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特色社会主义 |
释义 | 社会主义的由来“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socius(喜欢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文教本尼迪克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后来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相联系而获得了政治意义。第三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起初,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而当时的“共产主义”一词,则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资料(有时也包括生活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有时统称为“社会主义”,有时则加以区别。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有两大流派,即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本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是社会党国际及其所属社会党的理论旗帜。作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改良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早在19世纪初中期的国际工人运动中就存在。后来,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欧洲国家建立的工人政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同时又自称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主义者”。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斯坦等人以民主社会主义修正了马克思主义,这种社会改良主义就逐渐成为社会民主党的主导思想。经过上世纪初期的历史分野,民主社会主义在百年来的发展演变中,与科学社会主义愈行愈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正是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正是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使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宏伟蓝图。党的十二大概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的主题和宏伟的目标,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完整地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考验。在这一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随即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推动改革和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同时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将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纳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轨道,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的轨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全中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发展进步之旗、团结奋斗之旗,并使其越来越鲜亮。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越南特色社会主义越南也要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非常幸运的是越南有一些非常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如北亚、东南亚、中国的发展模式。 经济改革的阶段和措施 越南的经济改革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1986年前在计划经济框架内的改革。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是在抗战时间建立起来的,有以下特征: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根据中央政府的计划进行。私营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变、合作化、国有化等,导致了国家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产生,它们在所有的经济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70年代后期到1986年的经济改革,有力地证明了“三计划体制”生效。农业采取家庭承包制,使农民可以得到土地并有自主权;采用单一价格制,在考虑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由国家决定商品价格;国有企业的治理权部分得到扩展。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他们仍然限制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因此效果有限。 (2)第二阶段,1986年至今向市场经济转变阶段。本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①反通货膨胀措施。在越南经济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中,1989年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措施最为引人注目。 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为采取措施向市场经济转变和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打下扎实基础。 ②在价格、汇率、利率中使用市场机制。取消国家定价机制,建立市场定价机制。目前,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都由市场决定,只有一些如电力、水、邮电、航空的价格是由具有垄断特征的一些公司决定。 ③贸易自由化。90年代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消国家在分配和销售货物和服务方面的垄断、授权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贸易,先是国内贸易,现在已涉及到对外贸易、取消对货物流通的所有限制。 ④执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政策。1986年后特别1989年后,非国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企业法制定后,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企业申请程序,数以千计的私营企业开始出现,并在不同领域进行经营活动。国有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企业数量减少50%、实行平等化、对国家不必持有的企业进行出售、承包或租赁。 ⑤改革金融银行体制。90年代,对收入体制进行了改革,特别是1998年引入增值税,首先国家发放一年期的国债,现在发行五年期的国债。同样,对国家支出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注重发展投资、增加对公共福利特别是对扶贫项目的投资。 以前,越南的银行体制是国家所有,没有任何市场特征,改革之后发生了重要变化,引进了商业银行体制,有6家国有银行、51家股份制银行、23家外资银行分行、4家合资银行和数以千计的人民信贷基金会。 ⑥改革农业发展政策。80年代以前,农业合作社是越南农村的主要形式,之后采取了家庭承包制,随后开始执行给农民分配土地和森林的政策,目前家庭是越南农业的主要经济单位。 ⑦实行地区和世界一体化。越南一贯执行多边化和外部经济关系多样化的政策,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这与改革前相比,是一个重要的、明显的区别。 至此,越南已降低了其出口税率。进口税也开始逐渐降低,目前平均进口税率约为16%。 一些有关进出口业务的繁琐程序已逐步被取消。 政府进行进出口工作的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2001年,政府公布了进出口业务的规定,5年内这些规定不会发生变化,这有利于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 执行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政策。1987年以前,越南没有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1987年,越南制定了外国投资法,从那以后,该法进行了多次修订,使其更方便、更优惠于外国投资者,许多外国投资者对些进行了热烈的反应。 同时,越南政府也制定了吸引官方发展援助的政策。 ⑧与市场经济一致的法律制度已经建立。所有上面提到的改革措施都在法律文件中有所反映。 ⑨对改革者进行培训。越南已经制定了一项政策,为发展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方面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南经济正在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一、越南经济改革的进程。(一)决定条件。(二)经济改革的阶段和主要内容。1、经济管理思维的改革。2、经济改革的阶段和措施。3、改革成果。4、教训。二、问题、挑战和解决办法。1、出现的问题和挑战。2、战略目标和措施。3、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南经济正在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目前,越南正在摆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朝鲜特色社会主义朝鲜正在探索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结合自己国情学习国外经验,而不是囫囵吞枣式地照搬某种模式。 近来朝越两国互动频繁,先是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邀请访问平壤;紧接着应越南总理阮晋勇的邀请,朝鲜总理金英日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据新华社报道,金英日在与阮晋勇会谈时表示,朝鲜希望促进与越南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希望了解和参考越南革新开放的经验。 朝鲜近20年来,经济体系长期游离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实行一切以军事为重的“先军政治”,国家的经济体制仍是计划经济占统治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朝鲜会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完全照搬“越南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或亲自考察中国、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经验,或派经济代表团前往韩国或中国等地进行学习。每逢这时,国外舆论都会出现“朝鲜将要推进改革开放”的议论。但实际上,朝鲜从未照搬过国外现成的开放经验。事实证明,朝鲜正在探索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结合自己国情学习国外经验,而不是囫囵吞枣式地照搬某种模式。 例如朝鲜开城工业园区的设立,最初显然是受到了中国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经验的启示,但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方式有很大差别。与以吸引外资及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国深圳经济特区不同,开城工业园区是以吸引韩国中小企业为主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合作项目,兼从事商贸、金融和旅游业。园区内是市场经济运营模式,与朝鲜国内的计划经济体制互不干涉,这明显是朝鲜式社会主义的新尝试,而并非简单照搬 。 古巴特色社会主义古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特点是,同古巴爱国主义的进程密切相关,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继承了古巴1868年至1898年为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为争取独立和正义的独立战争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今天古巴为维护独立主权、反对美国的封锁和敌视政策而进行斗争;第二个特点是,古巴的社会主义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第三个特点是古巴的社会主义面对的是近在咫尺的军事、经济头号强国美国,美国害怕古巴的榜样在拉美传播和仿效,千方百计企图扼杀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推翻古巴社会主义政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