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山景物记
释义

《天山景物记》是现代著名作家碧野创作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原刊于《人民文学》1956年12月号,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这是一篇以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游记散文,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的富饶美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作品信息

【名称】《天山景物记》

【年代】现代

【作者】碧野

【体裁】散文作品原文(录自《人民文学》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号)天 山 景 物 记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象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雪峰·溪流·森林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新疆北部的伊犁和南部的焉耆都出产良马,不论伊犁的哈萨克马或者焉耆的蒙古马,骑上它爬山就像走平川,又快又稳。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得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得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显得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中他们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为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迷人的夏季牧场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千里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象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象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有的时候,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牧女们骑着骏马,优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显得十分动人。她们欢笑着跟着嬉逐的马群驰骋,而每当停下来,就倚马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歌唱她们的爱情。

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虽然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但位置却在拔海两三千公尺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得出那是云头那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去,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你用不着客气,任何一个蒙古包都是你的温暖的家,只要你朝火光的地方走去,不论走进那一家蒙古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兄弟似的热情地接待你。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你可以一如哈萨克牧民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

当家家蒙古包的吊壶三脚架下的野牛粪只剩下一堆红火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东不拉的弦音和哈萨克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这是十家八家聚居在一处的牧民们齐集到一家比较大的蒙古包里,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辰。

过后,整个草原沉浸在夜静中。如果这时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荡,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遐思。

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夜牧中,草原在繁星的闪烁下或者在月光的披照中,该发生多少动人的情景,但人们却在安静的睡眠中疏忽过去了;只有当黎明来到这草原上,人们才会发现自己的马群里的马匹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而当人们怀着惊喜的心情走拢去,马匹立刻就分为两群,其中一群会奔腾离你远去,那长长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就像许多飘曳的缎幅。这个时候,你才知道那是一群野马。夜间,它们混入牧群,跟牧马一块嬉戏追逐。它们机警善跑,游走无定,几匹最膘壮的公野马领群,它们对许多牧马都熟悉,相见彼此用鼻子对闻,彼此用头亲热地磨擦,然后就合群在一起吃草、嬉逐。黎明,当牧民们走出蒙古包,就是它们分群的一刻。公野马总是掩护着母野马和野马驹远离人们。当野马群远离人们站定的时候,在日出的草原上,还可以看见屹立护群的公野马的长鬣鬃,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

日出后的草原千里通明,这时最便于去发现蘑菇。天山蘑菇又嫩又肥厚,又大又鲜甜。这个时候你只要立马草原上了望,便可以发现一些特别翠绿的圆点子,那就是蘑菇圈。你对着它朝直驰马前去,就很容易在这直径三四丈宽的一圈沁绿的酥油草丛里,发现像夏天夜空里的繁星似的蘑菇。眼看着这许许多多雪白的蘑菇隐藏在碧绿的草丛中,谁都会动心。一只手忙不过来,你自然会用双手去采,身上的口袋装不完,你自然会添上你的帽子、甚至马靴去装。第一次采到这么多新鲜蘑菇,对一个远来的客人是一桩最快乐的事。你把鲜蘑菇在溪水里洗净,不要油,不要盐,光是白煮来吃就有一种特别鲜甜的滋味,如果你再加上一条野羊腿,那就又鲜甜又浓香。

天山上奇珍异品很多,我们知道水獭是生活在水滨和水里的,而天山上却生长着旱獭。在牧场边缘的山脚下,你随处都可以看见一个个洞穴,这就是旱獭居住的地方。从九十月大雪封山,到第二年四五月冰消雪化,旱獭要整整在它们的洞穴里冬眠半年。只有到了夏至后,发青的酥油草才把它们养得胖肫肫,圆滚滚。这时它们的毛色麻黄发亮,肚子拖着地面,短短的四条腿行走迟缓,正可以大量捕捉。

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根部扎入岩隙间,汲取着雪水,承受着雪光,柔静多姿,洁白晶莹。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拔海几千公尺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女良药。

天然湖与果子沟

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湖面平静,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如果你站立高处了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没有一根游丝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的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

就在这个湖边,传说中的少女的后代子孙们现在已在放牧着羊群。湖水滋润着湖边的青草,青草喂胖了羊群,羊奶哺育着少女的后代子孙。当然,这象征着哈萨克族不幸的湖,今天已经变为实际的幸福湖。

