向。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1098米公尺(3602呎),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岩、峭壁、瀑布,以石梁瀑布最有名。盛产杉木、柑橘、药材。570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天台宗。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清雍正年间重修,为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有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禅师(673~727)塔。 隶属于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的“台”字,繁体字本作“台”,其字音为tāi,与"台"湾之台本非同一个字。汉字简化是导致现在全国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天台山”的原因所在。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属仙霞岭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以上,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名僧济公的故乡,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自然景观有华顶、琼台、赤城山等名山;仙人洞、吊船岩等怪岩;石梁飞瀑、水珠帘等瀑布。人文景观有国清、华顶、塔头等寺庙,以及古塔、碑刻等。天台山最著名的寺庙是建于隋代、重修于清雍正年间的国清寺,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大殿中有明代铸造的重13吨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国清寺是保存较完整的著名寺院。天台山自古闻名,王羲之、顾恺之、李白、苏东坡、陆游、徐霞客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天台山的景点也各有特色,可概括为古、 清、奇、幽四个字。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等被称为天台八景。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又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 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 天台山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往东有“蒋介石故居”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北有“越中胜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温州雁荡山,西有浙中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村和东方好莱坞──东阳横店影视城,可谓旅游要冲、黄金地带。现在,以天台山为中心,涵盖浙东的二小时旅游经济圈正逐步趋于成熟,浙江旅游界为此编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顺口溜。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还诞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山还盛产中药材、有白术、茯苓、石斛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其中“天台乌药”品质独特,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 “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长在千米高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已远销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及本省各城市,并出口到香港、澳门。 浙江天台山获最美十大宗教名山殊荣 经百万网民网上投票,百位媒体记者、旅行社负责人、资深旅行家组成的“平民”专家,评选的“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2009年3月6日新鲜出炉。浙江省天台山、普陀山荣获中国最美十大宗教名山殊荣。 天台山共分为13个景区:国清景区、赤城景区、佛陇景区、石梁──铜壶景区、华顶景区、百丈──琼台景区、桐坑溪──万年寺景区、桃源景区、清溪景区、开岩──紫凝景区、寒山湖景区、明寒岩景区和九遮山景区。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其中尤以石梁飞瀑、华顶归云等景致为最。 天台最佳旅游时间:天台山是浙东南著名的避暑胜地,最佳旅游时间为4-10月,其中7-8月去天台山既能欣赏天台山美丽的风光,又能躲避炎炎烈日。