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搪瓷壁画 |
释义 | 搪瓷壁画是现代壁画新工艺。把传统的搪瓷工艺用于壁画制作,发挥搪瓷工艺的材料性能特点,形成壁画的独特艺术效果,具有不变色等耐久性。搪瓷壁画是陕西所首创。 特点艺术搪瓷源出于玻璃装饰金属。公元前13~前11世纪,美锡尼的金属工艺品中出现最早的珐琅装饰。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烧在青铜器上的嵌丝珐琅和无丝珐琅。11~15世纪陆续发展了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等。中世纪时很多金属制品都用珐琅装饰成工艺品,甚至连兵器、马饰和家用器具都以珐琅装饰。中国宫廷中桌椅、床榻、挂屏等,以及法国封建庄园的室内天花板和墙壁上也用珐琅装饰。16世纪后,越来越多的陈设品开始用珐琅进行装饰。 种类艺术搪瓷一般按制作方法分为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画珐琅、透光和镶包珐琅等。 嵌丝珐琅 又称掐丝珐琅、嵌线珐琅。把金属扁丝弯曲成图案轮廓焊在金属坯件表面,形成纹样空穴,填入彩釉料,烘干后烧成、磨光而成。是艺术搪瓷最早盛行的一种。中国珐琅工艺以嵌丝珐琅为主,以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的蓝色调釉制品尤为著称,世称景泰蓝。 剔花珐琅 又称錾胎珐琅、凹凸珐琅。在金属坯件表面錾刻、凿槽、挖穴,剔成凹坑,留出凸露金属丝,或用模型铸出凹坑图案,然后于凹坑内填入珐琅釉,经烧成、磨光而成。适用于稍厚的紫铜或其他金属坯件。11世纪起在西欧盛行剔花珐琅,在中国也有发展。 浮雕珐琅 又称浅雕珐琅。在金属坯件表面雕刻形成层次高低的浅浮雕,以透明或半透明珐琅釉填平,烧成后珐琅釉厚薄不同,透过釉层,显现浮雕图案。13世纪后期盛行于意大利,并流行到西班牙、德国等地。在中国常用在银坯上,制品称为银蓝。 画珐琅 又称里摩日(法国画珐琅著名产地)。在金属坯件上先涂烧均匀的淡色釉,再用白色或其他不透明色釉勾出图案轮廓线,然后着上彩釉,各色釉料间不用金属丝分隔,而是将相邻色釉烘干再上另一色釉防止串色。画珐琅始于15世纪中期。以16世纪法国里摩日工场制作的有立体感的灰色调画珐琅最为著名。中国17世纪末的广东珐琅属于欧洲传入的画珐琅,又称为洋瓷,中国北方称其为烧瓷,南方称其为烧青。 透光珐琅 又称透明珐琅、镂空珐琅。把金属扁丝相互焊接组成透空框格或在金属坯件上镂空穿透,用云母或铝、铜片作为托片,填入珐琅釉料,烧成后除去托片,磨光产生似镶嵌彩色玻璃窗户的效果。14世纪始于法国。 镶包珐琅 又称镶嵌珐琅。在圆雕和深浮雕的金属坯件上嵌涂半透明或不透明珐琅釉料,然后烧成。14世纪末至17世纪时在欧洲广为流行。 其他珐琅 各种艺术搪瓷制作方法有时在金属坯件上混合使用。例如中国在嵌丝和剔花珐琅器件上留出部位再加工成画珐琅,称锦地开光。日本在嵌丝珐琅制作时分多次局部填烧珐琅釉,每次烧成前取下掐好的金属丝,形成没有丝的嵌丝珐琅,具有画珐琅与嵌丝珐琅之间的艺术效果。20世纪中期,中国还应用喷花和绘画技艺,在钢板坯件上制作成绘画艺术搪瓷和镶拼大型艺术搪瓷壁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