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力权
释义

唐力权教授原籍广东省恩平县,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生于香港。早年毕业于香港金文泰中学,考入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一年后转到美纽约大学学经济,毕业后在纽约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当时是主修经济学,副修哲学。后转到纽约社会科学研究新校攻读哲学博士,一九六九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Context and Reality: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Whitehead’sPhilosophy of Organism”《脉络与实在﹕怀德海机体哲学之批判的诠释》〔此书中译本已于一九九八年面世〕。唐教授自一九六七年起开始在美国康州美田大学〔编按﹕即Fairfield University, State of Connecticut〕哲学系任教,讲授存在主义哲学、东方哲学、和场有哲学等课程,直到二零零五年退休并于二零零八年移居香港。唐先生近年致力于场有究竟学及当代新道学的哲学探索,并在香港与汤伟奇博士〔香港道教联合会及圆玄学院主席〕及汤伟侠博士共同成立场有哲学基金及场有哲学研究院以传播及推广场有文化事业。除早年的代表作《周易与怀德海之间》之外,唐氏还着有哲理诗集《道》〔英文本〕及《蕴徼论》等中西哲学论文数十篇。

场有哲学

按照唐先生的解释, 「场有」乃是「权能场有」之省,场有哲学也可称为权能哲学。胜义的「权能」指的是宇宙创化的原动力。场有哲学认为世间的一切具体事物或存有者都是以权能为体的「权能体」,都是创化权能一体的分殊或化身。换句话说,权能乃是一切具体存有的本体或真实内容,也是一切活动作用或创化事件得以遂性造业的内在根据。权能是体,活动作用是用,而所有在日常生活中被感知的事物则只是创化权能通过活动作用所开显的相或现象。这是传统的体、用、相语言在场有哲学的意义。

但宇宙的一切具体存有都是相对相关、相互超切的,他们不仅是以权能为体的权能体,也是依场而有的「场有者」。所谓「场」,胜义的「场」,指的正是权能体相对相关、相互超切的存在形式。明确的讲,场或场域乃是由权能体的相对相关性所构成的超切关系网。这个关系网是动态的、瞬息万变的,也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它是创化权能造化流行的无限背景,也是一切场有者遂性造业的本家。如是,场有哲学的核心思想也就涵摄在「基于权能场有的活动作用」这个基本概念上。

在唐氏的哲学体系中,活动作用乃是具体存有的本质。场有哲学既是探索宇宙真实与真理的「究竟学」,也是以最高理想价值的实现为其终极关怀的「生命智慧学」。而贯彻此两者的理论基础则是其「非实体」的取向。唐氏以运作于权能场有的「行者」〔活动作用者〕概念取代了支配着西方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近二千年的「实体」概念。

场有哲学基金有限公司

场有哲学基金有限公司于二零一零年七月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一间非牟利机构,成立宗旨主要包括宣传、传播及普及场有哲学和其他非实体思维模式及其基本学说与原则,及为上述宗旨建立与维持一个非牟利的研究型国际教育机构和附属组织,印刷与出版宜于实现和推广基金之宗旨的出版物,以及推动、支持及参与慈善事务。场有基金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所长唐力权教授担任主席,资金来源主要由各界捐献募集。基金诚意邀请各界有相同抱负的人士加入成为会员,为实践场有基金的宗旨共同努力。

场有哲学研究院

场有哲学研究院〔简称「场有研究院」〕是场有基金赞助的核心组织,场有基金即以此名义积极推广和发展场有事业及统筹场有基金发起和赞助的一切研究计划及学术文化活动。场有研究院秉承中西方传统中民办学院或书院的人文精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一个充满着开放性、包容性和创造性的新文明时代作出贡献。

《场与有》

《场与有》是一部哲学论集,它立足于当代世界哲学的发展,探讨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开展中外哲学的比较。论集引入「场」的观念,并将「场」与「有」关联起来思考和领悟,进而展开中外哲学之间、各种存有论观点之间的比较研究。

《道场》

《道场》是「场有哲学研究院」的通讯刊物,它是以「道家思想」与「场有哲学」之「场内观」作为对比研究。「道家」与「场有哲学」两者之间在思想上有共同的渊源,它们都是非实体主义的同路人。《道场》期刊内容主要有:唐力权专栏、编辑的话、学者专题约稿、学者专访、活动信息等。

唐力权教授及场有哲学大事纪要

1969  唐力权教授向纽约社会科学研究新校提交博士论文Context and Reality: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Whitehead’s Philosophy of Organism〈脉络与实在:怀德海机体哲学之批判的诠释〉。这篇论文隐含场的概念基础,对形式现象学作了重新的建构,并对怀德海的思辨哲学作出评鉴。此项重构以三个主题为基础:(1) 功能性的存有概念;(2) 动态的形式理论;(3) 机体主义的观点——这三个主题经调整后,成了场有形上哲学的基石。