天台7月会有雨,雨天路滑,并且有大雾,不宜登山,雨后1、2个小时的山景最美,烟雾缭绕,有如仙境;冬天会下雪,华顶景区一般将封山,如果能在下雪前住宿在华顶景区,就能欣赏到别有的一番情趣 人间仙境 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的天台县境内,是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又是活佛济公的故里,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底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 天台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13个景区,其中以石梁飞瀑、华顶归云、赤城栖霞、琼台夜月等八景最为著名。石梁飞瀑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丛山苍翠中,一石横空,双涧争流,急流从梁下四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啸而下,色如霜雪,势若奔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华顶是天台山的主峰,四周峰峦层层围裹,状如含苞欲放之荷花,登绝顶东望沧海,云海茫茫,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天台晓望》。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内,古木参天,异花遍地,特别是每年五月,云锦杜鹃盛开,漫山遍野,灿若云霞,成为一道绮丽的风景。赤城山,属丹霞地貌,石色赤赫如火,形若城堡,山上有18个洞穴,为佛道双栖之地。琼台仙谷多飞瀑流泉,峡谷内奇岩怪石遍布,晋孙绰认为是“灵仙之窟宅”。寒岩、明岩,奇洞怪石,触目成赏,“十里铁甲龙”岩嶂雄伟壮观,是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 天台山是人文荟萃之邦。早在汉晋六朝,葛玄、葛洪、陶弘景就来山修道炼丹,昙猷开山坐禅。此后,名僧高道纷纷进山,或开宗立教,或隐居著书,寺院道观遍布。天台山因此有“佛国仙山”的美誉,成为人们神往的游览胜地。 该景区包含以下子景点:石梁景区,国清景区,赤城景区,华顶景区,琼台仙谷景区,寒山湖景区,国清寺,石梁——铜壶景区,赤城山,华顶,塔头—高明—螺溪钓艇,琼台仙谷,寒山湖,明岩、寒岩,九遮秀谷,紫凝山,桐坑溪 万年寺景区,桃源春晓,清溪落雁。 5、日照市天台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约3公里。因《山海经》和《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而得名。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山上有登天之梯,登仙之台山,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是中国方仙道文化诞生地。 日照天台山位于山东省黄海之滨,山上仙踪神迹无数,奇花异草遍野,山清水秀,自然天成,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史称海上仙山,人间仙境《日照县志》,有“登上天台山,凡人也成仙”之说。天台山又称扶桑山,“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山海经》,是东方太阳崇拜文化发源地;一作磴山 ,山上有登天之梯和登仙之台,是中国方仙道文化诞生地。 “海上仙山”形成于太古代,迄今已有20多亿年的历史。《竹书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日照古属琅琊,离琅琊台20公里)。约20-30万年前,远古先民从沂源的溶洞中沿沂河沭河而下,追逐太阳而居,来到日照沿海,看到带给人类温暖和光明的太阳竟是神奇地从大海中洗浴之后出来的,于是天台山就成了远古先民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天台山上仍留有人们祭祀的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及其它太阳崇拜遗迹,山下则埋藏着6000-4000年前东方最大的都城尧王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道教宗师河上公访遍名山大川而独爱天台并在此悟道授徒。琅琊人安期生在仙人台拜师河上公,采仙药,炼仙丹,得道成仙。齐威王、齐宣王以至秦始皇、汉武帝,到天台山寻求仙药和长生不老之法者络绎不绝。魏晋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游历天台山时曾发出“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的感叹。“人间仙境”之名由此而来。天台山向人们展示的是其深厚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和一个自然天成的“人间仙境”。 这里有数万年前的太阳部落遗址。遗址上有太阳部落用的沙发状石椅,石椅靠背上刻画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还有石砌的图腾柱,居住用的石头房基,生活用的石盆、石磨、石臼、石火坑以及女巫和族长等人的积石冢等。