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桃花坞 |
释义 | 1 苏州桃花坞桃花坞,即今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唐诗人杜荀鹤曾作《桃花河》诗,宋范成大《阊门泛槎》诗有“桃坞论今昔”句。可见桃花坞名称由来以久。宋末元初曾居住过逃花坞庆里的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详细描述了桃花坞的范围:“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 ◎ 桃花坞历史◎ 宋朝桃花坞在历史上多有兴废。最早是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 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吴门表隐》誉其“园林第宅,卓冠一时”。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 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圮不堪。元以后,桃花坞又屡有兴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以卖画所蓄,购得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唐寅亦自号“桃花庵主”。清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又购得此地,复建“桃花庵”等建筑以表追思,时人称“唐家园”或“沈太翁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改为文昌阁。 唐寅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但在会试时因被人所累而下狱。唐寅由此厌恶官场,鄙薄功名,从而放浪形骸,足迹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晚年隐居桃花坞,常与文人墨客聚饮。客去不问,醉便酣睡。 苏州城外的桃花坞也因为唐寅写了一首《桃花庵歌》的缘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清朝除了园林故居、士绅会馆,清代开始,桃花坞的百姓民宅鳞次栉比,商家作坊比比皆是,其中最盛者便是年画作坊。尤其是太平天国大火将山塘街年画作坊烧毁殆尽后,苏州的年画生产便只有桃花坞硕果仅存。“桃花坞年画”因此得名,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 仍是在桃花坞,明天启年间,杨大潆建“准提庵”,供奉准提佛。清嘉庆年间,吴县知县唐仲冕以唐寅族裔身份在准提庵东侧建“唐解元祠”,署室名“桃花仙馆”,以祀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先生。 至于五亩园,清末叶昌炽重筑园亭,建筑物名称多用五亩园旧有,人称“叶氏花园”。后被谢家福购得,建“望炊楼”。 ◎ 民国民国初年,爱国士绅费仲深购得唐寅故居一角,建“归牧庵”。1925年,其子费巩与袁世凯孙女袁慧泉在此成婚。 ◎ 桃花坞木板年画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2 镇江桃花坞桃花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桃花坞路周边地区。 桃花坞的名字源于《丹徒县志》,相传宋都尉武进士贾演墓在朝阳门外,墓前有一座寺庙,叫桃花庵,此路因此而得名。宋代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贾演病逝,因贾有战功,皇帝勒葬于桃花庵后的象山下,据《丹徒县志》中贾演勒文中说,“今有都尉贾演,丹心贯日,壮志吞鸿,追术于金焦,逐贼于淮泗,转忠赫奕,厥绩辉煌,正气裂土分茅,何其一疾隧逝,呼!南徐濠东,茨山一曲,造尔佳城,勒石铭功,存芳名于万世,尔其茨哉” 3 六安桃花坞六安市桃花坞位于老淠河月亮岛上,这里曾经遍植桃花,为古淠河八景之一“桃坞晴霞”,有着“一片晴霞红十里,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美称。 清同治版《六安州志》载:“桃花坞……河水环绕,林木葱茏,桃花盛开,簇如锦绣,水光山色,自然秀丽”。