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马赋 |
释义 | 《天马赋》是一篇辞赋作品,是著名辞赋家天山客最新完成的辞赋力作。该篇笔力遒劲,描写天马(伊犁马)的形态、声貌、神韵惟妙惟肖,对天马的历史、马的能力描写的非常到位。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优秀辞赋,行文纵横捭阖、笔走龙蛇,有气吞万里之势。本篇可用劲节、雄浑、粗犷、豪迈来概括文章的风格,这也符合中国西部天山、昆仑、伊犁的地域特色。 作品名称:天马赋 文学体裁:辞赋 作者:天山客 天马溯源据《汉书.乌孙传》记载:“天马来兮从西极”、“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乌孙养马已很有规模了。不仅如此,乌孙国还常常向汉朝的皇帝进贡良马。汉武帝非常欣赏乌孙马的优良品质,并亲笔赐名“天马”。此后,乌孙马便有了“天马”的美誉。“天马”就是今天的伊犁马。 伊犁马的形成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岁月,融入了多种优良马种的遗传基因。比如,河套的蒙古马,与乌孙近邻的大宛马,还有从俄罗斯引进的奥尔洛夫马、布琼尼马等优良的马种,都对今日伊犁马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 天马文化一、古代书法作品《天马赋》(并序) 历史上的《天马赋》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珍品。米芾,原名米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其书法淋漓痛快,隽雅奇变,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在米芾传世的作品中,《天马赋》被康熙誉为前无古人。但长期以来,对于《天马赋》真迹却莫衷一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称自己看见过四种刻本的《天马赋》,其一后题“平海大师书”;其二后有元代黄公望跋,称“展视之时,有大量贯斗而堕,其声如雷”;其三被称为“吴本”,多枯笔,“别是一种米书”;其四就是董其昌自己所刻,启功先生后来为《董其昌临天马赋》题跋。 二、《天马赋》(并序) 作者:米芾 高公绘君素,家有〖唐·韩干·图于阗所进黄马〗一轴。马翘举雄杰,余感今无此马,故作赋云。 方唐牧之至盛,有天骨之超俊,勒四十万之数,而随方以分色焉,此马居其中以为镇。目星角而电发,蹄踠踣以风迅。鬐龙颙以孤起,耳凤耸而双峻。翠华建而出步,阊阖下而轻喷。低驽群而不嘶,横秋风以独韵。若夫,跃溪舒急,冒絮征叛。直突则建德项絷,横驰则世充领断。皆绝材以比德,敢伺蹶而致吝。岂肯浪逐苜蓿之坡,盖当下视八方之骏。高标雄跨而狮子攘狞,逸气下衰而照夜矜稳。于是,风靡格頺,色妙才骀,入仗不动,终日如坏。乃得玊为衔饰,绣作鞍儓(台?),枣秣粟豢,肉胀筋埋,其报德也。盖不如,偷卢噬盗,策蹇胜柴。铸黄蜗而吐水,画白泽以除灾。但觉,驼垂就节,鼠伏防猜。怒虽甚厉,驯号斯谐。誓俯首以毕世,未伏枥以兴怀。嗟乎!所谓英风顿尽,冗仗高排。若不市骏骨致龙媒如此马者,一旦天子,巡朔方,升乔岳,扫四塞之尘,校岐阳之猎,则飞黄騕褭,蹑云追电,何所从而遽来?! 注:米芾的《天马赋》来源于网上,是较为完整的翻译版本,其中个别字因原书法字形难辨,可能有错误,辑于此供参考。 