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桃花源旅游区
释义

省级旅游区,位于金东区东北部源东乡境内,距金华市区28公里。由南、北两片组成,总面积3.78平方公里。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简介

桃花源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金义公路从其南侧通过,地势北高南低,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旅游区以万亩桃林和施光南故里而名扬海内外。

桃花源旅游区具有“幽、秀、古、神”之特色,区内嶙石怪奇,姿态迥异;林景繁茂,芳香四溢;湖塘星罗,水光潋滟;人文史迹众多,典故传说神奇。是集山水游览、观光游憩、田园品果、凭吊瞻仰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景区介绍

寻访桃花源,一般乘车至桃花山牌坊下车。桃花山牌坊在公路南侧,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的概况。牌坊横额上,饰有色彩斑斓的花和“桃花源”三个遒劲大字。牌坊两边的大柱上,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一幅,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过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条水流不断的小溪,这是桃花溪。溪的右侧,长着一片茂密的桃林,穷林桥便隐藏在这桃林的深处。桃花溪一带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忽逢桃树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若在桃花盛开之时来到这里,可见桃树盖头,浓淡相间,有的鲜红如碧血,有的艳丽如姻脂。千树万树,如织就的云锦,令人陶醉。

穿过桃树林,涉过穷林桥,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廊庑环绕的建筑,这便是桃花源内著名的菊圃。菊圃是因为附近遍栽菊花而得名的,由于廊中有历代碑碣林立,所以又叫碑廊。碑廊的尽头,为明代建造的方竹亭,体态浑厚,风格古朴。方竹亭内,碑碣壁列,多为古人题写。亭后方竹丛生,浓荫低垂,苍翠欲滴,清人唐子木“方竹亭前万竿竹,夜来时听隔林钟”之句,便是写的这里。出方竹亭继续前行,有一小桥名为遇仙桥。远远望去,可见桥下雾气翻滚,桥上浓荫蔽目。潺潺流过的桃花溪水,宛若琵琶之音轻轻滑落,相传 当年瞿童遇仙,就在此处,过了遇仙桥沿桥头石级盘绕而上,即到造型别致的水源亭。亭边有桃花源,水清如镜。潭的上方,为秦人古洞。秦人古洞相传是秦时人们躲避战乱时用来藏身的,洞很狭窄,只有数十寸,穿洞匍匐而过,眼前豁然开朗,举目所及,但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的理想世界了。

穿过秦人洞,沿着月牙形的山湾,修筑着一条长600米的竹廊,令人称绝。竹廊不远处,有土地平旷的千丘田和屋舍俨然的豁然亭。在碧波微澜的千丘池中,耸立着一座小亭,亭内石碑上刻着清朝乾隆皇帝咏叹桃花源的诗句,因此人们便将此亭呼为“御碑亭”。御碑的对面,有延至馆与之隔池汀望,据说当年避乱的秦人筵请武陵渔人便在这里。离开延至馆径直而上,可达桃花山的最高峰,峰顶有高举阁雄踞其上,登峰远眺,只见沅水漂绕如带,桃源县城历历在目。下山后经过婷婷如盖的摩顶松,即到渊明祠(遗址)。

绕过渊明祠,沿右侧山径而下,即到桃花观。这是桃花源主体建筑,雄踞桃花山主峰,分山门、前厅、正厅三部分,观门的上方,刻有“桃花观”横额,两边门坊石柱上有一副"秦时明月,洞口桃花"的对联。观旁还有两亭,观内藏有历史文人骚客所题的石刻诗及近代著名书法家的书画。桃花观下的集贤祠,供奉有陶渊明、王维、苏轼、王安石等先贤的塑像。出集贤亭右拐,循林中小径前行数百丈,即有一六角亭立于森林深处,这是寻契亭。寻契亭下有既出亭,亭下方是向路桥,它与遇仙桥隔山对峙。据传,当年武陵渔人就是从此进出桃花源的。 桃花源还是研究汉诗,临摹名人字画的极佳处所之一。由于这里风景优美,自晋代开始,就修筑亭台楼阁,历代文人学士至此观赏的人多,现留有各代名家咏桃花源诗900余首,楹联匾额及石刻碑碣上100处。

推荐景点

忘岁园

以元代诗人傅若金“闻说避秦地,花开忘岁年”句得名,位于五柳湖东侧,为桃花源六大花园中的一绝。忘岁园内设别墅、娱乐城、游乐园。园内花池、水榭、楼台、假山和仙人棋座,无不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园。园内花木以梅为主,间植苍松翠柏。待到飞雪迎春,满园花开,仙风爽骨,香雪照人。

桃花溪

为桃花源内八景之一,名“桃花流水”。源于千丘池,流经桃花山的千丘田,于水源洞前跌入桃花潭,而后沿“真面目岩”蜿蜒飞泻,经方竹亭过穷林桥出源后,入地伏流数十米,水复冒出成溪,相继注入五柳湖沅江。传说武陵渔郎所逢之桃花林,即指此溪两岸。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然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五柳湖