1974  唐力权教授于论文The Concept of Time in Whitehead and the I Ching 〈怀德海与易经的时间概念〉(中国哲学杂志,第一册)中,以存有的「实体」与「面态」两种存有模式之两极说,建构了其场有的概念。存有的流动性明显地与场的概念互相联系。这篇重要的文章也为场有解释学及比教哲学的研究定下基调。

1986-1989  唐力权教授的主要中文著作〈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的时代意义〉由1986年9月(第3至9册)至1989年11月(第11-16册)首次在《哲学与文化》(台北)分十四期连续刊登。有关题目未能确实反映该书的内容,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因为文章基本上是对场有哲学的综合介绍,唐力权教授当时认为这种思想是周易与怀德海思想之间的一种调和。

1989  《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的时代意义》首次以书本形式出版(黎明,台北),并加入副题:「场有哲学序论」。

1990  唐力权教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到访中国,并首次在上海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及天津南开大学以场有哲学的题目讲课。

1991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首个内地版本的《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序论》。

1992  唐力权教授在香港与台北作场有哲学讲学。

1993-1994  唐力权教授在香港佛教法住学会及中国科学院开讲场有哲学,唐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认识了杰出的科学哲学家罗嘉昌教授。罗嘉昌教授以研究关系实在论闻名。罗嘉昌教授与唐力权教授其后创办了中文杂志《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探讨场有哲学及非实体主义思想以及相关的比较哲学研究。第一册由罗嘉昌与郑家栋共同主编,于1994年8月由东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分社)出版。唐力权教授为杂志之荣誉主编。

1994  唐力权教授在秋季新学年利用半年休假,在中国展开了长达八十日(8月至11月)的讲学之旅,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吉林大学(长春)、山东大学(济南)、武汉大学(武昌)、云南师范大学(昆明)、中山大学(广州)各间大学对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思想进行讲学及举办研讨会。讲学之旅的其中一项重要成果是在唐教授所探访的大学组成了一个场有哲学秘书处或协调及研究中心的网络。这是全球场有哲学网络的开端,为1994年11月成立之专家学者非正式的学术组织国际场有哲学协会奠下基础。
第一届场有哲学会议由《场与有》编辑委员会主办,于9月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唐力权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约40名主要来自北京学术界的学者参加了是次会议。
11月,北京及吉林大学的秘书处召开了地区会议,探讨有关场有的各种哲学议题。

1995  由3月开始,武汉大学的秘书处在全年举办了多场场有哲学研讨会,参与者众,引起很大的回响。有关各次研讨会的报告后来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杂志《哲学研究》上刊登。
唐力权教授在暑期再次在远东地区展开广泛的讲学之旅,探访了台湾、香港、深圳、上海、南京、合肥及北京多所主要的大学,包括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天主教辅仁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新亚研究所、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及北京大学。多个新秘书处加入了国际场有哲学协会的网络。
由罗嘉昌、郑家栋与毛怡红合编的《场与有》第二期,于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哲学杂志》(台北)以特别版刊登了对场有哲学的讨论(1995年7月第13期)。

1996  《场与有》第三期由毛怡红、宋继杰、与罗嘉昌合编,于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宋继杰博士时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唐力权教授在他于长春吉林大学任讲师时认识。宋继杰博士后来将唐教授的许多英语著作翻译成中文。吉林大学秘书处对《场与有》第三期的出版作了不少贡献。
得到美国美田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文理学院院长(现为副校长)奥林·格罗斯曼博士 (Orin Grossman)的鼓励与支持,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itute for Field-Being / IIFB 〕于年底成立,宗旨为在全球背景下推广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思想。研究所当时的职员包括巴巴拉·阿姆地奥博士 (Barbara Amodio)、科特河·纳塞尔博士 (Curt Naser) 与罗拔·山斯基博士 (Albert Shansky)。与唐力权教授共事多年的好友,当时任哲学系主任的汤姆·里根博士 (Thomas Regan, S. J.,) 担任研究所的顾问。

1997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年度大会「第一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5月23日至27日在美国美田大学校园举行。参会者共23人,其中包括陈来、黄勇、稻田龟男(Kenneth Inada)、姜新艳、祖迪·钟斯(Jude Jones)、李晨杨、刘东、牟博、约翰·施罗德(John Schroeder)、安雅·斯坦鲍尔(Anya Steinbauer)、王新立、桑德·拉华里杜(Sandra Wawryto)、杨晓斯、翟振明。唐力权教授以一首哲学诗歌「场有的第三只眼睛」为会议揭开序幕。
唐力权教授展开了第三次的中国讲学之旅,到访了武汉大学(武昌)、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及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由吴根友、邓晓芒、郭齐勇主编之第四册《场与有》,于6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册之作者及编委会成员主要来自与武汉大学秘书处相关连的学者。

