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塘边村 |
释义 | 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塘边村位于郊尾镇西南部,与染厝、伍狮、阮庄和枫亭镇山头村毗邻。背依大帽山,地势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呈梯级下降,海拔45米。明清时,分为塘边和乌石岭两个村,属慈孝里。民国时,与伍狮合为伍塘保属慈孝乡,1952年3月,设塘边乡,属郊尾区。1956年6月,并入庆和乡。1958年9月,与染厝划出南埔自然村,设塘边大队。1984年底,改为塘边村,下辖南埔、突进、乌石、斜厝、民新、后井、洋面和蔡厝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塘边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中精力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实施科学的耕作制度,注重水稻选育,粮食获得丰收。塘边是乌龙岭龙眼的故乡。清代,乌石岭龙眼为宫庭贡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重视龙眼生产,乌石岭龙眼也身价倍增。 2、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洲湖镇塘边村概况塘边村距安福县城30公里,背靠青山秀水,环境幽美。村内的古民居群,展现了明清建筑风格,池塘星罗棋布,古村绿意盎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八栋屋”是老大刘致美所建,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巷道由青石板铺就,房屋正面有两个大门,室内装饰兽禽花卉、戏剧人物故事,或雕刻或彩绘,内容丰富,工艺精美。 “大夫第”是弟弟刘继美所建,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正房门楣横镌“大夫第”三个楷体大字,其上嵌戏剧人物故事石雕,屋内有三个藻井,柱础、雀替、隔扇、窗棂皆以鎏金木雕装饰。 建筑特色塘边村不靠山,不临河,地处丘陵盆地,整个村庄主要由东边、西边两部分组成。居中四顾,村庄是一个圆形。西边是村的中心,也是一个圆形。村中,10多口大水塘连接成片,供饮水、洗涤、灌溉之用。塘岸用块石和条石砌就,岸边细柳拂水,可供憩歇垂钓。民居沿水塘四周而建,布局合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风平水静时,村落屋宇,翠樟古柏,天光云影倒映水中,美似画图。文明坊“群落”石柱有珜曰:“池临户处观鱼变,柏绕堤前引凤飞”,就是生动的景观写照。 塘边人耕读立萁基,崇商重文,村庄成圆形格局,它既非地域所限,也不是设计者标新立异,而是与传统的家商文化有关。自在古以来,商人相信“商家大门不朝南”的戒训,因为商属我金,南方属火,火能克金,那是不吉利的,必须回避。村庄成圆形布局,不管是单幢民居还是“群落”民居,大门的朝向位置便于选择变换。从现存的古民居看,大门的朝向是多方位的,有民居故意把大门开得偏斜,或用屏墙,照壁挡着,都是为避开正南方向。虽然也有民居大门朝南开,那也是在“群落”高墙之内,或有其他原因 。 对于塘边村的圆形还有一说,因其地形为“珠形”,又有“乌云罩珠”之势 。珍珠为圆形,是象征珍贵高雅之物,民居沿珠而建,居民自然是身居宝地了,所以有“趋时尚中之灵,安身立命之道”的说法。塘边人素来关注“来龙去脉”,古时就村东和村西建起了土堤和石堤,扼守两端,把守“龙脉风水”。专家们说,塘边祖先对村庄的选址、定位、规划、布局是颇费心思的,力图体现出天道 与人道,自然 与人为相类相通的“天人合一”、亲和自然的价值观、审美观,同时也浸润着“耕读固本,家商发家”的家商文化底蕴。 经济发展塘边村400多户一概姓刘,系出西汉长沙王发,家谱上称之为长沙刘“与本县西乡茨溪刘氏同宗同祖 ,后汉乾佑末(950年)由中书舍人刘景洪徙塘边开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塘边虽然地域宽阔,土地充盈,聪明的塘边祖 先并不守土自慰,他们精明练达,锲而不舍,走家商耕读的小家经济务本发家之路,使子孙兴旺发达。到南宋期间,塘边村就有一定规模,生活富余,财主绅士不乏其人,令乡人刮止相看。十四世孙刘士信,足智多谋,富甲一方,远近闻名,人称“刘十万”。到了他的儿子刘瑞子这一代,更是富满州县、闻名遐迩。1264年,有永新县毛贼黑伯,纠集百余匪徒,夤夜突袭塘边,动力劫刘家,刘瑞子闻讯携家眷逃命时在墙上留言:“有为我报斯仇者,当得吾家产一半。”果有当地好汉李台山响应,他用文武两手,虚实两招,设下计策,以少胜多,使不少毛贼落入圈套,或被擒获,或被击毙,保隹了刘家财物。刘瑞子果不食言,将一半家产偿给李台山等,计分得租米5700余担,楼房祠宇佃庄百余所,金银1300余年,由此亦可见刘瑞子家财之巨。 塘边人经商,初盛于宋元,辉煌于明清。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显现活跃,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塘边人经商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氛围。本省的吉安,赣州以及袁州等地,是他们经商的老根据地。尤其在吉安,明末清初,塘边人开的商的铺店号可以连接成一条长街,食油业、典当业几乎被他们所把持。清雍正年间,塘边富豪刘克绍在永叔路开的“同源金号”乃“望郡”首家,其资本无他号可抗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塘边商人视野更宽,观念更新,弃家从商,外出赚钱者更多,家族邻 里,相互带动,商户之家,子孙相承,商人不仅遍及湘、鄂、桂等邻省,还远涉到大西南边地直至东南亚。明末至清初,塘 边人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宜良等县开发盐产,经营盐业的商户达40多家,商人有数百之众,在云南临安府经营百货绸缎 布匹的商人遍及各州县。“塘边老表一把伞,走到外地当老板”,塘边商家是当时“江右帮”商业集团之一。 3、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塘边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西南部,地处湄洲湾北岸礼泉半岛,东庄镇东南部,与月坑村、栖梧村毗邻。 4、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行政区域名称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位于龟湖塘岸边,故自宋代以来即取名“塘边”。