山高爽朗,湖边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牧民们的蒙古包随着羊群环湖周游,他们的羊群一年年繁殖,他们恋爱、生育,他们弹琴歌唱自己幸福的生活。

高山的雪水汇入湖中,又从像被一刀劈开的峡谷岩石间,深落到千丈以下的山涧里去,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地泻下,即使站在几十里外的山头上,也能看见那飞练的白光。如果你走到悬崖跟前,脚下就会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俯视水练冲泻到深谷的涧石上,溅起密密的飞沫,在日中的阳光中,形成蒙蒙的瑰丽的彩色水雾。就在急湍的涧流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

如果你顺着弯弯曲曲的涧流走,沿途汇入千百泉流就逐渐形成溪流,然后沿途再汇入涧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腾出天山。

就在这种深山野谷的溪流边,往往有着果树夹岸的野果子沟。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每当花红果熟,正是鸟雀野兽的乐园。这种野果子沟往往不为人们所发现。其中有这么一条野果子沟,沟里长满野苹果,连绵五百里。春天,五百里的苹果花开无人知,秋天,五百里成熟累累的苹果无人采。老苹果树雕枯了,更多的新苹果树茁长起来。多少年来,这条五百里长沟堆积了几丈厚的野苹果泥。

现在,已经有人发现了这条野苹果沟,开始在沟里开辟猪场,用野苹果来养育成群成群的乌克兰大白猪;而且有人已经开始计划在沟里建立酿酒厂,把野苹果酿造成大量芬芳的美酒,让这大自然的珍品化成人们的血液,增进人们的健康。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处处都有丰饶的物品,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我可真说不完,如果那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可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也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

作品赏析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碧野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生活过一段时间,“心中充满了对祖国西北边疆的甜蜜、沉醉之情”,正因为如此,情支于中,有话语要倾吐,所以“一动笔,像骏马奔驰,再也勒不住。于是,一口气就写成了《天山景物记》”。这大概就是“情动而辞发”吧。这是作家写作的过程。而欣赏这篇作品的过程则与作家写作的过程正相反,是“披文以入情”,从阅读语言文字入手,看看作者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在描写中又注入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笔触深入到天山景物的各个方面:巨大的雪峰,冲激的溪流,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高过马头的五彩缤纷的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夜间混入牧群、黎明又分群而去的野马,又大又肥厚、鲜嫩无比的蘑菇,被发青的酥油草养得胖墩墩、圆滚滚的旱獭,在青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的玉琢似的雪莲,明净如镜、水清见底的天然湖,果树夹岸的野果子沟。这些景物荟萃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天山景物的壮丽画卷。表面上看来,作者采用的材料像是信手拈来似的,实际上却是经过作者艺术的加工和提炼,但又没有丝毫露出人工斧削的痕迹。这正是作者艺术手腕高明之处。

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又是十分逼真的。他非常熟悉它们,了解它们,把握住了它们的特点,因而写景富有地方色彩,状物惟妙惟肖。

《天山景物记》写景特点与众不同,从逻辑思维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逻辑思维组合景象。从结构全文11种景物的分类即可见组材的匠心;每一部分内容的叙写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如即使最后“天然湖与果子沟”孤零零的两种景物,也以湖水飞瀑形成的溪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形象思维描绘景象。恰当的比喻使写景富于形象性、可感性,如雪水——银练、浪花——白莲、鬣鬃——缎幅,雪峰——珠冠、山峦——雀屏、塔松——巨伞,雨洗草原——巨大蓝宝石、绿谷中蒙古包——水洗玉石、感觉柔嫩山色与柔和山形——似触摸到凝脂。而偶句与散句结合使写景生动,且具有一种抑扬顿错的韵律美,如“春天繁华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山峦爽朗,湖水清静,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即使白描也颇具情彩,如对旱獭的勾勒:“胖墩墩,圆滚滚”,“肚子拖着地面,短短的四条腿行走迟缓”,这是十分令人喜爱的形象。尽管形象思维能使写景着染色彩、生动可感,但它与逻辑思维一样,也是写景文普遍应用的,算不得奇特。

3.辩证思维运用于写景是此文的显著特点。戈壁、雪峰、白云、太阳、峭壁断崖、冲激溪流,给人一种粗犷巨大的崇高美;柔嫩的山色,柔和的山形,缓慢的溪流,华丽耀眼绚烂的野花,给人一种春光无限的优美。两种美互相联系、互相映照,美到读者心里。

