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谭天度故居 |
释义 | 谭天度故居谭天度故居,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岗头村委会七社村,建于清代,属岭南特色的砖瓦结构民居。2001年10月,谭天度故居被高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由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申报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现况在高明明城镇,一对母子默默守护谭天度故居长达半个多世纪。如今,老母亲已经过世,只剩下儿子一人继续守护,他的名字叫谭芳,今年65岁。谭芳说,只要自己活一天,就会在这里继续守护,为前来参观的人当讲解员。 简陋故居仅剩书房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明城镇岗头村委会七社村的谭天度故居,只见故居周围都是砖瓦平房,参天大树下是齐腰的野草,四堵一米高的矮围墙,围起了120多平方米的谭天度故居。故居建筑为典型岭南特色的老宅,青砖外墙,白色的内墙和黑色的门窗对比鲜明,深褐色的木椅及木制家具完好无损,虽有几分沧桑,但依稀可见当日的风采。 据谭芳介绍,如今仅剩的这间房只有十多平方米,里外两间,当年是谭天度的书房。 屋里没有通电,由于长期门窗紧闭的缘故。据谭芳说,里面东西不多,但都很有意义。有些物件是他辛辛苦苦从外地找来的。 母子守护半个世纪 按宗谱称呼,谭芳的父亲谭劲生是谭天度的侄子,他们家与谭天度家仅一墙之隔。作为该故居惟一的守护者,谭芳和往常一样,每天早早起床,将故居前的院子打扫干净,给院里的花草浇水。凡是造访这里的人,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清雅肃穆。 算起来,谭芳已经守护谭天度故居30多年了,在他之前,一直由他的母亲负责这项工作。谭芳介绍说,他的母亲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嫁到谭家,当时,谭天度27岁,就在这一年,谭天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事务繁多,很少回家乡。直至上世纪50年代,谭母开始管理谭天度的旧居。 据介绍,谭天度的四名子女在国外居住和生活,在他的印象中,母亲常常小心翼翼地打扫谭天度的房间,擦拭桌椅,清理屋前屋后的杂草。30多年前,谭芳也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到村里和母亲共同承担照料这间故居的责任。 谭芳说:“十多年前,叔公有一次回到故居,当时,叔公拉着我的手说:‘你一定要好好看管这间老屋’。”2001年谭芳的老母亲过世,谭芳便开始独自看守故居。 列为区级保护单位为了重现故居昔日风采,多年来,谭芳一直为故居修葺工作忙于奔走。2000年,谭芳向佛山和高明两级政府提交有关修葺谭天度故居的报告并获得批准。期间他不辞劳苦,花费自己大部积蓄数万元,踏遍肇庆、开平、恩平等地,并数次远赴广西,四处寻访谭天度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为故居修葺工作搜集材料,之后,他又将收集回来的材料交给了相关部门。2002年2月,谭天度故居修葺工作正式动工;2003年,谭天度故居被高明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义务讲解员及景点守护者,谭芳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够修复叔公出生时的卧房。因为早在1961年,明城遭遇洪水,谭天度书房一侧的卧房在近两米高的大水里坍塌了,谭芳担心仅剩的一间书房也会倒塌。此外,他还希望在门前种多点花草,“这样,看上去更像个景点。他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青一代,能够来这里了解三谭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人物简介谭天度(1893—1999年),1922年春入党,是中共广东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参与了中共党组织的创建活动,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曾数度被捕入狱,充分表现了“宁倾赤血换新华“的高贵品质。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西江行政公公署专员,广东民族事务委员主任、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