1998  唐力权教授由5月11日至7月下旬展开了第四次中国讲学之旅,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亚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南开大学(天津)、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讲解场有哲学。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之「第二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共分两部份。第一部份于8月4日至9日在美国美田大学举行,第二部份于8月10日至15日在美国波士顿连同「第二十届世界哲学会议」一起举行。此次会议共有45位学者参加,其中多位是首次参加会议,包括《在世哲学家图书馆》的前编辑刘易斯·哈恩(Lewis E. Hahn)、李光世(Kwang-Sae Lee)、哈罗德·奥利弗(Harold Oliver)、沈清松与及现任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罗拉·维德(Laura Weed)。第二部份在波士顿与「第二十届世界哲学会议」一起举行的会议,参加者众,部份为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之海外会员。
唐力权教授的博士论文Context and Reality: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Whiteheads Philosophy of Organism〈脉络与实在﹕怀德海机体哲学之批判的诠释〉由宋继杰翻译成中文,于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由罗嘉昌、黄裕生、伍雄武编辑之第五册《场与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北京)出版,于11月面世。
在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所总监赵吉惠教授的领导下,西安于年底成立了一个秘书处,赵吉惠教授建议于西安举行场有哲学会议。
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成为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的一个属会,于12月在波士顿举行的协会年会中主办了四个分组讨论。

1999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之「第三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8月12日至17日在美田大学举行,共有52位学者参加,其中有一半属首次参加,他们分别来自英国、德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及台湾。
感谢网站设计人员马特·尤瑞克(Matt Yurek)与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行政总监科特河·纳塞尔博士 (Curt Naser)的努力,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的网页 正式成立。科特河·纳塞尔博士(Curt Naser)后来更成为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的网页管理员。
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成为美国宗教学院之属会,于11月首次在波士顿举行之宗教学院年会中主办了两个分组讨论。

2000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之「第四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8月9日至14日在美田大学举行,参加学者约有70人。约瑟夫·布拉肯教授(Joseph Bracken, S.J.)(萨维尔大学)、稻田龟男教授 (Kenneth Inada)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李光世教授(Kwang-Sae Lee)(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汤姆·里根教授(Thomas J. Regan, S.J.)(美田大学)与琼斯·坦博教授(Joan Stambaugh)(纽约市立大学)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感谢傅伟勋基金的慷慨支持,首届傅伟勋论文比赛──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思想与「第四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一同举行。得奖者包括:罗伯特·埃利斯(Robert M. Ellis)(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西蒙·詹姆斯(Simon P. James)(英国杜伦大学)与王治河(Zhehe Wang)(美国加州圣克利门蒂历程研究中心)。
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成为美国哲学协会太平洋分部属会,于4月首次在阿布奎基〔Albuquerque〕举行的协会年会中主办了两个分组讨论。

2001  宋继杰收录了唐力权教授的论文,编辑成《蕴徼论:场有经验的本质》,于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唐力权教授对场有哲学最具盖括性的论文“The Art of Appropriation: Towards a Field-Being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 (裁化的艺术:走向一个场有的哲学观),首次刊载于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Field-Being《国际场有学刊》的创刊号。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之「第五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8月15日至21日在美田大学举行,参加学者约有56人。彼得·甘特教授(Pete Gunter)(北得克萨斯大学)、丹尼斯·希顿教授(Dennis P. Heaton)(玛赫西管理大学,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沈清松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及琼斯·坦博教授(Joan Stambaugh)(纽约市立大学)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成为美国哲学协会中部分部属会,于5月首次在明尼亚波里斯〔Minneapolis〕举行的协会年会中主办了两个分组讨论。

2002  由罗嘉昌、宋继杰编辑之第六册《场与有》于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北京)出版。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协办之「第六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8月10日至16日在交通大学校园举行。这是研讨会首次于海外举行,会上大约有65篇报告,其中约占一半是由中国学者、哲学家提交的。劳伦斯.法格教授(Lawrence Fagg)(美国天主教大学退休教授)、郭齐勇教授 (武汉大学)、罗嘉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吴汝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孙周兴教授(同济大学)与唐力权教授(美田大学)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在美国纽约圣约翰菲社学院〔St. John Fisher College〕的戴维.怀特教授的领导下,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的第一个分会──罗彻斯特〔Rochester〕场有哲学研究中心在夏天正式成立。中心会员包括19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专家,在首年的运作期中,该中心共召开了三次会议。
全球场有哲学领袖学网络于年底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Belgrade〕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杜山·柏洛维奇先生(Dusan Pavlovic)推动成立。其23位核心成员主要是来自学术界、商界及政府机关的专家学者。
同一时间,毛建军在北京也建构了一个网站,作为北京场有哲学研究中心的工作平台。北京场有哲学研究中心成立的主要目标是要为中国及非中国的知识群在场有与非实体主义的研究上建立沟通的桥梁。

