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祖陵
释义

唐祖陵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唐祖陵”。唐祖陵于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

坐落于邢台市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的大唐帝陵,是唐高祖李渊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上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唐高祖时始建。当时,李渊的爷爷李虎官至太尉,并辅佐宇文泰建立了北周政权,成为开国功臣。他死后,北周皇帝追录其功,以其故里是唐尧之乡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出生于长安(今西安),祖籍在邢台。后来,从太原起家的李渊打败了所有对手并废掉隋恭帝杨侑,建立唐王朝定都长安,李渊即为唐高祖。他建立唐朝后,举行了隆重的追封祖先仪式,共追封了四世祖先,即:四代祖李熙为宣简公,三代祖李天赐为懿王,二代祖李虎为景皇帝,一代祖李昞为元皇帝,确立埋葬于魏庄镇的李熙和李天赐为李唐始祖。公元646年,唐太宗下诏修建祖陵,历18年,至高宗麟德元年完成。

隆尧唐祖陵位于河北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在隆尧唐祖陵东500米处,建有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寺内曾建有三大宝殿及钟鼓楼、宝塔、珠台、仙馆、碑林等,现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一通,高4.3米,宽1.1米,刻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余字,象城县尉杨晋撰文,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的史实。2006年5月,隆尧唐祖陵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初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建初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不仅封土已平,而且整个陵区由于长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围1—2米的洼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处发现大型砖墓室券形墓顶,方知陵墓位置。

建初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建初陵遗存的这一对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

建初陵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套初唐皇家陵墓雕,与陕西关中唐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类雕刻遥相媲比,它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是唐陵诸多石刻中的上精品。因此,曾使那些居心叵测的文化侵略者垂涎。抗日战争前,日本古玩商人曾用两千元巨款,买通该村村长,将这两尊石狮盗运到内邱,企图装上火车运走。当地群众闻讯此事,怒不可遏,火速赶至内邱,追回石狮。当时隆平县政府将石狮移至城内,置于原隆平县政府院内,现已移交县文物保管所保存。

历史

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无忌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着手规划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历时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卫户三十人”,并诏令州县官员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诏令追封二祖为宣皇帝、光皇帝。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象城县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县三县民众维修、扩建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725年完工后,刻立《光业寺碑》。

遗存

唐祖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个陵区形成一片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建初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建初陵遗存的这一对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

建初陵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套初唐皇家陵墓雕,与陕西关中唐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类雕刻遥相媲比,它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是唐陵诸多石刻中的上精品。因此,曾使那些居心叵测的文化侵略者垂涎。抗日战争前,日本古玩商人曾用两千元巨款,买通该村村长,将这两尊石狮盗运到内邱,企图装上火车运走。

李唐祖籍

1996年前唐李伦墓志铭于邢台市任县新市村北沙坑发现。此坑距邢台隆尧县王尹村唐祖陵3里,有光业寺碑珍贵石刻。(墓)志铭未见上盖,四侧各刻有3个供养人,李伦墓志铭铭文和光业寺碑文清晰表明李唐祖籍在今邢台任县新市村,从而揭开了李唐祖籍之谜。

铭文的关键话只有七句:“公承唐王之胤,建初皇帝之宗”,“归祔祖考”,“致于旧域”:“邢台之郡,任县之北,新市居疃”。其译文是:家父李(伦)公本是唐王的后代,建初皇帝李熙(李渊的曾祖父)的子孙,死后愿归祔老祖宗,安葬到李熙老祖公的原籍地(故乡):在邢州的管辖区域内,任县的北部,新市村是我们老李家世代居住的家园。七句中关键的关键是一句:“新市居疃”。这表明“大唐故里——任县新市”成立!

李伦墓志铭透露出的信息:李渊与李伦是同一个始祖李熙,他们的祖籍地是邢州任县新市村;

河北邢台任县新市村李熙一族世系表如下:

李天赐→李虎→李昺→李渊→李世民……

……李晁→李通→李伦→李仲殷、李仲和…

光业寺碑:金绳界邢任之国

“金绳界邢任之国,宝刹舞燕赵之衢”。“金绳界邢任之国”,就是要把“新市居疃”界在圈圈内。光业寺碑的撰写者杨晋对李唐的“桑梓旧国”、“维王桑梓”肯定心中有数,所以才给了任县这么高的荣誉和礼赞。“维王桑梓,本际城池”就是指“邢任之国”新市村。小小的李伦铭隐藏着惊天的大秘密!民间墓志文物也能承载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记忆和资讯。《李伦铭》传承和载述出李唐故里的精确记忆与相关资讯。《李伦铭》一证明李渊老家是新市村;二证明陇西李氏部分根在新市村。因为还有一部分是柏人侯李昙大儿子李崇之后。

李渊做了皇帝,把李熙李天赐墓迁往西北距新市村五里、风水更好的王尹村北,开始修建大唐祖陵,到李世民继位,继续修建烫祖陵,耗时17年,终于在李世民在位时修建隆尧唐祖陵完毕,李世民下诏邢州刺史对唐祖陵春秋两祭,以彰先祖。

李唐先祖功绩

李虎(?~551年) 代北武川(北魏六镇之一,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年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喜爱读书却不善于死背章句(碰上应试教育该倒霉了),更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由于家境还不错,对于钱财这身外之物看的也很开,乐善好施,拥有这种品质即是可造之才,后来在同乡兼前辈、大都督贺拔岳手下做事时深受重用,随从贺拔岳讨伐元颢(就是南梁将军陈庆之护送入洛的北魏皇族),取得了胜利,李虎因功升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后来又跟随贺拔岳入关中(陕西,甘肃一带)平叛,贺拔岳因平叛有