遗址上出土过石球、石斧、石镰、石箭头、及各类生活或祭祀用陶器等旧石器或细石器时代文物。遗址周围的山岩上刻有反应远古时期先民生活的岩画。这里是太阳崇拜文化的发源地。 天台山中有汤谷,汤谷之上有太阳神石和太阳神陵,有商王到东海来祭祀太阳时留下的石刻岩画等遗迹,还有大量与太阳崇拜有关的故事与传说。这里曾经是东夷先民祭祀祖先的圣地。天台山是尧王城古国的祭祀地。山上有帝俊的石祖像,有羲和积石冢和大羿、嫦娥、伯益的大墓,还有祭祀伯益的魁仙阁。山下汤谷中有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洞和古莒国国君黎比公的祭祖碑,汤谷春秋大墓出土过雌雄青铜宝剑等重要历史文物。 这里又是中国方仙道文化的发源地。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遗迹。女巫谷中有女巫与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见的积石墓与石室联体,人鬼同居的建筑。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河上公乃河上丈人,道教崇奉为“河上真人”,流传有《河上公章句》(为老子<道德经>作注),是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琅琊人,师从河上公,是秦汉期间燕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方仙道的开山祖师,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之为北极真人。河上公与安期生粉丝无数,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宣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和汉武帝。而历史上从蓬莱过海的八仙论起来都算是他们的徒子徒孙或晚辈呢。 天台山东南两面向海,西北两面环山。南可见海上飘渺前三岛(或许是海上三仙山的原型),北可望历史古港琅琊台,碧海蓝天,大美不言,山清水秀,灵气自生,四方清静,八面临风,山海天一览无余,大千之美尽收眼底。所以有“登上天台山,凡人也成仙”之说。天台山是沿海日出的最佳观测点。日出初光先照,是为日照。泰山日出,可谓大观,但那是一种雾里看花式的景象。海滩日出,会让你看得真真切切,但是平地日出,视野有限,总是缺少了一种雄浑和大气。天台山日出则既有海滩日出的真切, 又有泰山日出的壮观。极目远眺,或是海天一色,红霞漫天,或是云蒸霞蔚,光芒四射,或是吞云吐雾,朱盘银浪,变幻莫测,蔚为壮观。沐浴东方第一缕阳光,欣赏海上最新红日,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要是炎炎夏日,这里是世外桃源、清凉世界、空气氧吧,足以使你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顿生羡慕陶翁归隐之心。如若霪雨霏霏,则又是一幅梦幻般的画卷。从海上吹来的水汽像云、像雾、又像风,云雾在山谷中涌动,山峰在云雾中潜行,给你一个虚幻无常,飘飘欲仙的感觉,那或许就是人们理想中的仙界,仙人们成仙得道时的体验和秦始皇渡海求仙时追求的梦境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古人选择在天台山修道成仙也绝非偶然。你看那那海天相连,星空璀璨,海上仙山若隐若现,天上海市飘渺虚幻,这为人们感知自然体会人生提供了极大的诱惑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面向汪洋,可吸海上之灵气,背靠大山,可得日月之精华。古莒国历来尚夷风,用夷礼,信鬼神,这又为修仙讲道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天仙天仙,天台山之仙,磴山磴山,羽化登仙之山,二者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由于它的文化和优美,天台山成为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寻仙访道,返朴归真,抒发情怀的胜地。大荒居士在这里挥毫写下“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对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天台山上有石龙,人称东方神龙,龙头上有二泉,寿星彭祖饮此泉水后曾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的对联,横批竟是“再来一瓢”。龙头上两泉又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曾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认为:“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可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出多么不同的景象。 商周之交, 姜太公在山中避纣时苦心研究兵法,并写出太公兵书,成为我国古代八大兵书之一。天台山中太公台尚在,太公崖犹存。道教宗师河上公在登仙台留下“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的对联,联中隐含三个“天台”,暗指羽化登仙之台,可谓用意独到、匠心奇特。其中的“日照“二字或许还是日照地名的真正来历呢。