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津市粮油学会 |
释义 | 学会概况(学会简介 学会性质 业务范围 领导机构 工作成就) 历史沿革(1、面粉工业技术研究会 2、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会 3、粮食局科学技术协会 4、天津市粮油学会) 重要记事(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3年 2004年 2004-2007年) 学会概况学会简介天津市粮油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由天津市粮食局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发起,经市科学技术协会同意,市社团管理局批准于1992年5月正式成立。 学会性质学会是由我市从事粮食仓储、粮油加工、食品生产、饲料加工、机械制造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生产、教学、科研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业务范围学会的业务范围:围绕粮油科技重点课题,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学术研讨;开展科学论证和技术咨询服务,接受委托承担科技项目的评估和鉴定;组织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为有关单位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决策建议;沟通与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向有关部门反映粮油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等。 领导机构学会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每年召开会员大会研究讨论重大事宜。原天津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中国粮油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工程系列粮油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孙瑞担任学会第1-5届理事长至今。 工作成就经过十余年建设,学会现有团体会员单位44个,其中:不同所有制企业38个,高等院校3个,科研单位 3个;下设粮食储藏和油脂加工两个专业分会。学会也已成为组织健全、工作自主、活动规范、人员自聘、经费自筹的成熟群众团体,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按照“围绕中心,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竭诚服务”的工作思路,学会在科技人员培养和科技原始创新等方面,努力为会员单位服务。 学会通过 “天津市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优秀科技论文”、“优秀团体会员”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和推荐体系,2005年,学会向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委托评审了三位理事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获得了批准。在学会评选的基础上,推荐会员单位“新型挤压蒸煮方便面加工技术与设备”、 “维A强化食用油的研发项目”,参加2006年度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分获二、三等奖。同年,学会协助会员单位标承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成品粮储存保鲜技术和设备设施的研究开发”课题。培养了粮油科技带头人和科技成果,推动了我市粮油科技进步。 2005年学会在仓储专业分会开展了科技创新“五个一”活动(储备粮库每年主研或参与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技术论文;参加一次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一次较高水平的专业培训;制定一个专业人员培养计划”),推动了学会各专业活动的全面开展。2007年,各会员单位共向学会报送科技创新成果10项;报送科技论文27篇。学会以创新成果研讨会和学术年会的方式进行了交流。今年适逢学会成立15周年,学会编辑发行了《天津市粮食仓储技术论文集》、《天津市粮油学会成立15周年纪念专辑》和《天津市粮油学会2007年度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汇编》营造了行业科技创新学术氛围。 5月,按照天津市科技周活动组织委员会的部署,学会组织了天津“重点粮食加工企业节能降耗座谈会”、“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节能减排研讨会”和“2006年度粮食仓储科技攻关成果交流会”三项市级重点活动,推动了“节能减排 安全健康”主题在粮油行业的进一步落实。10月25日在滨海新区召开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学会作《积极开展节能减排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重点发言,引起大会的重视。 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天津市粮油学会将致力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体系,努力为企业创新服务,推动粮油科技事业的跨越发展。 历史沿革天津市粮油学会成立于1992年5月。此前,历经了天津市面粉工业技术研究委员会、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会和天津市粮食局科学技术协会等发展过程。 1、面粉工业技术研究会“天津市面粉工业技术研究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9月(简称技研会)。业务上接受中国食品工业工会天津市委员会的指导。 成立初期,技研会由21名委员组成,其中常务委员7人。寿丰面粉公司技师马兆鹏任会长,副会长为福星面粉公司技师林昌富和恒大面粉一厂技师岳鹤龄。委员会下设组织、研究和学习三个组。 技研会有18家大、中、小型面粉厂参加。