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奥村 |
释义 | 陈奥村,位于安阳县塘下镇东北隅,是安阳县历史较早的村庄之一。东邻龙湾,西通丽奥,南接莘塍,北界瓯海,是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生态村庄。全村有245户,1035人,外来人口达三千多。全村工业总产值1.38亿元,村集体固定收入达2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000元,是远近闻名的经济发展较快的村。 村地形呈三角状。北是九垅溪谷,南面小平原与埭头、场桥等地连成一片。陈奥溪水流经陈奥村注入塘梅轮船河,汇入温瑞塘河。 陈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原名中溪,盖因地处陈奥溪至轮船河的中段而得名。最先迁到中溪居住的是钱姓人。嘉定二年(1209),时住钱塘的钱卿(五代吴越国王钱鏐的嫡系后裔)率家族不远千里,经长途奔波,迁来中溪畔居住,中溪由此建村。此后,董、叶、戴等姓氏住民相继迁入。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陈姓人由梅头石坦迁入中溪,并很快发展成为当地较大姓族。于是,中溪改名陈岙。 陈岙原来是农业为主、盐业为辅的村庄。1978年以来建立了六十多家企业,工业产值很快超过了农业产值,一跃而成当地工业强村。 陈奥古时属崇泰乡。明清时属崇泰五都。民国建立后,先属安阳县东区;1931年后属第一区长桥乡;1935年后属海冈乡;1943年改属海场乡;1946年又归海岗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海安乡,1950年以来先后属于场桥乡(镇)。2002年划入塘下镇。 土地改革后,引导广大翻身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逐步引导广大农民从自愿参加互助到带地入股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直至人民公社。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陈奥农业生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难以提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1978年,陈岙村办起了第一家工厂——场桥电器开关厂。1980年,陈岙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广大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当年就有许多劳动力外出从事第二、三产业,接着,生产电瓷开关等低压电器、标准件等产品的家庭加工厂,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陈岙经济事业迅猛发展,没几年就成长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工业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渐次进行,陈岙的交通、通讯、用水、居住等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1984年修建平水池,结束了生活用水靠肩挑手提的历史;1992年人工开挖蓄水池;1993年修建村小学校舍,结束了村集体无校舍的历史;1997年修建陈岙至埭头公路;1998年填埋榕树下老河道…… 但是,由于家庭工业过度发展,陈岙村的环境也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于是,2000年以来,村两委提出了“退二进三”的发展思路,并计划用6-9年时间,把陈岙村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村和全国文明村。围绕上述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务民主化管理,务实文明村创建的组织基础。 (一)突出创建工作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制订了文明村创建计划,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工作责任,保证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在创建过程中,村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个月三次两委联席会,及时解决问题,同时,抓好村委会党支部定期报告制度,一年至少召开两次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教育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二)开展“先锋工程”和“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促进村务民主化管理。近年来,我村的财务、村级组织建设、村集体土地使用及旧村改造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为此,我村通过宣传,发动党员、村民代表、民营企业主参加“先锋工程”和“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以上级的有关文件为指导,多次召开座谈会,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制定了《陈奥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陈奥村村级组织建设若干意见》、《陈奥村村属土地使用若干意见》和《陈奥村旧村改造工作若干意见》等制度,修改完善了《陈奥村村民自治章程》和《陈奥村村规民约》,对村里的建设一切按照制度进行阳光操作,全程由村民代表参与讨论,参与建设和监督,定期对村务实行公开,真正体现民主、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二、以创建文明活动为载体,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一)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近几年来,该村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民营企业代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 “思想教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大精神,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开展讨论交流等,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为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纲要》,发放《陈岙村民守则》和《陈岙村文明公约》500份,同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坚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村民自评、小组联评、村两委审评方式给每户定星,增强村民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村民自觉约束自己行为;开展了“婚育新风进农村”和“青山白化治理”等活动,发放《致村民的移坟信》,迁移坟墓还绿青山; 同时编写《陈岙村史》,为未成年人丰富乡土文化精神粮食,也巩固和促进良好的村风、民风。