河上公之前的黄老学家以理论研究和修身养性为主,而安期先生在全面接受了黄老哲学的基础上,与东海地区的狐仙和神仙文化相结合,采仙药,炼仙丹,创出一条得道成仙的新路,成为方仙道的创始人。安期先生在天台山留有一副对联“探幽谷深渊觅太古之踪才知道人生苦短淡泊宁静中自有神仙胜境,登高山极顶揽群星之胜方晓得长空无涯苍茫无垠里不乏福地洞天”,可能是他对成仙悟道过程的体会和总结吧。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能与秦始皇长谈三昼夜,足见安期先生的知识之渊博。据说秦始皇第二次到访时已经见不到安期生,天天远眺东海,派徐福出海寻找,可谓是望眼欲穿,找不到安期先生便“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数处”,并将天台山中的汤谷改名为望仙涧。天台山上安期祠已不在,但遗址犹存。 汉代司马迁先生多次到天台山游历,对河上公和安期先生的事迹最为熟悉。他在《史记·乐毅传》中记载:“乐巨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以《桃花源记》闻名的陶渊明先生在写《读<山海经>》十三首期间游历天台山,其中第六首写的就是羲和在山中祀日的情景:“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 森散覆炀谷。灵人侍丹池, 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 何幽不见烛?”。当他看到这海天辽阔,大气天成的仙人之境时,对比他那藏在山谷之中的小家碧玉式的桃花源会产生何感想,我们是不得而知了。 魏晋艺术大师,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曾夜宿仙人台,凭吊河上公和安期先生,后来编录在他的《圣贤高士传赞》中。据说嵇康还在这里以琴会神巫,获赠《孤馆遇神》与《广陵散》古琴曲,传为千古佳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的《长恨歌》中曾这样描述天台山,"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人间仙境的美好向往。日照市投巨资在天台山建设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该风景区南距日照港10公里,北去岚山港10公里,距刘家湾赶海园、金沙滩海水浴场、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故居均在5公里范围之内,与同三高速公路、204国道和滨海大道相连。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任城(今济宁)居住期间更是多次游历天台山。他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此诗为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同杜甫在游历东海之后遇到友人孟大融而作。诗中介绍了他游历崂山和天台山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的经历以及他“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的出世思想。诗中“仙人”即河上公和安期生,“天坛”就是指的天台山上的天台或仙人台。 李白的另一首诗则是这样写的: 五古· 古风其七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诗人对仙人安期生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天台山有仙鹤台,台上留有仙鹤的脚印,据说就是安期生驾乘的仙鹤所留。李白的好友,诗人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也记载了李白游历天台山的情景:“我闻当今有李白……,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一作“波动巨鳌没”),斯言亦好在”。 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在京受排挤外任密州 (当时日照属密州) 知州期间,经常到天台山小住并为嵇康的故事所感动,写下了“行香子”一词,表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和对返朴归真的追求: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到了清初,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写鬼写妖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先生更是对天台山以及天台山女巫与狐仙的传说情有独盅。他在三十一岁那年到江苏宝应县给知县孙蕙当幕宾期间曾多次到天台山游历,向当地人了解女巫与白狐的故事与传说,而女巫墓和墓侧的石房 (人鬼同居)更是给他以心灵上的震撼。并依此刻画出一个个外表漂亮,心地善良,极富魅力的狐仙艺术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艺术丰碑。 天台山有魁仙阁,是古人为东夷赢姓祖先,《山海经》的作者,文曲星伯益所建,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据说解放前每年到魁仙阁许愿,到鳌头石上香者络绎不绝。