粉、麦楼技术人员316人为会员主体。后来发展到1千多人。依照会员人数各厂分别成立研究小组1-3个,组织基层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 技研会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诊断疑难技术症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改进技术,提高产量质量;组织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技研会成立初期正值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学习北京前路出粉,实现产量翻番。通过技研会的组织推动,使我市吋日产量由7.62袋提高到11.29袋 。当年,中国食品工业工会天津市委员会与天津市面粉技术研究委员会,共同编写了《打破保守思想学习前路出粉-小麦制粉经验汇集》,受到了全国同行业的关注。 技研会的组织形式在天津首屈一指,全国同行业也不多见。技研会的工作受到了时任天津市市长黄敬同志及中国食品工业工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1956年技研会更名为“天津市粮食局技术研究委员会”。60年代初 ,技研会开始小麦搭配比例、洗麦机着水、合理的润麦时间、面粉灰分等制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编辑近40期油印技术资料供各厂参考,推动了粮食加工技革技改的开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技研会的活动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鼓舞下,技研会恢复活动。1979年1月市粮食局技术研究委员会更名为“天津市粮食局工业技术研究会”隶属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同时改选了理事会,岳鹤龄为会长,徐国祥为副会长。 2、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会1984年6月5日,天津市粮食局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会在大直沽粮库召开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与会189名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由29人组成的理事会,刘丕昌为储藏技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冉玉贺任会长,刘春和任秘书长,张承光任副秘书长。会议通过了《天津市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会章程》。 储藏技术研究会成立当时,天津市的储粮条件正值由土圆仓向砖圆仓、立筒仓快速发展时期,新仓型的建成使用给储粮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储藏技术研究会在大中型钢砼立筒仓、钢板仓、砖筒仓储粮与害虫防治,不同容量立筒仓、房式仓机械通风降温等八个方面课题组织技术攻关。与此同时,由刘丕昌题写刊名的《粮食储藏》会刊(月刊小报)连续出版了20余期,及时报道了我市课题攻关成果以及国内外科学保粮新动态,推动了新形势下科学保粮原始创新的开展。 1996年,根据市科协对学会建设的要求,市粮食局以“津粮科(1996)17号”文件,将“天津市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会”和“天津市粮食局工业技术研究会”,更名为“天津市粮油学会粮食储藏专业分会”和“天津市粮油学会面粉专业分会”。研究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创新。截至2006年底,我市约有三十项储粮技术成果通过了国内和我市专家的鉴定。其中,属国内首次试验成功的有十六项。获原商业部、天津市政府科技进步奖的有六项,获市商委奖励二项。 3、粮食局科学技术协会1984年11月,天津市粮食局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局科协)成立。局科协是市粮食局党委领导下的、由市粮食局系统科技人员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年1月,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会由49名委员组成,孙瑞任主席。 局科协会成立后,市科学技术协会决定将“天津市粮食局工业技术研究会”归口市粮食局科协领导。随后,市粮食局所属7个公司和11个厂、库相继建立了科协组织。到1990年全市粮食系统共有科协单位20个,会员1227人。1981至 1990年,市粮食局通过局科协、局工业技术研究会和市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会论证,用于技术改造投资累计15980万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56个,为粮食系统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4、天津市粮油学会市粮油学会是由全市粮油行业从事粮食仓储物流、粮油加工、食品生产、饲料加工、粮油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生产、教学、科研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市粮油学会在天津市科协、市社团局的领导和市粮食局、中国粮油学会的支持下开展工作。 市粮油学会自1992年5月成立,在以后近10年时间里,学会与市粮食局科协的办事机构是一套人马两快牌子。在市粮食局的支持下,两会工作上统一互补,适应了转型期粮油科技事业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增强对会员和会员单位的服务能力的同时,学会的自主活动、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学会成立15年来,进行了三次换届选举,1992年7 月产生的首届理事会由32名理事组成,人员主要来自市粮食局系统。1998年2月产生的第二届理事会扩展到46人。2005年4月,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发展到55人。40个会员单位中有近半数来自合资、外资、民营粮油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所、中央驻津单位。 