2003  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四个新分会于本年上半年成立:
1) 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及艺术学院院长刘永福教授组织及领导的中美场有哲学研究学院,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在刘永福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及陕西哲学协会会长赵馥洁教授的领导下,西安地区的学者与哲学家筹办成立陕西场有哲学学会。
2) 由丹麦奥胡斯大学〔University of Aarhus〕研究员耶士培·加斯代尔博士(Jesper Garsdal)组织成立的北欧场有哲学学会,创办会员包括来自丹麦、芬兰、挪威及瑞典之学者专家。他们组成地区协调理事会,专责筹划学会的进一步发展。
3) 由俄罗斯鞑靼斯坦喀山〔Kazan〕国立技术大学哲学系主任弥敦·苏卢独蒙教授(Nathan M. Solodukho)组织及领导的俄罗斯场有哲学情境研究〔situational research〕中心,共有19个会员,主要为科学家与及学系的领导。他们把「情境方法」设置于场有运动的大架构内。
4) 在韩国首尔西江大学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及韩国哲学学会会长郑植严教授(Jung Sik Um)领导的筹备委员会的努力下,韩国场有哲学学会正式成立。

2004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澳洲悉尼新南韦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哲学学院协办之「第八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7月17日至23日在新南韦尔斯大学校园举行。

2005  唐力权教授从美国美田大学荣休,获美田大学授予「荣誉教授」及「研究教授」职衔,并继续担任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所长。

2006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凯瑟琳布洛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哲学系协办之「第九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8月21日至26日在布洛克大学举行。香港道教联合会赞助之道教哲学研讨会为是次会议之一个主要节目,香港道教联合会学务部主任汤伟侠博士出席了会议。

2007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圣约翰菲社学院〔St. John Fisher College〕哲学及古典研究系协办之「第十届场有哲学与非实体主义的转向研讨会」于6月22日至28日在圣约翰菲社学院举行。
唐力权教授应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主席汤伟奇博士的邀请,在11月22日至24日假香港教育学院举行之「第四届国际道教学术会议」作主题演讲,题目为 “Free Flow as an Ideal of Exemplary Excellence: The Centrality of Tong (Pervasive Penetration) in Daoist Cosmology and I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流动无碍』为卓越典范之理想──道家宇宙观及其实用涵义中『通』的中心性」。

2008  唐力权教授于2月26日抵达香港,应香港道教联合会之邀请,主持一系列以「从一个新道家的观点看中国哲学的特质」为题的公开讲座。第一讲于3月2日在香港大会堂举行,在4月底完成有关系列的讲座后,唐力权教授再次接受香港道教联合会的邀请,以其重要著作《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序论》为本,开讲场有哲学,并以「道学茶叙」名此讲座,免费于网上公开直播。与此同时唐力权教授接受汤伟奇主席的邀请担任圆玄学院宣道部顾问。
在香港大会堂开讲期间,唐力权教授应香港教育学院的邀请对该校中文纟的师生作了一次以「中国文化与心灵」为题的演讲。

2009  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香港道教联合会及圆玄学院协办之「第十一届场有哲学研讨会」于8月20日至23日在香港圆玄学院举行。
唐力权教授应四川成都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之邀请,在香港道教联合会学务部主任汤伟侠博士以及圆玄学院宗教及文化发展委员会委员吴景景博士陪同下,于12月6日至10日到四川大学主持了三场有关场有哲学的讲座。

2010   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及圆玄学院联合主办,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及香港道教联合会协办之「第十二届场有哲学研讨会」于7月27日至8月1日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大学北苑宾馆举行。
场有哲学基金有限公司于7月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以推广及宣扬场有哲学与其他非实体主义思维模式为目标,是一间非牟利及获香港政府许可的免税组织。由场有哲学基金赞助成立之场有哲学研究院也随之成立。研究院为基金的行政及中心组织,专责筹划及推行基金赞助的教育、文化计划与活动。唐力权教授获选任场有哲学基金董事会主席及场有哲学研究院院长,而汤伟侠博士则担任基金董事会副主席及与吴景星博士共同出任研究院副院长。12月18日,场有哲学基金有限公司暨场有哲学研究院成立典礼隆重举行,当晚并举办了庆祝晚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