日照宋代状元张行简,明代状元焦弘都是这里的常客。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祖居山下涛雒镇,而天台山自明朝起就是丁姓和秦姓两大家的私人山场。丁秦两家历史上人才辈出,达官显贵进士举人不计其数,应该是与魁星的庇护有关吧。 涛雒清代进士丁泰在《游磴山》一诗中是这样赞颂他家的这座仙山仙境的: 鸟道崎岖策小筇,薜萝深处觅仙踪。 层峦隐现山藏寺,远树迷离雨到峰。 野鸟常惊黄叶落,樵蹊时破白云封。 翠薇如隔人间世,灵异探来处处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台山的美丽集山、海、天、仙、古于一体,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信阳市天台山风景区“谁垒层台着此岑,洪蒙天造到如今。盘悬仙掌朝承露,泉注瑶池旱作霖。雪立中天成玉柱,风回石籁振金铃。到来绝顶援琴鼓,万壑千崖得我心。”前人的这首《游天台怀感》,把天台山的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更有明代李贽“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的著名诗句,把天台奇景推入了仙境。天台山位于新县西南部,距县城约40公里,主峰海拔817米,为豫南鄂北名山,史称“淮南第一峰”。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天台山原名乌龙顶。因其形似楼台,另有三峰参差屹立,与主峰并称伯台、仲台、叔台、小台,故明初改称天台山。此山如刀削斧劈,由803级石阶组成的登山小径,似千仞云梯,倚陡壁悬空而挂。沿途狮草竞争,野竹横生,古藤如织,苍松倒挂,惊风掠岩,白云绕崖。小径经离垢、息缘、达天三门而至峰顶,谓登上天台,可离人间污垢,息红尘俗缘,达天堂,入仙境,其乐无穷。 四台奇景,美不胜收。主要有: 告天炉 此乃入山第一景。一进山门,迎面一柱奇石,状如蘑菇,高两米有余。三人合围的石柱上,浑然天成地托起一块石冠,上面约有五平方米大小。平面东侧,书着“告天”两个大字。过去,朝山者至此便顶礼膜拜,祷告苍天,祈求赐寿降福。然而石柱上却刻着:“天心我一心,告天犹告我。终朝对此山,默默自印可。”此诗充满禅机,仿佛在催人顿悟。 金龟探海、天然佛像 驻足太阳仙洞,向东望去,一峰峭然而立(叔台),顶端一巨石向南伸出,恰似一龟探头瞰视,其口、鼻、眼清晰可辩,前方山谷林海苍苍,云海茫茫。是为“金龟探海”。“金龟”下方,累累层石错落有致,形成一尊天然大佛头像。“石佛”慈眉善目,面容安详,一副看透红尘云烟的神态。 坐忘台、鸣琴处 入离垢门,迎面石屏上书着斗大的“伯台”二字。左近,有约二米见方的方石,此为“坐忘台”。游人在此小憩,背靠伯台,面对雄奇挺秀的仲、叔、小三台,顿觉万虑俱消,心胸旷达。坐忘台后上方,书有“鸣琴处”三字,想古人在此鸣琴,奏高山流水,赏清风明月,必有心神俱宁,飘飘欲仙之感。诗曰:“崖上云相逐,谁是坐忘者。习静此山中,世外任潇洒。” 卧龙洞 “龙卧洞云闲,抱骊与世绝。岂忘行雨心,且任泉声咽。”天台山的奇丽风光,引得神龙在此筑洞安家,与世隔绝,连行云施雨的本职工作也置之脑后,哪还管他泉声鸣咽呢!此洞位于坐忘台左侧。 作霖池 作霖池毗邻卧龙洞。悬崖下两方池水清澈见底,四秀不竭。池水本可化作甘霖,造福人类,却亦为老龙所据。有诗为证:“池中有老龙,卧此忘春冬。谁倩池中水,飞洒遍提封。” 抱奇窟 作霖池往前,崖上一巨石突出,挡住去路,巨石下方仅余一缝,可容一人爬过。贴石壁走宽不盈尽小径数步,即到抱奇窟。但见两块方石从绝壁中断出,欲飞身下崖,恰被上下崖体卡住。有诗赞曰:“抱奇亦何为,可似荆山璞。宁老万山中,勿运匠石琢。”方石后有洞深丈余,人胸背贴石,匍匐而入,洞尽头从绝壁腰际开一口。探头而出,白云指面,惊鸟掠发,下视万丈深渊,令人心惊肉跳。 一线天、风雷洞 离垢门右行不远,山体裂一石缝,深约20米,高10余米,容人侧身前行,即为“一线天”。“一线天”尽头,有洞分五层,贯风作响,其声如雷,此即“风雷洞”。 铁瓦寺 曾名乌龙观,现称天台观。出一线天,登85级台阶,过二天门即到。观内供奉道家神像十余尊,常年香火不断。观前一潭一井,相距不足两米,虽在同一平面,井水却比潭水高出一米有余。堪称天台一奇。 太子洞 位于伯台西南峭壁中段,无路可通,需垂绳而下,方可到达。据道士李信平介绍,此洞有七间屋大小,曾是唐高宗第六子,章怀太子避难之所。 试心石 伯台峰顶西角,有巨石从山体切出一米左右,名“试心石”。石长约5米,宽米余。相传,热恋中的男女,敢不敢从山体跃上此石,可测出是否心诚、坚贞。但下临百米深涧,劝君切莫试跳,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了心关、留月岩、宾阳壁 仲台、叔台,似原为一体,却被一刀劈为两半,那切口形成一道石门,宽两米,高十米,是为“了心关”:“了心一何期,一了一切了。畴能度此关,闲坐听啼鸟。”关右石壁,为“留月岩”,游人夜半依壁观月,清辉满目,幽情顿生。有诗记此:“明月照空山,山空月自住。清辉夜半发,欲去仍回顾。”关左北侧有“宾阳壁”,此壁终岁见太阳之日可数,故曰:“日去扶桑东,偶此成宾主。纤阴不暂停,堪与神明伍。” 抚松岩 叔台峰顶南端,“金龟探海”石缝中,生一奇松,高不逾丈,胸径近尺,裸根曲突,铁干虬枝,苍劲挺拔,傲立于绝壁之上。岩下书“抚松岩”三字,字旁有诗:“岩上有孤松,兴来时一抚。聊同五柳翁,闲作三径主。” 披云峰 即小台,位于仲台北侧。其上怪石耸立,如公鸡向西啼鸣。“鸡”下方石上刻有“小台”二字。石上亦刻有一诗:“云散弥苍穹,云归仍太空。披云谁氏子?独立向长风。” 7、汉中市天台山风景区陕南第一名山,位于汉台区武乡境内.突兀千丈,郁郁葱葱,宫观掩映。汉中天台山为全真龙门仙府。