学会的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重要记事1991年7月,天津市粮食局、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天津市粮油学会”,并向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报送《市级科技团体申报审批表》等相关材料。 1992年5月3日,经市科学技术协会同意,市社团管理局批准,天津市粮油学会成立。同年七月召开代表会议,产生了由市粮食局系统29个单位32名理事组成的首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东生、李振华,理事长孙瑞。 同年,向市粮食局、企业领导提供了《调整面粉产品结构生产特二粉》、《推广等级面粉生产工艺》、《采用中长粉路生产高级面粉》和《从面粉工艺中提取薄力粉的对比分析》等10余项决策建议,推动国有粮食加工企业转型发展。 同年,为支持企业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学会与有关学会、部门合作,为丹阳实业公司“光控生物可降解塑料母料”、饲料公司“肉鸭养殖、屠宰生产线”和经济贸易学校“地下矿泉水”项目等,提供咨询和评估服务。 1993年1993年,受市粮食局委托,完成《面粉小包装销售情况调查》,为我市面粉小包装的扩大生产提供了依据。同年,完成了《小麦理论出粉率的研究》、《到本世纪末我市粮油行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课题调研。并提出了《采用中长粉路工艺生产专用面粉》、《单一面粉生产工艺改等级粉工艺》等6项决策建议。 1994年1994年,受国内贸易部和天津市政协的委托,完成了《对烘陪食品连锁店的社会调查》。 同年,学会邀请美国大豆协会举办科技讲座,帮助粮油科技人员了解国外科技发展动态。 为使金牛面粉公司引进项目早日投产,同年开始历时两年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1995年1995年,受市粮食局委托对粮食系统《“九五科技进步规划”》进行审查。 1996年2月,学会《小麦理论出粉率的研究》、《采用国产制粉设备生产高精面粉》两项成果,受到市科协“1992-1995年度优秀学术活动”表彰奖励。 1996年,承担了天津市西站专用面粉实验厂、武清县面粉厂原有设备工艺,采用国产新设备进行改造生产等级面粉的工程设计与设备选型论证。 同年,受市粮食局委托,编辑录制了《腾飞的天津粮油科技》电视专题片。片长30分钟,全面反映了粮食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成果。 1997-1999年1997-1999年,先后为天宝面粉厂工艺二次改进、八一面粉厂异地建厂、中环和福星面粉厂清麦设备改造、中环面粉厂面粉散运实施方案、杨庄子粮库小型面粉车间设备安装调试、宝坻和宁河面粉厂工艺改进等项目,提供了咨询论证和设计服务。 1998年10月,学会仓储专业分会组团参加北京“第七届国际储藏产品保护工作会议”。我市8篇论文做大会交流,其中《立筒仓多种熏蒸杀虫试验》、《立筒仓磷化氢低药量环流熏蒸杀虫试验》2篇论文用英文宣读。会议认为,我市立筒仓气密技术指标超过澳大利亚标准,气密材料应用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98-2004年,在一年一度的天津市科技活动周和学术交流月期间,学会围绕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先后举办了《知识经济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创新与营销》、《孙子兵法与销售》、《加入世贸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入世后我市粮油加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粮油科技进步》、《我国主食制品的发展方向》和《海河·海洋·发展》等专题科技讲座和讨论会。 2000年2000年8月,学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吸收核工业理化研究院为理事单位。 同年11月,学会储藏专业分会邀请国内和我市粮食仓储知名学者、专家,对塘沽于家堡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单位承担的《高大平房仓磷化氢缓释害虫防治试验》和宝坻国家粮食储备库承担的《高大平房仓磷化氢低剂量环流熏蒸杀虫试验》科技成果进行鉴定,两个项目分别达到了国内首创和国内领先水平。 2001年2001年9月,配合中国粮油学会在津召开“小麦专用粉加工技术及营养强化与品质改良讨论会”。呼吁通过立法对面粉增白剂严重超标问题进行治理。 同年,应邀分别为市粮食储运贸易公司与尼日利亚合作改建尼日利亚碾米厂和为缅甸政府改造该国植物油厂意向,提供了技术咨询。 2003年2003年7月,根据市科协《关于做好天津市科技专家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对粮食系统科技人员文化、技术和职称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向市科协推荐了22名天津市科技专家人选。 10月,学会二届六次理事会,首次通过民营企业“天津市博龙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入会申请。 同年,受市粮食局委托,完成《天津市粮油工业发展规划设想》(草案)的编制。并提出了《我市粮食行业当前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建议》和《在粮油行业实施ISO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建议》。 2004年2004年3月,中国粮油学会白美清理事长和王瑞元副理事长,到利金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和大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对利金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大泽公司研制的微量元素添加设备,给予积极评价。 2004年6月,学会第二届第七次理事会,增补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嘉里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大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央储备粮宁河直属库、中央储备粮东丽直属库为理事单位。