辨证思维的运用首先表现在以静衬动、以物衬人,具体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虽是写马写人,但从马的矫健、人的精神,读者看到的是花海的奇美无比。再如,“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牧群加浓云意,难辨“云头”和“牧群”,由于思维的辨证,却使读者“辨”出了诗般的意境。“眼看着这许许多多雪白的蘑菇隐藏在碧绿的草丛中,谁都会动心。一只手忙不过来,你自然会用双手去采;身上的口袋装不完,你自然会添上你的帽子甚至马靴去装”,这里写人实是写蘑菇的鲜嫩诱人。还有“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等等,可以说文中的景物描写沁透了思维之美。

辨证思维的运用还表现在:绘画式的背景烘托。王维的诗中有画,碧野的文中也有画。画家绘画擅用背景,碧野写景更精于此道,此文就是代表作,其思维方式属辩证思维。譬如,写雪峰,是“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写云影像暗花,是“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写鱼儿跳跃是在“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写鱼群闪闪的鳞光是“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映着雪水清流”,且是在“寂寞的天山”。写野花五彩缤纷,是“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写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是“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背景既是主体景的“舞台”,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景”。背景是叶,主体景是花,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为背景、互相映照,形成一个多维的综合体。

再如,写奇丽的千里牧场,是“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写蒙古包,是“在太阳下”“闪烁着白光”。写黄牛、花牛、白羊、红羊,是“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写牧女们骑马的健美身姿,是“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落日映红雪峰,红光又为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镀上一色的玫瑰红”;写牧群在夜的草原上游荡,是“在月光下或者在繁星下”“朦胧地看见”。写野马的长鬣鬃,是“在日出的草原上”,“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写雪莲,是“在那天山雪线以上”,“在清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联系地写景,把一景作为另一景的背景,或互为背景,使写景有一种立体的多维的审美效应,有一种奇特的绘画效果,跃跃然如立纸上,栩栩然如在目前,正如刘勰所说:“写物图貌,蔚似雕画”.这是碧野散文为读者留下的珍贵启示。

4.意识流思维摆脱呆板。写景文章往往特重视观察点,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这常是造成呆板的原因。因为观察点就是人的眼睛,眼睛靠双腿移动,这自然是很有限的、也是很不灵活的。在此文的写景中,作者对观察点的处理采用了意识流思维方法,随心所欲地运用肉眼和心灵之眼,避免了老套和呆板。乍看好像此文的观察点也是“固定”的:作者“陪你进天山”,且是“骑马上天山”,还有一系列的“直告”:“你坐在马鞍上就……”“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这个时候你只要立马了望”,这确是明告读者观察点何在,视点投射何景;但作者并没受开头的承诺及文中的直告的禁锢,而是随时随意飞翔他的观察点,随时随意纵放他的心灵之眼,有时在马上、地上、近处,有时则在山上、空中、远处。如“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是在高空俯视;“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后,雨洗后的草原更加清新碧绿,像块巨大的蓝宝石”,是跳在远处高山或空中俯瞰;而“那缀满草尖上的露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则又回到近处地上。当黄昏落日映红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是远观仰视;雪峰红光映射到辽阔的牧场上,形成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镀上“一色的玫瑰红”,是在山巅或高空俯瞰;当落日沉没,红光消退,暮霭笼罩草原,“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则是在马上远观平视。

总之,由于意识流思维和辨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作者突破了移步换景和定景换点的局限,或马上或山上或天上,或仰视或俯视或平视,或近看或远观,或目视或心视,随意变幻;写景也摆脱了单一呆板的弊端,景象多姿,景趣横生。正像毛泽东主席的诗“青山着意化为桥”,作者对“意识流思维方法”的“着意”运用,使读者通过这个“桥”,看到了精彩纷呈的天山“特”景。

作者简介

碧野

(1916~2008)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莽原出版社总编辑,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教师。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丹凤朝阳》、《情满青山》、《阳光灿烂照天山》、《月亮湖》等。2008年2月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碧野一生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近千万字,出版长篇小说10部、中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集4部、报告文学集4部、散文集15部、《碧野文集》(四卷)。他的作品,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流光溢彩,有极强的生命力。特别是散文创作方面,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坛独树一帜。其中,《天山景物记》、《情满青山》等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匈牙利、朝鲜语等文字,在海外广泛传播。《天山景物记》更是成为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影响了几代年轻人,堪称经典之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