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陶岔
释义

陶岔位置

陶岔,行政村名,原属河南省邓县(今邓州市)九重公社,现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1972年12月,连同九重公社划入淅川县管辖。下辖三个自然村:陶岔、付营、张庄,常住人口一千余人。陶岔原名陶家岔,2004年该村出土的《重建火德星君庙碑》记载:“……陶家岔旧有行宫,考其碑碣……乾隆戊……近倾圮矣……廪生彭应纶撰文,贡生彭应轸书,化主陶敬先。”该碑残损不堪,文字大多难以辨认。陶岔村有陶、郑、张、王、李、赵、熊、屈、申、刘、翟、戴、周、陈、杜等几十姓氏,多为搬迁户。陶岔村历史上并未出过名人,亦未发生过大事,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竣工之后才渐渐为人所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陶岔为水库引水北上的必经也是首先经过的地方,故有“渠首”之称。陶岔拥有水旱码头一个,水路可通达湖北省丹江口市、淅川县仓房镇等,公路有客运专线通达南阳市、邓州市和淅川县。

陶岔-中央电台天气预报

陶岔,在那个百万分之一比例的中国地图上是难以找到的,更甭说上世界地图了。可是,就是这个连淅川多数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自从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后,几乎一夜之间,便出了名。中央电视台午间《天气预报》节目预报河南省会天气的时候,用的那个画面就是陶岔。20世纪七十年代,丹江大坝竣工蓄水后,河南、湖北几乎同时发现了陶岔这块瑰宝。于是,河南南阳搞了个引丹工程,“龙头”伸在陶岔,“龙尾”甩在那个三国时“水淹三军”的新野县,龙身摆在邓州市。那湖北人的手笔更大一些,他们借淅川的地皮,钻山打洞,引清泉水灌溉,那从青家沟水渠溢出的优质丹江水,一下子灌溉了280万亩良田。再后来,这是近几年的事,北京缺水了,天津用水也不足了,而南水北调,把丹江水库的水从陶岔开个口子,经中原,穿黄河,送到北京、天津。

陶岔大事记及领导关心

1952年,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打开通天河、白龙河,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同北京联系起来”。一代伟人,以宏大气魄和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蓝色水梦的瑰丽画卷。

1968年陶岔引丹渠首工程从这里开始施工,原邓县十几万青壮年轮流上阵,历时5年时间,付出141人死亡,2880人伤残的巨大代价,终于建成了深49米,宽470米,十余公里长的大渠和高6.7米,宽100余米,高程140米的渠首水闸

1974年8月16日基本建成通水,1976年竣工。在将近8年时间里,完成了4.4公里的引渠工程和陶岔渠首闸,包括灌区在内共计完成土石方3470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5万立方米。8年中施工用去的钢丝绳达700吨,开挖的土石方若筑成一米高、一米宽的长墙可绕地球一周半。

2002年5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考察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

2006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考察中线水源-陶岔枢纽

2007年10月12日张基尧主任考察中线工程-陶岔渠首

2008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

2009年12月28日,中线渠首枢纽工程在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开工建设。

2010年7月7日,南水北调淅川县移民16万 陶岔实现10天和谐搬迁。

2010年8月1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视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叮嘱道,陶岔渠首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之一

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南阳市主持召开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设协调会

2011年2月1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建设管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王松春一行察看陶岔渠首枢纽主体工程灌溉导流工程建设情况

2011年9月23日刘淇率团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南水北调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现场,察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工程的进展情况。

渠首第一松

就说长在淅川的那棵雪松吧,这里的老百姓称其为“渠首第一松”,是1979年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任重从湖北省带来并亲手植下的。现在这棵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环顾四周,这里林木的确不少,但雪松绝对只此一棵。这是为什么?原来淅川虽然与湖北的丹江口市地连地天连天,唇齿相依,山水相连。但风土人情大不相同。譬如植树,河南人栽的是大量的苍松翠柏,杨柳刺槐,没有种雪松的习惯。而丹江口市人则不一样,他们从六十年代起已经注意栽植风景树了。王副总理当时也可能考虑到河南这个树种少,考察时顺便从湖北带了棵雪松。

陶岔的水

当地的老百姓说,这儿的人喝了丹江水库的水,个个都肤色好,精明能干。信不信由你,反正这一点是真的。比如就在那个渠首的西部,有一个千亩橘园。南橘北移后,其它地方生长的橘子变异了,发酸了,而那个千亩橘园长出的橘子却个大味美,越变越甜。陶岔历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开闸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缺水问题。干渠总长1432公里,规划年调水规模为130亿立方米。

陶岔的历史和未来

陶岔渠首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更使人流连忘返。渠北汤山之上的成汤寺、云迹寺古迹斑驳;渠南禹山之巅的夏王宫香火不断;秦楚大战、宋金大战的古战场隐约可闻金戈铁马之喧嚣;朱廉山上楚长城、练马场、藏兵洞让人顿生探奇思古之幽情。寇准、范仲淹等历代达官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今日读来,仍觉荡气回肠。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动工,陶岔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专家、学者、游客接踵而来,或调查研究,或旅游观光,或抒发感触,虽然目的不一,但渠首的美丽风光给来到这里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