因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而得名。位于桃花山和桃源山毗邻之处。湖岸迂回,周可行车。湖垂翠柳,波映红桃,二桥飞越,一亭独秀。湖中有田田莲叶,亭亭荷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遇仙桥

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处,桃花源内八景之一。明天启年间(1621—1627),桃源主薄孙廷蕙于此建石拱桥;清初,湖广提督俞益谟于桥上建遇仙桥。桥端葛萝低垂,菖蒲丛生,松竹覆荫,溪流嘎玉。游人至此,恍然如入仙境。

桃花源

位于泰山西麓,古时因桃花满谷而得名。这里山青树绿,水静沙明,自然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醉人,游人至此犹如进入人间仙境。元代道士张志纯有诗云:“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浮出落花红”。桃花源辟有索道,乘索道可直达岱顶。

秦人宅

因刘长卿“洞中时见秦人宅”句得名。建于桃花观西竹树幽深处。宅内紧依岩壁构庐一座,高与蹑风亭并,曰“憩庐”。置身馆内,溪流盈耳,幽篁向荣,白云出岫,新莺出谷,悠然意远。

秦人古洞

相传为武陵渔郎“从口入”处,即桃花源入口处。交通临仙涧与秦人村。东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为民国初桃源知县杨瑞谭所题。洞门半启,“初极狭,才通人”。洞内有疑洞8个,迷离往复,烟岚四合。出西洞门则“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碑廊

位于菊圃右侧。千百年来,骚人墨客游桃花源者,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1982年特建碑廊,集唐以降古碑十七方,所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各家石刻,虽几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为桃花源现存最古之建筑。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湖广右参政陈性学修建,为八方形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方六米,墙厚一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窿顶,有古今石刻六方、亭侧方竹,漪漪滴翠,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即以此得名。更兼芝兰丛生,馨香袭人,溪涧流水,淙淙悦耳。置身其间,神清气爽。

佳致碑

“桃源佳致”碑在桃花源宾馆左侧。为唐代诗人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时(约公元806—816年)游桃花源所题。原碑历久剥蚀。现碑为明万历三年(1575)湖广巡抚赵贤补书,字体古雅苍劲。清光绪十八年(1892)知县余良栋重立。1980年重建碑亭。亭周绿树成荫,阡陌纵横,意趣盎然。

菊圃

明万历年间湖广按察司分巡湖北道副使刘之龙在此始建灵仙之府,崇祯时,县人罗其鼎改修渊明祠。后因纪念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并按我国江南园林风格改建。 菊圃四围环以垣墙,墙上数处开窗,整个建筑分前后两层,前层为桃花石大门,入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池左随地形高下,亦绕以回廊,雕栏疏棂,别有特色。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正中竖一丰碑,前刻渊明像,神彩飘逸;精舍,雕梁画栋,耀碧流丹,金彩辉煌。菊圃在桃花源建筑群中,独具一格。置身其间,悠然生清雅之气。

八仙亭

云关之外,小蓬莱东有亭一个,它建于七十年代,取名八仙。其实,此处本有古亭遗址,《仙都志》“小蓬莱… …参政四明楼公钥大书‘小蓬莱’三字,刊于碑,以亭覆之。仿废。”可惜,小蓬莱碑已不知去向。

附近景点

从桃花源西去30余公里,还有一个新开发的游览点夷望溪。夷望溪是10年前修建电站拦河大坝而形成的高峡平湖,这里碧水平若明镜,碧波涟漪,两岸群山起伏,青松翠竹郁郁葱葱。抬头山环水,低头水映山,山水相连,倒影重重,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冬季若降瑞雪,那满山翠竹,晶莹透亮,好一幅幅银雕玉刻。更令游人叫绝的是,雪后晴天,泄洪闸站一开,飞泻而下的河水激起巨大的浪花,高达50余米,漫天水雾通过阳光折射,五彩缤纷,蔚为壮观。从夷望溪进入沅水,游客还可观赏到桃花源的“外八景”:潼舫洲夕照、浔阴古寺钟罄、梅溪烟雨帘幕、漳江阁琼楼玉宇等。

特色小吃

游览桃花源,不仅可以贪图陶渊明所描述的“桃源仙境”,还可以品尝这里著名的擂茶。据有关史料记载,桃花源人喝“擂茶”的风俗,起于东汉时期。擂茶的原料主要有生姜、生米、生茶叶等,另加芝麻和盐。制做时将米炒熟,把上述各种原料按既定的比例调配好,加水泡胀,尔后盛在一个陶制的擂钵内,用当地产的一种中药材树制作的木擂捣成糊状的"擂茶脚子",先用少许冷水化开,接着冲上沸水即成。这种茶,甜、咸、辣兼有,色、香、味俱全。当地人喝擂茶,除了要求趁热外,还要备些炸黄豆、绿豆、花生、萝卜干等,边喝边吃,喝后有肚脾舒适、神志昂然之感。据说长年累月地喝,可以收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常德米粉历史悠久,闻名三湘。到常德千万要尝一尝。常德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洁白、混圆、细长且有弹性的粉条,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作料后即可食用,吃起来润滑可口、风味独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