前主持何明善(1901-2002)四川南双桥人。先栖汉中五郎庙,后到天台山,1986年到北京白云观受戒,号德化子.为天台中兴祖师,师羽化前,殚精竭虑,弘法济世,其墓在药王坪后。 到“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门后,可见五龙庙,由坤道主持,前有呼吸泉,据说可按时喷涌,但开矿断水脉,泉涸不复旧观.车又上,沿途见小庙数座,另见开山取石,取磷矿等败景. 步行或乘缆车可至南天门,这是一座二重石阙,上供王灵官,下可行人.山下灵官崖亦供,他是道教护法神将,又是火神,赤发蓝面,执鞭怒目,其职责有如佛寺中的韦陀.沿石阶上,到药王坪,是山腰一块平地.坪上有一组宫观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入,可见石砌药王楼,其后是妙济宫,内供孙思邈,扁鹊,葛洪,张仲景,华佗五医,主像孙思邈,隋唐时耀州(今铜川)人,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又是道士,寿101岁,死后自然位列仙籍.仅此一例,可知道教的神仙谱系是相当纷繁复杂的,天地人神鬼,都在入祀行列.道教学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天文地理,医巫卜筮,无所不包.从《道藏》和宫观所祀神像可证明.其后三清殿,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殿东观音庙,观音在道教,称“慈航道人”,殿西玉皇殿.西厢有十王殿,供十殿阎王和地狱变相.三清殿门有木栅栏封护,不能近瞻三清圣像.殿前有二龙陛石,古柏一株,是汉中古木之首.石碑三通,文漫灭不清,可识处有瑞王捐修的记载.瑞王朱常浩,明神宗子,光宗弟,就藩汉中,为张献忠杀于重庆.王府遗址在汉台莲花池一带。 昔日汉中十景之一的“天台夜雨”便在药王坪,白昼不可见.出沿东路上,可谒何道长墓,墓前石龛中有师着杏黄戒衣像,仙风道骨,卓然不群. 路西岩下有一穴,如井,然深不盈尺.水沿石缝渗落而下,山中取水多仰此.其水甘冽神验,是名副其实的矿泉水. 复登,可到“岱顶”,这便是山颠了.有小庙数座,庙祝言,阴雨时,云雾缭绕,如临仙境,有谚曰"汉中有个天台山,塔把椅子摸到天"。 8、大冶市天台山风景区在湖北省大治市西南20公里处。东西绵延约5.5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主峰莲花峰海拔580 米。山上有南宋时兴建的天台寺,其它胜迹甚多,现存石刻多方。山间有一大型风洞,冬暖夏凉 。 大冶市天台山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渊源,历史上位居大冶佛教四大名山(天台山、东方山、五卦山、白雉山)之首。清代中叶,天台山曾是统管三省十三县佛教的大丛林,成为湘鄂赣著名佛教文化圣地。 天台山因其五个山峰相拥,形似莲花,古称“莲花山”。据传,梁武帝时,中国禅宗始祖达摩大师辞别梁武帝,入住少林寺前,曾云游天台山,此后,莲花山更名为“达云山”,即达摩云游之山。据《大冶县志》载,佛教有历史记载传入大冶,始于唐太宗贞观十年,时有一富家女何氏入住达云山削发为尼,结茅而成达云山庵。唐高宗永徽年间,何氏之徒名昭则,被高宗封为“太平尼”,遂将达云山庵改名为“太平庵”。南宋高宗绍兴五年,“七岁从释、壮而好游”的道悦和尚,入住达云山,改太平庵为太平禅院。道悦和尚被后世尊为“莲峰源公开山祖师”,下传十六代,历230年香火不息。至元末太平禅院毁于战火。源公祖师葬于天台山,清朝嘉庆年间,天台山僧众在其墓前重刻石碑。源公祖师塔成为天台一景。 明代万历年间,法名真了号双融祖师,重振达云山佛教,成为一代中兴祖。据石碑记载,真了和尚系圆宝和尚的徒孙,大明崇祯四年僧众为其建塔。后有法名证指号心朗和尚,郭氏子,生于康熙戊午年,幼入空门,修建大殿。柯瑾于乾隆辛卯年来天台山避暑,为其撰写碑文,上述两石碑,笔者2002年正月初十日上天台山亲眼见过。 清代曾任监察御史、兵科给事的柯瑾,奏请乾隆帝将达云山敕封为“天台山”,曾任翰林学士后隐居天台山的破笠和尚,被封为“和尚官”,统管江南十三县寺院,并将太平禅院更名为“天台禅林”,遂使天台山成为江南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清嘉庆年间,又一名翰林学士隐居天台山,他就是定一和尚。清咸丰十一年,定一和尚请永照和尚将《天台八景(诗)》及破笠和尚的《集成附句》刻于石碑。定一和尚撰写的引文亦刻于石碑,笔者2002年寻访天台山时也曾见过此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天台山寺院为红军苏维埃政权活动场所,后被地方民团烧毁,一年后,茂益和尚修复大雄宝殿,此后,收拾残砖断木,于1944年(亦说1937年)建起一座七层砖塔。在“文革”期间,“红卫兵”将茂益和尚及其弟子南东、南逢、南遇等僧人驱赶下山。1970年矿山公社将庙宇拆除,改建成天台山林场宿舍。唯有砖塔尚存,千幸万幸。1983年,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南逢、南遇二位幸存的老僧,重返天台,重建天台禅林,佛制渐起。想起1984年笔者曾与南逢和尚有过一面之缘,却错过认识佛法的契机,也真是佛缘浅薄。经南遇和尚倡建,如今天台禅林得到初步恢复。1997年,比丘尼南杰师傅,于太平庵旧址复建了太平庵,2000年,比丘尼谷清师傅及弟子悠成复建了妙渺寺,2003年,比丘尼正果师傅,建起了莲峰寺。天台山上现有天台禅林、太平庵、妙渺寺、 莲峰寺四座寺院。2008年会根法师主持修通了上山的公路,下图是天台山源公祖师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