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江澎
释义

唐江澎,男,1963年5月生。1980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研修班毕业。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无锡市惠山区政协副主席(兼)。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江苏省“333”科技、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兼职导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校本课程开发”领题人,教育部人事司“特级教师”专设课题资助对象。还担任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与中学关系研究”课题级全国成员校语文学科课题总协调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编写与特约审读工作。

主编17本书,参加编写大学、中学教材及中学教育类书籍45本,超过300万字;近三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1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一、工作简历:

1977.3—1979.7 陕西洛南县灵口中学读书

1979.8—1980.8 待业、自学

1980.9—1986.8 陕西洛南县中学任教高中语文

(期间自学电大课程,并于1985年7月获中文大专学历)

1986.9—1988.8 陕西教育学院大专起点中文本科进修班学习

1988.9—1993.12 陕西省洛南县中学任教高中语文

1994.1—至今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工作

先后任教科室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期间参加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于1997年10月结业。参加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校长研修班学习,于2001年5月毕业。

二、个人格言:

战胜自我

把一生交给海,交给前言的航线

三、主要论文、论著:

专著《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编写第十章),被确定为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第二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九届全国教育书展优秀奖。

丛书《中学生悄悄话系列》(10本,任常务编委),获第三届全国教育书展三等奖。

教育作品《啊,人!》,获上海《解放日报》、《语文学习》社举办的“今日师生情”国际征文比赛一等奖(大陆获一等的教师作品1项)。

论文《个性:在校本课程中生长》,获《中国教育报》“改革和发展中的基础教育改革征文”一等奖。

论文《构筑现代化人才的道德基石与精神支柱》,获江苏省第四届“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一等奖。

论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研究》,获江苏省第七届“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一等奖。省教育学会2001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论文《为了创新意识的萌发》,获江苏省重点中学2000年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论文《我的专业发展历程》,教育部主办的《人民教育》杂志2002年第6期“新星舞台”栏目发表,同时配发华东师大、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专家的评论文章。

四、主要荣誉

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人民教师”奖章。(1993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评定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2000年)

江苏省教委授予“红杉树优秀园丁银奖”。(1996年)

无锡市教委授予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1997年)

无锡市科委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

五、主要研究领域、成果及影响

1、 领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课题,起步于1996年,在国内领先,着力构建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新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经验在全国推广,被誉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源地。

“校本课程开发”课题被确定为教育部“十五”重点研究课题,获2万元经费资助。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999年10月以锡山高中为现场召开“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重点介绍省锡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

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从实践层面上支持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形成,对课程决策由中央集权走向“三级”分权起到奠基与示范作用。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计划”,正式由“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在全国实施。

研究成果在全国教育类核心刊物《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等处发表,专著《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参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主编)出版。

《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多次刊发长篇通讯介绍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近年来,学校年均接待前来学习、参观的人数5000人左右。

参与起草教育部课程改革重要文件《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领题研究的“校本课程学分制管理”课列入“香港华夏教育基金助项目”。

领题研究的“课程成本”课题“香港华夏教育基金助项目”。

2、研究“语文体悟教学法”课题,受到国内及香港教育界的重视与好评,补教育部确定为特级教师专设课题并获专项经费资助。语文教学经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在江苏省及全国多次重大的语文教学活动(如,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汇报会,江苏省中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研讨会,全国语文新教材实验区课程与教材改革研讨会)中,均以观摩课的形式展示、介绍“体悟教学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确定为语文教改的先进典型和重要经验,向全省推广介绍。

根据教育部有关部门安排,向香港校长赴大陆教育考察团开出观摩课《与朱元思书》,被誉为“继承民族语文教学传统、体现人文精神的质素教育经典课”;出席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3会,并宣读论文《体悟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王建军发表的研究论文《体悟教学的教育意蕴》,认为“体悟教学法”实现了研究视角的重大转变,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性研究的重要价值。

在全国10余省市作专场报告、开公开课,在苏浙沪闽百校语文年会上作专场学术报告 多场并开观摩课,受钱梦龙等专家高度评价。近年来,还应邀至省内外部分高校、中学作学术报告40余场。

核心刊物《中学语文教学》介绍“体悟教学法”的研究论文,《江苏教育报》、《无锡教育》也已于2000年以专栏形式连续介绍。

“中学语文体悟教学法”被确定为特级教师专设课题(江苏共4项,中学语文1项)。

按照以“以能力为序,以大纲组材”的方法形成教材序列正式出版。

参加全国义务教育初中、高中语文新教材编写,被定为语文教材核心编委。

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约请,担任全国义务教育初中语文8种教材的这审阅工作。

3、参与研究“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关系”课题,在综合命题技术、作文评介等方面取得成果,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教育部于珠海召开的高考试题评介会上,提交的论文受专家重视,代表专家组向大会作语文学科试题的评价报告,开创了中学语文教师作大会评价报告的先例,一时备受关注。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也采纳了《评价意见》的若干命题建议。

研究“高考命题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被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十所成员校代表推为课题总协调人,该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连续多年应江苏教育电视台约请,作“高考走向与复习建议”的专题报告并在“名师热线”节目接受考生咨询

发表《冰山初见,以窥堂奥》等论文,在国内较早对综合命题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受课题组托研究“高考作文发展等第”课题,完成专著并由珠海出版社出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副处长、高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张伟明撰写序言,称此书是“国内率一本研究高考作文发展等第的权威性指导用书”。

2010年12月,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召开唐江澎思想研讨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