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檀香寺
释义

檀香寺位于马来西亚槟城西南区峇央峇汝﹐距离槟城国际机场约 3.2 公里﹐只需十分钟的车程﹐就可抵达。檀香寺于1991 年落成。

檀香寺概况

寺名由来自有因缘:早年西藏的葛列仁波切 (Gelek Rinpoche) 在槟城开示《菩提道次第论》,梁嘉栋居士(寺院主持唯悟法师)为他作翻译,请求仁波切为正在兴建中的寺院立名。仁波切在巡视了建寺工地后﹐吩咐另外一位翻译员邱宝光居士列出中国大陆闻名的佛寺﹐好让他从中选出寺名,却没有一个名字符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写下了﹕ Temple of Fragrance of Sandalwood ,即檀香寺。由此,凡马来西亚檀香佛教福利会辖下的机构都冠上檀香二字。峇央峇汝佛教会也改为檀香佛教会。 1992 年梁嘉栋居士出家,剃于修静长老座下, 法号唯悟。法师出家以后更积极地投身佛教事业。大悲楼是檀香寺的第一期建设﹐当时除了大悲殿以外﹐还有幼儿园﹑视听中心﹑图书馆﹑办公室﹑素食堂等。很快的场地便不敷应用﹐于是便展开策划﹐筹建第二期的七层大楼。檀香大楼于 1997 年建竣, 1998 年开始陆续启用,全面投入弘法利生的工作。

大雄殿

大雄殿位于檀香大楼最高一层,走出电梯,经过长廊,进入殿中,一尊由樟木雕成的释迦牟尼佛,目光慈祥,静穆安详,镇坐于大殿中央,流露出佛陀慈悲的圣德,摄受和接引前来参拜的善信。

这尊二十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圣像面容端正庄严,身着大红袈裟,衣褶线条简敛,手结触地印,双脚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体现出佛陀悲智双运,福慧具足。触地印又作触地契、破魔印、惊发地神印、能摧伏印,乃表降魔之印契。其印相为左手或敛作拳,置于脐上,右手下垂,手掌向内,五指并伸触地,或覆于膝上;或谓以左手五指执袈裟之衣角。金刚顶莲花部心念诵仪轨(大一八 · 三○五上):「左拳安于脐,右羽垂触地。」膝为地大之意,在深秘表本有大菩提心坚固不动之义。触地则表惊发本有之心。据大唐西域记卷八载,释尊成道时,天魔前来娆乱,释尊以此印按地,即有地神踊出,证明释尊之福业胜德,天魔为之退散,故此印又称证成印、证诚印。又以此印能令诸魔鬼神、一切烦恼悉皆不动,故又称能灭毗那夜迦诸恶鬼神印。

大行殿

五楼的多元化礼堂内是供奉普贤菩萨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的大行殿。殿内的 大行普贤菩萨 ,头戴宝冠,结半 跏趺端坐于莲座上,六牙白象为座骑,身披璎珞,足踏莲花。菩萨手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悲悯众生之贫苦,以十大愿王指导众生。

普贤菩萨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普贤菩萨代表「行」,所以尊称大行普贤菩萨。菩萨以六牙白象为坐骑,表示菩萨性善柔和的大慈力,且具有大势力。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意喻菩萨恒以六度万行之因地,庄严无上佛果。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遍求法门要义,初参文殊师利菩萨,复游行南方,次第辗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

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此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项。普贤菩萨以此十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修此十种行愿之功德,于《华严经 · 卷四十》云﹕「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就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

大智殿

四楼女众寮房内的佛堂──大智殿,供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Manjusri Bodhisattva) 。菩萨昭示行者,当效法文殊菩萨的大智精神于菩提道上永不退转。文殊菩萨头顶上的发髻,代表菩萨所证的五种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结半跏趺坐于莲台上,代表清净无染;莲台下方为万兽之王的雄狮,手持如意,象征菩萨的智慧威猛,作无畏狮子吼,助佛弘化,并以智慧断一切烦恼无明,摧伏种种邪说、群魔,是大乘佛教中以智慧著称的菩萨,与普贤菩萨并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由于他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世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大悲殿

大悲殿是檀香寺的第一个佛殿,殿内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名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音译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菩萨;又名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菩萨观世音声,现千手眼,拔济诸有,实为累世修行时,见众生受苦无量,兴大悲愿,拔济一切。其慈悲为众的深切发心,更是普见于佛教各典章教仪里。如《悲华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于过去生修菩萨行时,宝藏如来为之立名:「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大愿殿

大悲殿后半部是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的大愿殿。地藏王菩萨,「地」表大地安忍不动之意,「藏」表深静密虑之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其名号正显发菩萨心地之果证。殿中的地藏王菩萨, 现声闻形,身着袈裟,头戴毘卢帽,左手持宝珠,右手持锡杖,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 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深切大愿﹐恒于六道中救度众生。

大愿地藏王菩萨,过去生时曾为国王,见到国中人民心性倔强,多造恶业 ,于是发大宏愿:若不度尽罪苦众生,令得安乐以至菩提,绝不先证佛果。《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中亦记载:释迦牟尼佛至忉利天宫说法时,曾殷勤咐嘱地藏王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直至弥勒佛降生之前,这段无佛住世的期间,须住化世间,教示六道众生,离恶向善,救拔得至解脱。秉广大愿超拔六道,大愿地藏王菩萨持珠擎杖往返六道,将留化世间,直到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