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 |
释义 | 简介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坐落在天津市区西南部,上风上水。由竞技区、综合区和住宅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共占地94万平方米,其中,竞技区占地55.6万平方米。竞技区内包括一个综合性体育场、一个水上运动中心、一个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和已经建成的一座万人体育馆。 奥林匹克体育场位于竞技区的中心,四面环水。占地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4亿人民币。体育场分6层,场内设有6万个固定坐席、可容纳8万人。不仅能够承办现代国际足球和田径比赛,还设有健身房、会议室、展览厅、卖场等多种辅助设施。是一座融竞技体育与群众健身、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 水上运动中心,占地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1.5万平方米为水上运动比赛场地,3.5万平方米为室内嬉水、游乐、健身的多用途的水上活动场地。 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占地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一座以五星级宾馆为标准的综合服务楼,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用来接待各国运动员和中外宾客。在奥运会结束后,“水滴”的场馆设施将向市民全部开放。“水滴”一楼的商业店铺仍将保留,成为体育产业的聚集地;二楼、三楼不仅保留原有的餐饮、娱乐设施,还将进驻电子竞技俱乐部及乒乓球、羽毛球等娱乐项目,而这一切都将对市民开放,形成体育设施、文化、休闲、娱乐一条龙的体育城。 超前的规划按照标准高、造型美、功能全的原则,建设一个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使之成为国际重大比赛的竞技中心,群众健身、休闲、购物、娱乐、旅游的体育主题公园,是天津人一个夙愿。 作为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先导项目,早在1994年,建设天津体育馆和天津体育宾馆时,天津市委、市政府即为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分别于1995年和1999年成功举办的第43届世乒赛和第34届体操世锦赛,给天津人带来的巨大荣誉和效益,又使决策者心中的蓝图更加清晰和完善。 进入新世纪,天津城市建设已经从打基础、攻难关、聚能量、大变化时期,发展到全面追求提升文化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大都市形象、实现更大变化的时期。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体现奥林匹克文化内涵贯穿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天津特色,反映世界水平。这些,成为了今天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者工作实践中的座右铭。 一流的设计为了将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成国际水平、中国一流并具有天津特色的现代化体育设施,成为天津市又一标志性建筑。2002年,建设者们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征集设计方案,并从国内外30家应征单位中,筛选出12家参与竞标。他们中涵盖了数届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主体育场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12个设计方案代表了当今国际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理念。最终日本佐藤综合计画的设计方案,被专家考评组全票通过。并由他们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完成了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竞技区总体规划和体育场单体设计工作。 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竞技区总体规划方案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利用自然水域的优势,体育场、馆依水而起,形似飘逸的水滴,犹如碧波之中荡漾的几叶小舟。寓意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 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是整个竞技区的点睛之笔。一滴水珠从苍穹之中飘落水面,凝聚在入水在瞬间。这一“水中体育场”的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绿色奥运”的主题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天津特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的设计不仅注重了造型美。更注入了诸如太阳能吸收系统、中水利用系统、湖水温差制冷系统、自然水域净化系统等高科技元素。光纤通信、电视传输、信息平台、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更提高了体育场使用管理的科技含量,展现了“科技奥运”的内涵。 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的设计,还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无论是观众、残疾人、记者、贵宾,还是运动员、裁判员等相关人员的房间或坐席,都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并为比赛后的开发利用,余留了变化的空间和条件。在入口、通道、停车场等辅助设施的设计上也都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安全和便捷。这些都使其成为了“人文奥运”主题的最好诠释的载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