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桃树缩叶病
释义

中文学名:桃树缩叶病

病原中文名:畸形外囊菌

病原拉丁学名:Taphrina deformans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枝和幼果

为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枝和幼果。春天发芽时,感病嫩叶呈卷曲状、发红;叶片长大后增厚且变脆、卷曲,呈红褐色,在叶片表面长出银白色粉状物,病叶变褐色,焦枯脱落,腋芽再次长出新叶,长出的新叶一般不再受害。嫩枝发病,呈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缩短,略为粗肿,病枝上常簇生卷缩的病叶,严重时病枝渐向下枯死,甚至有的大枝或全株枯死。幼果发病,初生黄色或红色病斑,微隆起;随果实增大,渐变褐色;后期病果畸形,果面龟裂,有疮疤,易早期脱落。较大的果实受害,果实变红色,病部肿大,茸毛脱落,表面光滑。

病原形态特征

该部分未知,尚待研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树皮或芽鳞片中越夏,条件合适时孢子会继续芽殖。芽孢子在鳞片与树皮中过冬。第2年早春桃芽萌发期间,如气温在10~16℃,经常下雨,桃芽容易遭受病菌侵染,展叶后病菌仍可侵入叶片危害,刺激叶片中细胞分裂,使病叶肥厚皱缩变色。一般在4~5月份发病,当年危害一般只发生1次。一般江河沿岸、湖畔及低洼潮湿地发病重;实生苗桃树比芽接桃树易发病;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新建桃园时,提倡栽植既高产优质又抗病的品种,如安农水蜜桃、雨花珍露、曙光甜油桃等;对于进入结果期的桃园,要做好土壤、肥料、水分管理,精心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严重的桃园应及时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以免影响当年和第2年结果;在4—5月份结合生长期修剪、防治桃红颈天牛幼虫危害等作业,发现缩叶病叶片立即摘除,集中烧毁,要求在初夏前缩叶病不形成白色粉状物。

药剂防治

休眠季节喷布波美3—5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原菌;春季桃芽开始膨大时,是防治桃缩叶病的关键时期,喷洒的药剂有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胶悬剂1 000倍液;在桃树生长季节的3~6月份,即展叶后至高温干旱天气到来之前,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或再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交替使用;早期缩叶病病斑直径在0.2厘米左右,喷施杀菌剂,病斑受到明显抑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