村中有一古迹,名叫“龙泉岩”,亦名“塘边岩”,据乾隆版《泉州府志·乐善传》记载,宋末元初,祥芝大堡慈善家刘君辅曾捐资重修。现塘边村中尚保存一座宋代建筑风格的石塔,可见“塘边”地名由来已久,且富有文化内涵。宋代,济阳蔡氏迁居于此。以村落频临龟湖塘,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称“龟湖”为“龟水”,取“龙渊”为“塘边”雅称,该族也因此称为“龙渊蔡氏”。据清代《龙渊蔡氏族谱》记载,明宣德四年(1429年),塘边蔡谦德去世,宝盖山隐士赵复为之撰写墓志铭。开篇即提到:“(蔡氏)先世由光州入闽,居泉晋江之南龟水龙渊。” 明代,林氏九牧二房锦马宗支二十三世西庵公迁居塘边,成为塘边林氏开基祖。相继开垦下东头等地,新开发的地方演变成为角落地名。 塘边村民利用当地资源,挖土烧制砖瓦,“塘边瓦窑”远近闻名。自明代开始,“瓦窑”演变成为一处新的角落地名。如清代《龙渊蔡氏族谱》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塘边蔡嘉胤夫人去世,即安葬于“瓦窑边”。 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系石狮市宝盖镇五大建制村之一,位于石狮市宝盖山西麓、龟湖塘的东畔,东与塘后村交接,南与长福村交界,北邻松茂村,是石狮市规划建设的市区域中心,宝盖镇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居民点塘边村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村680多户,总人口2700多人,16个村民小组,分为七个片区。住宅区域楼群林立,并按规范开发建设一个新村小区。 交通运输村里的主要交通道路按规划有数条,从东到西、从南至北主干道贯穿全村。 历史渊源塘边村归属晋江县管辖,古称泉州南门晋江二十四都龙渊村。塘边村始发于宋朝年间,蔡氏、林氏基祖陆续徙居迁入塘边繁衍。宋朝年间,塘边人就利用地下土资源,建造瓦窟烧砖瓦,经营建筑材料。到清朝年间,瓦窟发展已成规模,把塘边村的经济发展推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当时塘边村有“小台湾”及“金上浦、银塘边”的称誉。塘边村现留有明代、清代古民居20多座。寺庙“本觉堂”尤其名闻遐尔,是县级宋代始建寺庙的文物保护之一。村落中的蔡氏祠堂、林氏祠堂、古井和各房的祖厝交融出村落的古建风韵美丽。 经济状况随着改革开放,村民纷纷举办工厂、企业,全村现已有工厂、企业30多家,农业项目仍有部分村民种植蔬菜、养猪、养鸭等,社会总产值超过一亿元,企业总产值八千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 乡风村貌随着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塘边村的村容村貌逐步完善,村间道路铺设水泥路,路边栽树绿化,组建环卫队伍,每天打扫卫生,绿化美化环境,将来塘边村的村容村貌会更加完善美好。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工夫,发挥兵、青、妇、老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5、广东省普宁市池尾街道塘边村池尾街道塘边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普惠高速公路和揭普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在区内设立大型互通式出入口。区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环市南路、国道324线、广达路等市政道路、池尾收费站,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供水、供电、排污、绿化、路灯等均按市区规划、建设,具有较高的乡村品味。 全村人口约3.6万人,占池尾街道的12%。 6、浙江省衢州市东山市新塘边镇塘边村塘边村是地处浙赣两省交际村,2007年经村规模调整由原塘边、姜坂、道塘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有911户,总计人口3005人,有26个村民小组组成,党员75人,预备党员4人,全村总面积12626亩,现在耕地面积2402亩,山林面积4115亩,现有村三套班子7人,于2009年以创建“满意乡村”为载体。 为美化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投资23万元,完成了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和添加了健身器材和篮球场建设,全村总投资98万元,启动安装自来水工程,全村83%的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大力开展村民房前绿化建设,在村主要干道和村民房前进行了绿化,在2008年被江山市评为“市绿化示范村”称号。 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全面建设小康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人才等优势,用好现有的优惠政策,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7、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江街道垫塘边村兰溪市兰江街道垫塘边村现有农户123户,人口347人,全村耕地面积314亩,山地近3000亩。垫塘边村原先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由于缺乏优势主导产业,经济比较落后,村集体和村民都比较贫穷,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1992年由原村党支部书记从浙江省农业科技博览会上引进300株日本砂子桃试种,砂子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至2006年底全村112户从事砂子桃生产,砂子桃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2006年全村农村总收入254.78万元,仅砂子桃一项就收入167.5万元,占总收入的65.72%;全本人均纯收入4080元,从砂子桃产业中取得人均纯收入2644元,占64.8%,村民经济条件和生活大为改善,是远近闻名的砂子桃专业村,砂子桃产业并向女埠、黄店等镇乡街道辐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