清诗人巴懋炜有诗《桃坞晴霞》称赞此景说:“咫尺桃源近淠津,渔舟问渡越风尘。竹篱背树通幽径,茅屋当花结比邻。曙色平临丹壑迥,霞光遥映赤城均。武陵应共通仙籍,会便移居作隐纶”。如今,每临阳春三月,桃坞桃花盛开,百红千紫,纷纷扬扬,织成遍天漫地的绯红的云霞。如织的游人迎着拂面的春风,陶醉在大自然温馨的氛围中,诚如当代诗人鲍家骅《春游桃花坞》所言:“三月桃园花似海,凝神宛若置迷宫。村姑偏爱嫣然笑,人面桃花相映红。”白帆点点,商贾云集;渔舟轻荡,银鳞闪光;渔歌互答,其声悠远。这些都是描写老淠河——我们的母亲河曾经的美丽与风姿。而如今美景不再,我们也只能通过那些曾生活在淠河边的老人们的讲述来体味我们的母亲河昔日的风采…… 月亮岛上坐落着全国唯一一所岛上大学——皖西学院,校园内仍保留了许多桃树,每年阳春三月依然有很多市民相约踏青,但是当年桃坞晴霞的胜景,今日再无缘见到。 4 同名舞剧◎ 舞剧简介长久以来,桃花坞地区以及桃花坞木刻年画都是苏州的文化名片,而舞剧《桃花坞》从当代人的视角出发,透过600余年的历史时空,讲述古今两对恋人的情感故事、人生起伏,以创新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桃花坞中的特定文化意境,展示了不同时空中人们命运的情感撞击和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追求,张扬了苏州的本土文化。 全剧共分四幕,分别为《花落》、《半醉》、《半醒》、《花开》,在见证过唐伯虎和沈九娘爱情传奇的桃花坞,年轻的画师阿桃禁不住繁华的诱惑,拒绝了多病的师傅与深爱自己的阿玲的挽留,离开了桃花坞。在等待和思念中,阿玲没有放弃古老的手艺,她把自己的坚守和希望一点点地刻入画板;外界的喧嚣震碎了阿桃曾经的梦想,在失去方向的自责中,他仿佛看到了唐伯虎与沈九娘面对悲欢人生时的相依相偎。两对恋人在同一片桃花中,追寻着属于各自时空的爱情和梦想。紧凑的剧情,现代感十足的乐曲,使整场演出一直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剧中人青年女画师阿玲由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演员郭爽扮演,唐伯虎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刘坤扮演,青年男画师阿桃由苏州市歌舞剧院金凡扮演,沈九娘由苏州市歌舞剧院刘鑫扮演。四位演员从作品改编开始,就紧密合作,在昨晚的演出中已经较好地呈现出了新版的特色与创意。 ◎ 舞剧主题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桃花坞静静凝望,望见岁月从生命的花枝上滑过。 爱,完整了我们的生命,使传奇绵亘至今,也令我们在守望之中,走入传奇。 ◎ 剧情简介承载与见证过唐伯虎和沈九娘之爱的桃花坞,沉寂了很多年。年轻的木刻年画画师阿桃禁不住繁华的诱惑,离开桃花坞,只留下多病的老画师与深爱阿桃的阿玲,将惆怅和思念一点点刻入画版。明代的离合、唐寅的悲欢,宛若闪电照亮了阿桃、阿玲心灵的星空。在传奇与现世的交织中,阿玲等待着…… ◎ 序幕五百次花开,五百次花谢。 五百年来,你我从未相忘,粲然的桃花目睹一切…… ◎ 第一幕:花落我知道阿桃想离开桃花坞,我早就知道。当他不耐烦地摔碎画版,我仿佛听见坊内所有的木刻年画,都发出了一声轻叹。 那一天,在热热闹闹的“轧神仙”集市上,唐伯虎与沈九娘不期而遇;这一天,在无言的萧瑟里,阿桃带着半块画版,离我而去。——阿玲日记 ◎ 第二幕:半醉这便是我向往的繁华么?这便是我追逐的喧嚣?我快要忘记面具后面自己真正的模样了……我被压得喘不过气,犹如被舞弊案阴影笼罩着的唐伯虎,满目黑云。多么幸运,唐伯虎有九娘清澈的歌声与纯净的爱为他驱散阴霾。可我呢?我的九娘,你在哪里?——阿桃日记 ◎ 第三幕:半醒《桃花庵歌》飘游在我的梦中,唐伯虎与沈九娘屡屡在我梦中沉浮,我也有过如此甜蜜的幸福,可现在却只能希望迟点、再迟一点醒过来。 师父也已病重故去,我孤单单守在这里、等在这里,与年画为伍、与影子相亲。唐寅呵……我的唐寅,你在哪里? ——阿玲日记 ◎ 第四幕:花开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走得再远,早晚要回来。桃花坞便是我的家,我却在门外徘徊……门里等待着我的,是悲伤?是欢喜?是埋怨?是爱恋?那门里,还有人在等待着我吗?这一天,桃花盛开。五百年前,唐伯虎与九娘也曾在漫天桃花之下,歌吟沉醉吧?……门开了。——阿桃日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