(三)以文化阵地为依托,加强文化素质,该村投入17万元与兄弟村联建场桥二小,每年投入数万元,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童提供免费入学和实施奖学金制度;三年投入资金20万元建大型固定广告牌4个,宣传灯饰牌76个,固定宣传栏2处、阅报栏2处等宣传阵地;开辟了党团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老年文化中心等设施。每年订购百多份报刊杂志,利用村办公楼乔迁增设了村图书室,投资3万余元购置图书;建设3000平方米体育健身场,购置一批体育健身设施,引导村民过上健康文明的文体生活。(四)以依法治村为战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陈奥村以“平安陈岙”建设为契机,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普法宣传。 同时注重对外来人口的普法教育,健全治保组织网络,及时调解民间纠纷。投资30万设立了两座治安警务室和一个外口管理服务站,每年投入20万元治安经费,聘请9名护村队员、2名暂口专管员,对全村实行24小时不间断封闭式管理,有效促进社会治安的安定,使老百姓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三、以文明创建为动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及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一)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我村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先后投资123万元,建造一座山塘,三条蓄水堰坝和一座自来水厂,蓄水量由原来的70 m3增加到6万m3,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用水困难,而且工程建成后,村自来水厂还向周边企业有偿提供生产用水,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50元;为消除企业“三合一”现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我村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西山根迁移坟墓152穴,共整理出20亩土地,利用入租企业的押金,投资300万元建成126间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不但解决了外来务工者的居住问题,还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渠道,村集体由此增加收入60万元。村集体资产在两年多时间里净增750万元。 (二)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两年来,我村开展“千百”工程示范村建设,共拆除违章建筑2900m2,对历史遗留的违章用地进行了集中清理,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筹集近300万元资金,建成了环溪东路、村前大道、台新路、榕寿路、富康路、小康路和中溪街等7条主要道路、硬化道路3万m2,硬化率100%;投资55万元建成了净化沼气池、垃圾中转场各一座和三座公厕,基本上实现了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投资210万元,绿化120个宣传教育灯饰牌;投资267万元,展开陈岙溪小流域治理一期工程,对长1200米的溪流两岸驳坎4000 m2,并安装花岗岩护栏1200米,设置艺术路灯63盏,达到了“显山露水”的效果,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投资50多万元对村庄的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线路进行了地埋,有效地改善了村居环境。村民满意地编起顺口溜夸自己的家乡:“水泥路最长,汽车最洋,山水最甜,榕树下最凉,别墅最漂亮。 (三)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我村投入5万元购置150个款式新颖的垃圾箱,设置10个垃圾收集点,对收集的垃圾委托镇环卫所无害化处理,每年投入环卫经费6万元,招聘4名专职环卫工人,落实责任,实行全天保洁制度,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老协代表对村民的门前“三包”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对违章占道设摊的行为进行处罚;每年支出绿化维护经费3万元,聘请专业人员对草地花木定期维护。经一系列的长效机制管理,陈岙村呈现出道路整洁,花木成荫、假山喷泉、一派园林式景观新形象。(四)提高村民福利保障水平,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的福利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实行学童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奖学金制度的同时,还每年支出32万元用于老年人的生活补贴,并由村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还对村民的生活用水免费供应,广大村民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五)以经济补偿机制促进计划生育工作。计生工作是农村工作的老大难,也是创建文明村的重点工作,我们把村民计生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与福利待遇挂钩,制定奖罚措施,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实现计生工作村自为建。近几年,计生率达到100%。 围绕精神文明创建目标,找出差距,挖掘潜能,发挥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该村已经展开以下工作:一是为彻底解决农民居住问题,开展旧村改造工作,用三年时间对旧村进行团块性拆建,其中一期工程牵涉到138户235间房屋,改造面积占地4公顷。二是为彻底治理村内企业的污染问题,现已对村内9家表面企业进行整合,建设集体标准厂房,成立村集体表面处理公司,统一处理废水、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增加村集体收入渠道。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生态公墓,盘活林地资源,规划建设集体水上乐园、休闲会所、网球场在内的高尚住宅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四是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引导群众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切实提高村民和外来务工者的文明素质,为陈奥村争创全国文明村提供强大动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