功升关西大行台(关西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和关西大都督(关西地区最高军事长官),李虎水涨船高,也被提拔为左厢大都督,总管内外军事(大体类似于参谋长职务),地位提升的很快。这个时候关东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一带)已经被枭雄高欢所控制,高欢视贺拔岳为心腹之患,便使了个政治手腕,名义上和贺拔岳称兄道弟(两人都曾是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手下干将),暗地里鼓动关西另一股军事势力侯莫陈悦借召开军事会议之机杀害了贺拔岳,贺拔岳一死,部下群龙无首,顿成一盘散沙,侯莫陈悦害人心虚,对这支军队又不摸底,没敢收编,这帮武川籍青年军官到底还是年轻,没了主心骨,惶惶不安,幸亏一位年长的将军右都督寇洛(武川人)能够沉住气,把不知所措的小兄弟们收拢了一下,在平凉驻扎下来,却发现少了李虎,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那么,李虎在这个关键时候离队干什么去了呢?原来李虎见贺拔岳遇害,悲愤万分,痛哭流涕,发誓要为贺拔岳报仇,但俗话说:鸟无头不飞,没有一个有威望的人来领导,人心离散,谈何复仇?他便到荆州找贺拔岳的哥哥、荆州刺史贺拔胜回来主持大局,贺拔胜也是一员名将,当初投奔尔朱荣时,尔朱荣非常高兴的说:“我得到贺拔兄弟,天下不足平也。”尔朱荣是何等样人?北魏末年最有威望的将军,高欢在他面前也如鹰犬一样被随意处分,不敢有半分怨言,他对贺拔兄弟如此看重,足见贺拔兄弟有过人之处,不是浪得虚名的。可是李虎风尘仆仆赶到荆州和贺拔胜见面的结果却令人非常失望,贺拔胜犹豫不决,毕竟荆州也是军事重镇,如果轻易离开,难保敌人不会趁虚而入,最后只是派手下将领独孤信(武川人)入关中收编贺拔岳的部众,独孤信也不是无名之辈,绰号“独孤郎”,是英俊潇洒的年轻将领,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但比起贺拔胜的分量还是轻的许多。这时另外几股势力也在向平凉进发,准备收编这支部队,一路是北魏皇帝派遣的使臣元毗将军,一路是高欢派出的侯景将军,还有一路是夏州(统万城)刺史宇文泰将军(武川人,贺拔岳的亲信,被贺拔岳部众推选出的新领袖),这几路人马星夜赶往平凉,谁速度快谁就能占得先机,到底是夏州距离较近,宇文泰行动又非常迅速果断,眼看就要到平凉,偏偏和侯景碰上了,两支队伍一时僵持住,宇文泰反应快,先声夺人地说道:“贺拔公虽然死了,还有我宇文泰在,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意思是这里没你的份),侯景吓的脸都变了颜色,辩解说:“我就像箭一样,别人射到哪里我就去哪里,自己做不了主呀。”(意思是我本不想来,是身不由己),看看占不到什么便宜,侯景随即打道回府了,宇文泰赶到平凉见到众将,想起贺拔岳,又是一阵大哭,众将当然很感动,又悲又喜,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宇文公来了,我们大家就有希望了。”宇文泰就地整顿部队,以图大事。不久,皇帝使臣元毗将军也到了,见此情况,只好承认事实,回去朝廷复命了,独孤信将军来到平凉,一看是黑獭(宇文泰的字)成了接班人,也挺高兴,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当然不好再争夺什么领导权,宇文泰就派独孤信去洛阳面见皇帝。 再说李虎,在荆州听说宇文泰当了领袖,正准备起兵讨伐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也来了精神,急忙往关中赶,没想到半路上被高欢的部将截获,送到了洛阳,皇帝见到李虎大喜,原来皇帝早就与高欢不睦,一直想找一支能够抗衡高欢的力量,这时候他看中了宇文泰这股势力,就把李虎加官进爵,拜为卫将军,仍然派到关中协助宇文泰,李虎因祸得福,对皇家心存感激,以后对皇室一直非常忠心。在随后的征战中,李虎也是屡有战功,征讨侯莫陈悦,迎接皇帝入关中,水淹灵州刺史曹泥,破高欢于沙苑,平叛贼酋梁企定,杨盆生之乱。尤其是在平定杨盆生之乱中,显示了李虎的谋略,杨盆生本是南岐州的兵卒,聚众谋反,被李虎率军击溃,于是遣使诈降,李虎表面不动声色,号令三军:贼人已降,大家可以解甲放马,就地休息,不久我们就可以班师了。然后派使者回复杨盆生,同意他的投降请求,杨盆生知道后自以为得计,放松了戒备,派大部分军队出去筹集粮草,李虎却趁机在夜晚进兵,将南岐州围得铁桶一般,城中兵少,外出打粮的军队还没有返回,事发突然,出人意料,敌人惊慌的乱成一团,组织不起防守,李虎令壮士推开城门,大军入城纪律严格,秋毫无犯,无人敢于抵抗,未伤一兵一卒,杨盆生束手就擒。

文物保护

唐祖陵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命名“隆尧唐祖陵”。

位于隆尧县南部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李熙和三代祖李天赐的陵寝,称“大唐帝陵”,又名“唐祖陵”。为保护开发好唐祖陵,隆尧县县委、县政府将其列为文化大县建设重要内容,认真编制唐祖陵保护规划,实施有效保护;对唐祖陵周边建设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整治陵区周边环境;回收散落在民间的唐祖陵文物,如建筑构件、石刻等,为集中展示创造条件,打造李唐祖籍和李唐文化名牌。

建初陵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套初唐皇家陵墓雕,与陕西关中唐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类雕刻遥相媲比,它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是唐陵诸多石刻中的上精品。因此,曾使那些居心叵测的文化侵略者垂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