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桃花潭镇
释义

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的一首“广告”使桃花潭而闻名天下。

基本概况

桃花潭镇位于青弋江源头,泾县西南部,距县城43公里,东邻该县茂林镇,南与黄山市接壤,西与九华山毗邻。322省道贯穿全镇。

自然条件

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宜,自然景观优美,境内旅游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且分布广、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矿产资源有钨、铜钼矿、石英石、花岗石、大理石、钾长石和方解石等。

人口状况

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官网信息全镇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244个村民组,总面积251平方公里,总人口3.3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9600多人,从事农业产业的约690多人。

地理位置

桃花潭镇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有全省最大的水电站——陈村水电站和烟波浩渺的太平湖。该镇距黄山85km、九华山90km、芜湖144km,居“一湖”挑“两山”的最佳方位。

人文文化

“钟灵毓秀的皖南山乡,曾被国际人士誉为“中国乡村里的图画,中国图画里的乡村”。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从此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小镇——桃花潭镇。”这是安徽省著名诗人、作家,安徽日报社主任编辑周根苗写的一段话。

桃花潭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留下了一大批丰富的文化遗产,保留了规模庞大密集的古建筑群,古街、祠、阁、塔,遍及整个景区。画龙雕凤的古民居现保存一百多幢,尤为被中国高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题名为“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宗祠,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和特色,都超过了省内外一些大宗祠,仅历代皇帝将臣赐名的匾额就有100多块,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闻名皖南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多且完整。隋开皇历年间建造的“风会馆”,不仅建筑十分考究,而且历史悠久,被中国会馆专家称为“中国会馆的鼻祖”。

桃花潭景区

桃花潭镇不仅有山、水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诗仙李太白应泾县名士汪伦之邀,畅游桃花潭,豪饮于“万家酒店”,临别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千古绝唱,从此,桃花潭名声鹊起,文人侠士游踵不绝。

为了繁衍和衬托深蕴的桃花潭的唐文化,后人陆续兴建了太白楼、义门、怀仙阁、踏歌岸阁、梦潭轩、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文昌阁、万村和水东老街、南阳镇门楼等古建筑群,形成别具一格的桃花潭景区。

多家景视台看好桃花潭景区,先后来此拍摄10多部影视剧,其中有《乡亲》、《翡翠麻将》、《太白仙踪》、《唐诗的故事》、《唐诗50首》、《没有桃花的桃花潭》等。

中央、省级等1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对桃花潭作过大量报道,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走进景区,犹入世外桃源,回味返朴归真的意境,流连忘返。一位新加坡友人如此评价“桃花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简直是一座天然的艺术馆”。国际旅游组织专家恩莱特来景区考察后欣然挥笔提词:“桃花潭一天胜似天堂一年”。

特产资源

桃花潭气候温和湿润,特产资源丰富,是农、林、渔、副,性能广泛之区,耕地面积1080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豆类、玉米次之;经济以油菜、芝麻、花生、茶叶为著,蚕茧产量占全县四分之一,林业资源充足,中药材种类甚多,水产品主要以鲤鱼、翘白等品种,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石英石等。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桃花潭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镇组织实施了“十里桃花工程”,开发了“李白行踪一日游”的项目,推出了传统旅游产品:“兰花茶”、“雪花君鱼”、“玉带糕”、“酥糖”、“万字糕”、“香菜”、“根雕”、“太白洞”、“娃山石壁”等。

经济建设

小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按照镇政府确定的“保护老街、建设新街、提高纵向、横向、开发旅游、恢复景点”的发展构思,编制了一轮总体规划。在三里长的桃花潭街建起了15000多平方米的楼房,建设了标准化的水泥路面,在街道两旁实施了绿化工程保持了正常,同时建起了一座中地800多玉米广场,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桃花潭镇党委,政府决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搞好“桃花潭牌,唱好旅游戏”,做好经济大发展的文章,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小城镇框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资金,增强经济实力,力争早日把桃花潭建设成为青弋江上一个现代化的秀美山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