三、关于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的概念 解释: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 出处: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神话《天马行空送元宵》 关于天马的故事,有一则神话《天马行空送元宵》里曾提到,作者是花月主人。该篇神话讲述的是元宵的神话来历,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精彩点评《天马赋》,意韵雄劲,塞外风格。其赋曰: 瀚海沙迷,非终老于槽枥;瑶池草茂,时奋蹄于塞门。浩发撼岳之清啸,上逾接天之彩雯。气超龙沙之万里,飒沓八荒之丹岑。 《天马赋》,笔力粗壮,形神兼备。其赋曰: 其形也:鼻开雾窍,耳耸剑令。牙锋目润,背短腑平。其色也:黑鬃渡鸦,白骝烁银,青栗沉黛,赤火灼温。 《天马赋》,文化氛围强,借史烘托。其赋曰: 羲和驾车,历汗漫以夭矫,战神挥霍,惊八荒之飞翎。天池落穆王之八骑,史籍留昭陵之六骏。性尚矜高,驰入谪仙之诗卷;堪托生死,成就将军之威名。 赋文展示《天马赋》 作者:天山客 天马者,乡乃伊犁,野近昆仑;凌虚逐景,追电驰云。骨腾飞而性雄烈,神萧逸而志绝尘。瀚海沙迷,非终老于槽枥;瑶池草茂,时奋蹄于塞门。浩发撼岳之清啸,上逾接天之彩雯。气超龙沙之万里,飒沓八荒之丹岑。临风而肘腋栩栩,敲蹄而瘦骨棱棱。眺苍穹,山风濯骨;穷天阿,雪岭娱神。其形也:鼻开雾窍,耳耸剑令。牙锋目润,背短腑平。其色也:黑鬃渡鸦,白骝烁银,青栗沉黛,赤火灼温。皮相者,惟见牝牡;知神者,鉴其骨筋。思远八极,羡其遐迩无羁;云痕一抹,任其逍遥玉津。飘风骤雨,若隐若灭;惊矫纵耸,或孤或群。历天西而不蹶,渡关山而无惊。曾驱养于大圣,或腾骧于天庭。出月支窟,造父难驭;越无影隙,伯乐何评?伐大宛,将军索骥;服贰师,武帝耀兵。乌江岸,乌骓不弃;檀溪外,的卢蹄轻。走单骑而赤兔得主;修正果而白马驮经。突锋冒镝;通灵而垂缰义伏,守诚尽忠,不语而贴脸相亲。逍遥无极, 似天龙之所化;纵横野荒,非帝王之敢轻。鬃毛烈烈兮,霜蹄砰砰;泥淖难陷兮,荆芒深深。骨气亭伟兮,曹霸知态;追风汗血兮,韩干摹魂。 仰望冰山,胸仰高峻;步蹑云衢,星耀北辰。缰索何囿?万马不喑。来如骤雨,去似雷鸣。猛势雄逼,突千里而竞迅;疾风欲随,嘶长云而纵横。群回骤旋,倏阴速明。喷气回飙,暴猛撒缨。神行电迈,飞浮而麟超龙掩,乱鬣迷踪,奋劲而昂首狂行。踏飞燕,殒流星,碎沧浪,迸玄冰。赴水无滞,行大野之空阔;浴火以生,藐世路之分明。逾一切之天堑,腾骧六合;挟六丁之雷电,凌掣四溟。羲和驾车,历汗漫以夭矫,战神挥霍,惊八荒之飞翎。天池落穆王之八骑,史籍留昭陵之六骏。性尚矜高,驰入谪仙之诗卷;堪托生死,成就将军之威名。观姚先生画马,霜蹄跃跃;与徐悲鸿相比,肃威凛凛。天龙纵逸,初观而莫测;飞马传神,久视而弥珍。天山客立成一首,诗曰:放情瀚海啸西风,心逸天山十万重。飞燕托蹄云气落,振鬃欲越九霄虹。 2007年8月29日 天山客王宇斌作于新疆未了斋 万马奔腾赋 ――――作者天山客 万马奔腾,九野生烟。跨山逾涧,涛涌飚旋。闻传于伊犁之野,流誉超昆仑之巅。观其挟风云而尘扬,动殷雷而霆联。走九垓而犹畅,越八极而方酣。不殚坎坷 ,恣肆于瀚海;迅烈倏忽,莫知有厩栏。 莲蹄如削,飞燕如垫;骨相清奇,汗血方干。两颧夹月,飘乎而鬣乱;通体绷筋,遐翥而鸿骞。人间神骏,朗射明瞳;旷野精灵,劲鼓铁肩。卷泥飞沙,撩乱湖山之碎叶;冲波溅浪,踏碎冰河之清寒。矫足超凌堑壑,惊影耸跃峡川;游心俯饮清流,纵意驰逐高原。横塞昂扬而长嘶,近林逍遥而悠闲。