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汤王陵
释义

汤王陵汤王陵位于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处”,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今具无存。

简介

汤王陵坐落在曹县城南10公里的阎店楼镇土山集村西,东距菏商公路约3公里。现存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陵前现存有明、清两代的“重修汤陵碑”。商汤,子姓名汤、名履,又名天乙、大乙、武汤、武唐、天一场等,史称“汤有七名”,他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是仁者之君,如《史记·殷本记》载,一次成汤外出游猎,见有人张网捕鸟,那人还祝祷说:“原从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网中。”成汤听后认为太残忍了,便让那人撤出三面之网,并祝祷说:“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不听话的就进入罗网。”这就是“网开三面”成语的由来。商汤因仁慈而赢得天下之心,孟轲说:“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商族在他的治疗下,人心安定,生产发展,势力日盛,终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朝,定都于毫。

记载

毫地所在,历来有争议,如今多数学者同意王国维的《说毫》之论,即在今曹县境内。其具体方位,据《克州府志·古迹志》载:“故毫城在县南20里曹南山之阳。其旁为蒙城。”《曹县志·疆域志》上又载:“在汤陵东南三里,一曰景薄,一名北毫,即此。”如是说,当时此地是商族的重要根据地,那么曹县一带留存有商村、盘庚村、盘石镇等村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史载“汤革夏命”后,在位三十年,死后葬于土山(曹县山)之阳。陵前有汤庙,配有东西庑、前殿和大殿,十分壮观。宋皇右四年、元延右五年、明宣德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万历九年,曾多次重修,但后来均毁于战火、水患之中。

汤王陵虽几经沧桑,仍不失为商场都毫于曹县的重要历史依据。

汤王陵位于安徽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处”,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今具无存。民国25年(1936)辟为 “汤陵公园”,园内广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径通幽。

现存

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高6米余,周长近60米。墓冢前竖“商成汤王陵”石碑,墓南一棵500余年树龄的黄楝树生长顽强,历代重修汤陵碑刻,由于战争破坏,仅存清代康熙12年(1681)和乾隆36年(1771)“重修汤陵碑记”立于左右,记录了历次维修汤陵的情况。园内古树、寝陵、墓碑,构成了帝王园林特色。

汤王简介

汤氏,原出子姓。成汤后裔。封地中山。望出范阳。 皇帝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生二子:长玄嚣,次昌意。皇帝崩,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颛顼帝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娶简狄为妻,生契。契佐夏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为司徒,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并赐姓子氏,是为成汤始祖。

迨契十四世孙,子姓名履,又名天乙,乃夏朝方伯是也。至夏末成商族领袖,专管征伐之事,普施仁政。惠泽人民,因受拥戴。时际暴君夏杰失尽民心,有贤臣伊尹择明主而佐辅,如是,方伯亲率商军逐夏杰于南巢。取夏之天下而代为王,以毫(今山东曹县南)为国都,定国号曰商。及薨,庙号成汤。子孙其中有一支以号命氏者,是为汤氏。

商汤乃殷商开国之君,即成汤拥有天下后之号。商汤(公元前1766年)传位至帝辛时,朝政日衰,终被周武王所灭,至此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在武王灭商时肉袒投诚,周公旦二此克商后,对子启于宋(河南商丘),治理部分商朝遗民。传至公稽、丁公、乃至公偃,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昌,昌生隆,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其祸及,改子姓为汤。

修建历史

汤陵公园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 汤王陵

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科:“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一个个高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

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战火的时候到了,巫师们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 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修建汤王陵公园。

汤王陵公园是后人为纪念成汤王而建。林木荫森,“商成汤王陵”黄土圆丘,下砌条石围护。墓前重修成汤王陵碑是1998年所立,龟趺和碑身的花纹雕刻都很粗糙。不远处有棵干枯的古树,旁边两通石碑都已磨损严重,碑文难以辨认。

修建意义

商汤在商城统治了十三年,死后葬于今山化乡邙岭上地蔺窑村北。冢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边长25米,顶部略呈

汤王陵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2亩左右。汤冢西原有祭殿,即伊尹放太甲地桐宫,俗称汤王庙。庙西有汤王池。后来发大水,汤王庙被冲毁,檩梁等木料被雨水飘到汤冢西沟内,人们认为是汤王地英灵,看中了这条沟的风水,就在沟内建了汤王庙,沟以庙命名为汤王庙沟,后成村落。 因沟内有泉水溢出,名曰汤泉,村名也称作汤泉沟,现名汤泉村。成汤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后人用多种方式纪念他,有些地方还建有纪念冢。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的汤冢,是他的真正葬地。唐朝史学家张守节考察了多个汤冢,在《史记正义》一书冢说偃师的汤冢,“近在桐宫,盖此是也”。

商朝自成汤以后,在偃师商城又传了九王,历时230多年。古代人很重视对宗庙和祖先的祭祀。按照成汤建立商朝的功绩和商城的位置,他的后人把成汤就近葬于商城附近的偃师市山化乡邙岭上,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可能把他的尸骨葬于远离都城的其它地方。张守节说偃师的汤冢,是成汤的真正葬地,是有道理的。

考古发现

考察

在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耸立立着一座高大的陵墓,3600年前,一位仁德君主就被安葬在这里。这位君主,就是以“成汤革命”著称的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各地多有汤陵,而成汤真正的葬身之地又在那里?清代著名经学家和方志学家孙星衍曾根据文献中有关记载,采用逐个辨析的方法,考证出偃师汤陵是成汤的真正葬身处,其他如扶风汤陵、宝鼎汤陵、虞城汤陵、商丘汤陵、亳州汤陵等,都应是纪念性的墓冢。

