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逃走的水 |
释义 | 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当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之际,当灾难渐行渐远已成尘封往事的时候,我们开启记忆闸门,放任哀痛无尽流淌,放任思绪饱蘸悲伤。坚强奋起,面向未来!走出昨天特大灾难的厚重阴影,抹去眼角悲痛感伤的泪珠,我们继续上路。让时间洗去伤悲,让岁月抹平疤痕,我们坚信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磨砺之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演绎得更加精彩。憧憬明天,我们充满信心! 历时近半年时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首部气象动画片《逃走的水》近日制作完成,并于5月12日正式发布。该片取材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选择在一年后的2009年5月12日发布,正是以此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并献给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 《逃走的水》生动展现了地震中一对熊猫母子的逃生经历,“汶川地震使得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受灾严重,据媒体报道,有一只大熊猫在地震中失去生命。我们选择大熊猫作为动画人物,也是希望能够更加契合地震这一主题。”传媒与艺术学院顾平院长如是说。整部动画故事篇幅虽短,但寓意深刻,运用概括、夸张等动画表现手法,将地震前兆、气象特征、次生灾害以及逃生知识等内容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在制作者的“巧手”下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带给观众直观的感受,增强公众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动画形式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萌生与灾害斗争的理想。 作为我校传媒与艺术学院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制作的动画片,《逃走的水》也是学院拓展气象科普手段、主动服务社会的一次有益尝试。成立于2008年的传媒与艺术学院,坚持“气象与艺术结合、传媒与艺术结合、艺术与科学结合”,以彰显气象特色,培养气象动画领域专业人才为办学宗旨。 动画片《逃走的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体现了我校动漫制作的专业实力和水平。该片制作以学院具有动画项目开发实战经验的教师为核心,吸纳多地动画制作力量,组成20余人的骨干团队。从2008年11月底开始着手搜集资料编写剧本,到今年5月动画片制作完成,《逃走的水》一共经历了不足半年的时间。动画片总导演、传媒与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黄传伟感慨道:“一部片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很多资深的动画专家都会觉得难度很大。但这个团队做到了,这是大家拼出来的结果。” 为了不影响日常教学,参加动画片制作的老师们主动放弃休息,利用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部分老师更是把家“搬”到了制作室,全身心投入到动画片的制作当中。为了确保动画片中气象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摄制组还积极听取气象专家意见,对剧本进行了多番修改,同时,摄制组成员之间也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长补短,为今后开展气象科普动画的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目前,《逃走的水》已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上海电视台炫动卡通频道、江苏电视台少儿频道等国内众多媒体播出。 在11月5日北京落幕的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上,我校传媒与艺术学院原创气象动画短片《逃走的水》入围此次国际性动画节。 本届动画节以其活力与包容性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动画爱好者参与其中,共收到全球51个国家及地区145所高校的1623件作品。动画组委会邀请了我校传媒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顾平及韩帆教授参加此次国际动画节。顾平院长和韩帆教授与法国高布兰学院、加拿大谢里丹学院、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韩国中央大学、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美国瑞格林艺术与设计学院、德国巴登符腾堡电影学院、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等国外著名的动画院校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国际友谊平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