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庙乡 |
释义 | 郓城县唐庙乡位于郓城县城西南25公里处,地处郓城、巨野、牡丹区三县区交界处。辖54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总面积5082.3公顷,其中耕地7.4万亩,总人口46983人。 历史由来唐庙乡历史悠久,清末分属菏泽、巨野、郓城三县。1928年归巨野、菏泽县和郓城县五区,1940年为郓南县五区和三区辖,1942年归郓鄄巨菏办事处,1943年属临泽县,1944年划归郓巨县六区及五区。1949年改属郓城县十一区及五区,1952年分属郓城县八区及七区。1958年初归郭庄、陈里长两乡,同年秋建人民公社,该乡分属黄安、武安、赵楼3公社。1979年公社区域调整,增设唐庙人民公社,由黄安公社划出51个村,赵楼公社划出22个村,武安公社划出4个村,共43个大队,77个村组成。1984年初撤社建乡,唐庙公社改为唐庙乡,将原唐庙公社南郭庄、西马庄等29个村划归徐垓乡,西李楼、东孙庄等13个村划归三屯乡,其余35个村仍归唐庙乡。2001年2月乡镇机构改革时,原唐庙、三屯两乡合并成立唐庙乡,辖54个行政村,65个自热村。 区位交通唐庙乡交通便利,日(照)东(明)高速公路沿东北—西南方向穿越,与横贯东西的省道鄄巨路在唐庙乡政府东200米处交汇,并设有上下道口—郓城收费站,日东高速——220国道连接线公路、日东高速——327国道连接线公路纵穿南北,西依京九铁路,东临嘉祥飞机场,全乡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乡供水、用电、通讯等设施齐备,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条件唐庙乡地处鲁西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粘质、沙质土壤兼有,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地瓜、棉花、芦笋、牛蒡、玫瑰等作物。境内有3条大河,老赵王河和洙赵新河横贯东西,是唐庙乡浇灌农田的主要河流。1992年乡政府自己设计开挖的长3565米的游龙河由腹地蜿蜒全乡东西。 经济发展工农业超常规、快速发展近年来,唐庙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思想总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改革找出路,靠创新求发展,聚民力致民富,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唐庙乡实际,具有唐庙乡特色的发展路子,经济和社会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亿元,占7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8元。 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全乡已形成木材加工、条柳编、酿造、塑胶、纺织、面粉加工、皮毛加工、农机制造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和发展格局,产品品种100多个。重点是木材加工业。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林木资源优势,坚持走依托农业而又反哺农业的农村工业化之路,通过政策引导、多方支持、招商引资等措施,培植了木材加工这一主导产业。目前,全乡民营企业发展到1200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874家。板材生产线80条,科技木生产线12条,木材加工专业村1.5个。从业人员16500人,初步实现了农民工人化。 农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找准优势,用好优势,放大优势,实现了区域化布局。种植业方面,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根本措施,当作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途径,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拉长并壮大林业产业链条,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全乡造林面积近三年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辖区宜林荒地、荒滩、荒沙地全部实现了高标准绿化,公路、骨干河道两侧超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造林任务。 目前,全乡片林面积达1.2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02万亩,经济林0.18万亩;农田林网面积7万亩,农田基本实现了林网化。全乡林木总株数达200万株,仅林木一项每人年均增收500元。养殖业方面。大力发展青山羊、小尾寒羊和鲁西黄牛,重点培植饲养场和养殖大户。2003年,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新的突破,全乡大牲畜存栏量4392头,猪58422头、羊71723只,其中小尾寒羊18584只。禽724626元,其中鸡679938只。形成了仲堂、毕庄、赵孟、杨垓4个养鸡专业村。 大项目建设截止2010年6月,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过亿元项目7个,过千万以上项目18家,总投资12.7亿元。 小城镇建设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构筑发展载体,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全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目前,共吸纳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拓宽街道1.3公里,新建商业楼近80座,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同时,把建设小城镇与发展区域性产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各类市场、园区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以企兴城,以市兴城,以商兴城,靠产业支持,搭起了现代化城镇的框架,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社会事业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有以王虎、胡营等村为中心的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以丁庄、欧庄为中心5000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教育工作位居全县前列。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文化事业发达。拥有业余剧团6个,民间艺术队26个。每年每月坚持组织一次民间艺术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村村实现了初级医疗卫生保健。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狠抓计划生育专项治理,计划生育“五率”达到100%。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有效地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确保全乡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文化卫生科教文卫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普通中学3所,在校生1600人。小学26所,在校生5200人,学前班12处。唐庙乡素有武术之乡之美誉,传统武术源远流长,习武氛围浓厚,全乡习武之人达数千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