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津市文史馆
释义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27日。馆员们于古稀耄耋之年,欣逢盛世,精神焕发,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或勤于著述,或挥毫泼墨,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海外联谊等领域,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史馆简介

简介

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央领导人的倡导和关怀下,为了安排部分有文史专长、有名望的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置的机构,是人民政府领导下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文史研究事业单位。中央人民政府自1951年7月在政务院领导下成立了文史馆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省辖市也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有关决定相继成立了文史馆。全国现有32个文史馆。

文史馆的宗旨是敬老崇文,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馆员专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

主要职责是:团结和安排馆员开展适当的文史研究活动,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文史馆由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在馆员的安排和统战政策的贯彻方面,接受同级党委统战部的指导。馆员主要从有文史专长,有较高声望,在统战工作中能发挥作用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爱国人土中选任。 文史馆的设立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的统战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体现了中国敬老尊贤的优秀传统美德。

馆员概况

建馆以来先后聘任馆长2位、副馆长7位。首任馆长王襄,是我国最早鉴识及收藏研究甲骨文字的学者;现任党组书记赵金水,馆长王大川,副馆长李月春、郭元之。建馆至今累计聘任馆员275人,现有馆员90人,其中民主党派成员38人(民革5人、民盟14人,民进5人、农工2人、九三1人、致公党2人);无党派人士52人,中共党员9人;在馆里领取生活费的馆员20人,领取生活补贴的5人。文史馆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他们大多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或某一阶层的代表人物,在历任馆员中,既有前清贵族、名人后裔,也有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军政要员,工商名人,更多的是文学、历史、经济、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或称誉津门,或蜚声海外。如:甲骨文专家王襄,古文字学和考古学家陈邦怀,诗词家寇梦碧,绘画大师刘奎龄、刘子久,书法大家吴玉如,著名评书艺人陈士和,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等。馆员们大都饱经沧桑,阅历丰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关注政治,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们熟悉历史,撰写了许多史料价值较高的著作和文章;他们专于治学,创作出大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精品。

馆务活动

山东省文史馆在认真做好为馆员服务的同时,注意加强与全国各馆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联系社会力量共同举办学术研究、文化活动。与中央馆、北京馆联合举办了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与日本友人合作编辑出版了反映日军侵华罪行的《历史不能忘记》丛书,与天津佛教协会合作出版了《天津文史-李叔同研究专辑》等,这些活动增强了自身活力,扩大了文史馆的社会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