涉荒力行而无怠,绝域识途而知还。雾驱雾合,历汗漫以横行,乍进乍停,突雨雪而安然。龙媒孰产,大地皆为料场;琼宇昭曜,星空鉴证不凡。物竞择优,毕现瑶台精锐;神骧电厉,岂可缰羁索牵。草长鹰飞,羡尔比逸岭表,凝元行健,悟得气蕴坤乾。伯乐之经,难描神骏;贰师之贡,多矜虚炫。骨耀千金,传奇镌永。形不在市,古画摹岩。团队精神,总使彪虎惊悸;韧毅朴质,也使波澜愤翻。群来而山摇地动, 隆声振耳;独出而超迈殊绝,傲啸高岩。尔其护弱以仁,聚和以智,御凶以勇,蓄志以坚 。共蹑花海之辽阔,共起红云之斑斓。共寄深情于厚土,共煜生命之光环。观画则精生魂动,毛骨通开;藏画可轻夸秘展,心房永悬。嗟云龙之际会兮,椽笔敢赋夸八斗;收宇宙于襟怀兮,画卷必气雄三千。雄图壮文,喻天马精进不懈;艺坛诗域,祝行者通途无艰。天山客由衷叹曰,书画合壁,又一人间之极品也! (为杜先生万马奔腾千米画卷而作,2012年中秋节于未了斋) [乱弹] 天马赋 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多年前,在甘肃武威境内挖防空洞时有人无意间闯入一千好几百年前的一位身兼数职戎马生涯几十年的将军墓葬中。从此一件惊世骇俗的伟大艺术品重现人间。 当时其命名有一些争议但很快被专家统一为“马踏飞燕”。 细心的人会不同意此说法;仔细看一下燕姿的翅膀-是椭圆形的。而内陆地区的飞鸟只有一种叫“隼”的翅膀是月牙形的,在看尾部也是一样,更何况其与马的大小比例更是如此。 我们先人是很崇尚马的,尤其是汉代。传说河南新野有一个小官名叫暴利长,因犯罪被充军到敦煌屯田垦荒,并在屋洼池一带放牧。他经常见到一匹白色野马到池边饮水,长得很奇异,他非常喜欢,就暗想将它捉住。于是他在水边用泥土做了一个与自己模样一般高的土人,又将自己的衣服给土人穿上,土人手持鞭子、绳索立于水边,他则隐蔽在较远的地方观察,当马群照常到池边饮水时,一见到土人便被惊吓得跑到远处张望。时间一天天过去,马群渐渐地对土人的存在习以为常,便又毫无顾忌地到池边饮水。这时,他便将土人搬走,自己立于池边。马群到池边饮水时,他突然用绳索将那匹马套住,盼望已久的宝马终于到手了。暴利长诈称此马从水中跃出,将它献给素有爱马癖好的汉武帝,武帝龙颜大悦,作《天马歌》:“天马从遥远的西方来归有德之君,承天马的神威使外国归顺,四方臣服”。诗词展示了汉武帝文韬武略的非凡气度与汉王朝平定西域后的兴盛强大。 可古人为何要以如此奇特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能发生关系的马与隼结合到一起? 马即是古代主的交通工具又是农业生产资料同时更是国家防备的重要依托。可以认为是当时文明社会的“形象代表”。隼是游牧民族普遍喜爱的一类生灵。今天还经常见到“抓获向阿拉伯地区走私海东青的犯罪分子”的新闻。想必当年的的匈奴人也是如此。而且“马踏飞燕”的主人是西北与匈奴接壤地区的一位有非凡战功的封疆大吏。那就不难想象,该物件很可能是当时的统治者对那位“戎马生涯几十年的将军”一生功业但肯定。 想像一下; 啊-----;鹰隼(民间称之为“鹞”)在天上高飞,但还要到地面掠食。就像游牧民族在大漠生活却经常南下侵扰一样。那么理论上如果马在飞奔的时候,就可以践踏到鹰隼之类飞鸟。但是事实上绝无可能,就像世界上“富裕地区无一例外地会遭到游牧民族打劫”而绝大部分因此覆灭一样。 但自然界的“不可能”却在人类社会得以实现。中国是唯一长期对游牧民族施以高压军事态势的文明社会。那么我们今天该如何为古人的这件绝世作品取一个响亮的称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