据晋《太康地记》 “尸乡南有亳坂,东有城,太甲所放处”这一记载,孙星衍认为,虽然文中没提到偃师和汤冢,但尸乡在偃师,伊尹“放太甲”的地方为桐宫,桐宫近汤冢,意思也就很明白了。唐《括地志》也提到:“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冢,近桐宫,盖此是也。”北宋 《太平寰宇记》则说:“偃师县汤陵坑在县东北山上八里。”明《一统志》也说:“成汤陵在(偃师)县东北山上。”孙星衍认为,偃师既是商都西亳所在地,则汤的埋葬之地亦应在此。

当代历史学家蔡运章认为,成汤灭夏后建都偃师,且在此为帝王13年,死后理应埋在都城附近;汤的后代有八九人在这里为王,为祭祀方便,也不应将先王埋在与商都之初的西亳毫无关系、且远离都城的商丘、虞城、亳州、扶风、宝鼎、曹县等地。此外,1947年,人们曾在汤王陵前3米多深的地下发现的石马、石羊,很可能是汉、唐以

来重修汤王陵的文物遗存。

1983年春

,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尸乡沟发现了3600年前的古城遗址——商都西亳城。它是我国考古发现的商代遗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文物遗存最丰富的一座商代都城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1983年世界17大发现之一。这次考古发现,使一直争议较大的成汤埋葬地也水落石出,位于偃师蔺窑的汤王陵是成汤埋葬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惜的是,汤王陵在“文革”中遭到了一次大破坏。1971年冬,位于村北1公里处,长20米、宽18米、高7米的陵墓被平毁。据说墓土是从外地运来的,土质黏而硬,最后只好动用炸药,断断续续花了1年多时间才告“竣工”,但陵墓原址还是比周围地面要高出一些。好在几年前,蔺窑村人按原来的大小丈量出陵墓具体位置重修陵墓,汤王陵墓如今又恢复了其高大宏伟的原貌。

2002年3月

,在纪念商汤建都西亳36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认为──3600年前,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西亳,即今河南偃师市尸乡沟建立了商王朝的第一个国都,成汤王的陵墓就在距西亳不远的邙山岭蔺窑村北。

历史功绩

爱民如子

商汤王是商朝的开国帝王,他姓子,名履,是契的第十四代子孙;契是虞舜的内政大臣,他的出生也有一段传奇:据说契的母亲简狄是帝喾的次妃,有一天与二人同行至河边,见天上飞来一只黑鸟,掉下一个蛋,简狄把蛋捡起来吞进肚里,因而怀孕,生了契。这不足为奇,如耶稣之母──玛丽亚无夫而生耶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情形。契长大后帮助禹治水有功,到了帝舜的时候,任命契为司徒,令他施行五教(五种教人的方法),来教导老百姓做人的道理,于是封契于商,赐姓子;这就是商朝的始祖。 汤王陵

爱护自然

商汤的本性很仁慈,不但爱民如子,就是对飞禽走兽也一样爱护。有一天他出巡视察百姓疾苦,于野外见猎人张起四面的罗网来捕捉禽兽,并且口中念念有辞地祈祷:「无论是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或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都到我的网里来。」汤听了之后就说:「噫!这太过份了,这不是想一网打尽吗?」于是汤王为禽兽除去三面网,而祝愿说:「想要往左的就往左,想要往右的就往右,要往上的就往上,要往下的就往下;随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业障所致,无可遁逃,就进入我的网吧!这也是自投罗网,无可奈何!」四方诸侯听到了这个消息,都很欢喜地说:「汤王的圣德真是到了极点,连禽兽都这么爱护,真是圣君呀!」于是纷纷自愿来归顺,前后总共有四十六国之多。当时夏朝的桀王是个贪酒好色的君主,拿人命当儿戏,又时常剥削人民的劳力,使人民农事废弃;最后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对桀痛恨到了极点。于是汤乃顺天命,应人心,讨伐夏桀,诸侯归服。汤践天子位,平定海内,是为商朝。汤用伊尹为宰相,辅助国政,政治清明,天下大治。

勉励自己

商汤王在自己洗脸的盆上刻了几个字,所以每天都能看见这几个字,用以勉励自己,这几个字说:「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茍日新就是说,我每一天都要自我省察、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一问自己对人有没有什么害处,有没有什么益处;我这一天做的是善事多,还是恶事多?这样检讨自己,这叫茍日新。日日新就是说,我不单只有一天这样做,我天天都要这样检讨自己。又日新,我每天不忘检讨自己的功过。他又说过这么一段话:「朕躬有罪,毋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他说:「我是做君王的,有时我也会胡涂,做错事,犯了罪;可是不要因为我有罪,就令我的老百姓吃苦头,跟着我招罪,受果报,不要把我所造的罪业加到我的老百姓身上。而我的人民要是有罪,这不是他们的罪,是因为我没有尽上教化百姓的责任,没有把他们教化明白了,所以这个罪是在我的身上。」这就叫「克己复礼」,这就叫「天下归仁」!

他能这样以众人的罪为自己的罪,自己的罪要自己受,众人的罪也自己受;以老百姓的身为身,以老百姓的心为心;他能代天宣化,为国教民,以德服人,不用力量来压迫人,可说是一个既民主又自由的帝王。因为商汤王有这种德政,所以他的子孙才有六百多年的朝代。他在位有十三年之久,留下甲骨文。一般历史家认为,甲骨文是中国用文字记载历史的开始,是最可信的,所以商朝以后的历史称为「信史」,研究历史学的人都很重视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