增补核工业理化研究院、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为副理事长单位,适应了学会成份向多元所有制发展的需要。 2004年10月底,社会上传言我市民营企业瑞祥新农食品有限公司销往北京的“瑞盛福”牌面粉掺有滑石粉,北京媒体广为报道,消费者纷纷退货。学会配合市粮食行业协会对该企业进行调查。后经国家质检部门鉴定该产品不含滑石粉。企业通过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澄清报道,挽回了声誉和经济损失。 2004年11月,市科协领导刘惠通带领市科协学会部、综合计划处的负责同志来学会调研考察,对学会工作给予了肯定。 12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通告》称,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和正大集团(天津)实业有限公司,“福临门”牌、“金象”牌食用油酸价超标。媒体集中报道后造成市场波动。学会配合市粮食行业协会发表声明支持两个企业的复检要求。经复检,国家主管部门再次通告,更正了以前的说法。 同月,与市粮食行业协会在武清区举办“放心粮油进农村”宣传活动。发放了学会编写的“放心粮油”和“粮油新国标”等6种宣传材料并接受记者采访,配合企业拓展农村服务市场。 2004-2007年2004至2007年,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连续4年莅津,对我市粮油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调研,指导全国粮油行业工作的开展。 2005年4月,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上一届的46人增加到55人。学会40个会员单位中,有近半数来自合资、外资、民营粮油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所、中央驻津单位。会议增补嘉里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为副理事长单位。同时聘请国内和本市有名望的学科带头人靳祖训、刘兴信、张元培、郭亮、邓士铭为学术顾问。学会的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月,设立了“天津市粮油科技奖励专项金”,用于奖励学会每年评选出的优秀科技论文和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的个人和集体,得到了会员单位的响应和支持。 6月,结合行业特点,在学会储藏专业分会开展了以“各级储备粮库每年度主研或参与一项技术攻关项目”等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并支持和推动了学会粮食储藏专业分会编辑《天津市粮食仓储技术论文集》活动的开展。 10月,配合有关部门推荐了学会理事申报研究员、正高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作。同年12月,董福生(享受研究员级待遇)、胡云峰(享受研究员级待遇)和吕建华(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任职资格通过了评审。 2005年,学会配合市粮食行业协会将“利达”牌面粉,“金龙鱼”牌大豆油、菜籽油和“福临门”牌大豆油、菜籽油五个粮油产品培育为“中国名牌”。 同年,学会三次接受《今晚报》记者采访,就浸出油的食用安全和面粉增筋剂、增白剂对质量的影响等公众关心的问题,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做出回答,指导了市民放心消费。 2006年1月,配合中国粮油学会组织了圣昂达(天津)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挤压蒸煮方便面加工技术与设备”鉴评会。 5月和9月,为探索辐照技术在大米的保鲜中的应用,满足大米出口高品质要求。学会与市核学会进行跨学科合作,就辐照保鲜的技术工程和性价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006年6月以来,学会相继批准正大集团(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圣昌达机械(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惠鑫大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恒桓粮食加工有限公司,四个不同所有制企业为学会理事单位。 2006年10月,在学会的协助下,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获准承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安全绿色储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的子项课题—“大米大帐气调储粮保鲜技术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科技大学教授李喜宏为课题负责人。 11月,学会制订并通过了《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办法》、《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优秀团体会员申报评选办法》和《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办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天津市粮油学会科技奖励体系。 2007年2月,中国粮油学会发布了《关于表彰2006年度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学会推荐的圣昌达机械(天津)有限公司“新型挤压煮方便面加工技术与设备(暨SNTNCS系列新面食生产线)”,和天津市塘沽区粮食购销公司“不同储粮仓型多种机械通风技术试验”两个项目,分别荣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三等奖。 5月,在天津市第二十一届科技活动周期间,学会结合粮油行业的实际,组织了“重点粮食加工企业节能降耗座谈会”、“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节能减排研讨会”和“2006年度粮食仓储科技攻关成果交流会”三项市级重点活动,推动了粮油行业“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主题的落实。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