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滩头年画 |
释义 | 滩头年画的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从题材内容和品种来看,可分为神像(门神、财神和灶神)、吉祥如意、故事(戏文、仕女娃娃)三大类。 简介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产地在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隆回滩头镇。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为鲜见。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此画大英博物馆亦有收藏。2003年,滩头年画在北京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2006年6月,滩头年画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溯源自唐末发明木版印刷以后,民间年画运应而生,经宋、元两代的发展,至明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明末出现套印彩色年画,至清雍正、乾隆年间,以其不同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形成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为中心的两大流派,并逐步发展繁盛起来,达到极盛时期。据《邵阳地方志》记载:“元初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流行在江南一带的赵元帅像,就是邵阳滩头印的。”可见邵阳滩头年画的产生比其它地方要早。 传说明末有一长沙秀才王东元(外号:王猴子)夫妇为逃战乱来到滩头镇,利用这里纸品和印刷技术开办了年画作坊。生产出《秦叔宝.尉迟恭》(图6)《和气致祥》(图4)《老鼠娶亲》(图3)(俗称:老鼠嫁女)《麒麟送子》《五子登科》(图5)等10种年画,由贩纸商销往全国各地。清朝乾隆年间达到兴旺时期,滩头和顺昌(年画作坊)老板胡奇甫又绘制《桃园三结义》《白蛇传》《西湖借伞》《花园增珠》(图2)《西厢记》等十几种戏文故事类新品年画。民国初期,滩头年画达到全盛时期。 从滩头年画的《老鼠娶亲》画上刻有“楚南滩镇新刻老鼠娶亲全本”字样,称楚南不称湖南,为明代所产无疑。清嘉庆年间,滩头一带盛产五色纸,滩头纸被列为贡品,同时行销省内外,滩头木版年画由此遐迩驰名。同治年间举行国丧,曾明文禁令滩头印发“欢乐”题材的年画,可见最迟在同治年间滩头年画已相当发达。 繁荣民国初年是滩头年画的全盛期,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坊有二十多家,其中以“忠良美”、“生盛昌”、“和顺昌”、“正大昌”等较为著名。这些作坊除印刷年画外,还生产各种土纸与各种花纸。每年中秋过后,各家作坊即开始生产年画。大型作坊雇工十余人,小型作坊是全家老少投入制作。临近年关,滩头镇各家店铺的大批年画由画商批量销售往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北、江西、陕西等省,同时还远销泰国、越南、香港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年销售量高达七百多万张,居全国年画产地第三位。 滩头镇为何有如此发达的年画生产呢?主要有原因如下几点:(一)地处湘西南雪峰山余脉,这样一个既非交通要道,非文化重镇的小山村,但历史上是生产土纸的重要基地,而且质量较高,乾隆年间已被列为贡物,同时本地峡山口生产一种全国少有的岩浆泥巴,经过锤炼制成一种略带胶性的岩浆泥水,刷在纸上,制成印刷年画用的粉白纸(它也是制造香粉纸的原料),而且当地的泉水又宜于上色,这些都是年画生产的优越物质条件。(二)滩头镇属宝庆府管辖,宝庆曾是湖南四大木版印刷基地之一,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刻版、印刷工匠,这是发展年画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三)湖南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艺术渊源悠久,湘西素有贴门神之习俗,据《宝庆府志》记载:“节序正月一日为元旦,画神荼、郁垒(即门神),以御凶神”,此历史之根源。(四)由于滩头经济的活跃,为纸张生产和销售打通了渠道,宽广的销路也促进了年画的民展。 分类神像类滩头年画中的门神,始以神荼,郁垒画像作为门神。据秦叔宝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相传唐太宗患病,闻门外有鬼魅呼号,以告君臣,秦叔宝请与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乃命画工图两人形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袭门神以镇邪。”又传唐玄宗子病时命画工吴道子绘钟馗像,以打鬼和驱除邪恶。故滩头年画也就是随之增加了秦叔宝、尉迟敬德和钟馗的画像。门神有托货、广货和水货之分。托货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以神荼、郁垒和秦叔宝、尉迟敬德画像为主,广货销于广东、广西一带,因该地尊关羽“关公”、“关帝”,故广货的门神一般改为关羽画像为主,水货又称苗货,主要销往湖南的湘西地区和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门神以苗族英雄神像为多见。据研究中国民间年画的王树村教授考证,以苗族英雄神像为门神,全国为滩头年画独有。以画幅大小分,托货有托全、托半、托二、托四,广货有全甲、二甲,水货有水二、水四。 滩头年画神像类中的财神,以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帅)的画像为多见,宝庆民间多信奉道教,而赵玄坛则被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将赵公元帅的画像贴在门上,以求神庇佑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财源茂盛。 滩头年画神像类中的灶神,亦称“灶君”、“灶王。”《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现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传说旧俗夏历腊月二十三夜或二十四日,用纸马饴糖等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迎灶时,各家各户都要将灶神画像供奉于灶头或灶首,认为灶神能掌管一家祸福。 吉祥如意类滩头年画吉祥如意类中,有“和气致祥”、“子孙万代”、“年年发财”、“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样本,多是表现吉祥喜庆、寓意祝福等题材,反映人们追求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故事类滩头年画的故事类中,有许多人们熟知的《桃园结义》、《西湖借伞》、《珍珠塔》、《四美图》、《西厢记》、《老鼠嫁女》等历史故事、戏剧情节和神话传说。其中《老鼠嫁女》,我们看到尖腮细腿的鼠类,鸣锣开道,新郎着绿衣黄马,新娘着红装坐花轿,抱鸡、提鱼、吹喇叭的队伍好不热闹,只有大黄猫是痴呆像。“有女者不必去攀高贵,专找有权势的”这一民间是非观念表现得何等充分,何等鲜明! 特点
滩头年画在构图上“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集中、对称、均衡而富有变化。从门神类的作品就不难看出这一特点,以主要人物来突出构图中心,次要人物均衡地缩小在下部,集中概括, 满而不乱,人物突出,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脚、手、道具安排巧妙,统一而富有变化,对称而不呆板。《和气致祥》(图4)“圆”形来构图,人物头部与身体躯干两个圆形组合成一个大圆形,衣服上的纹理和如意也是“圆”的造型,但通过如意手板和衣纹的细节刻画,疏密变化得当,更好的突出了主题,体现了完美的构图形式。 滩头年画的用线刚劲挺拔,运动感强,强调装饰意味,如人物眉毛,胡须、衣带的飘动,纹理等线条的节奏,粗细各有不同,使形象个性特点得以更好张扬。 滩头年画的印刷用纸和颜料的采用与制作十分特别。滩头年画的印刷用纸是由当地的手工作坊以毛竹为原料制造的“玉版纸”,纸质厚、韧性强,色显奶黄色。印刷前需将纸蒸煮(增加纸的韧性和柔性)在纸上胶粉。这种胶粉是一种色白而细的天然矿物质,当地人称“白胶泥”,经打碎,漂白加胶刷在蒸煮玉版纸上,这样纸就特别受色,并能使色彩润泽、鲜艳、厚重。滩头年画在颜料的采用、调配也非常独特。滩头年画使用的颜色除黄丹(学名桔红)烟子(学名煤黑)外,采用的都是品色系列的颜料:品桃(玫瑰红)、品兰(群青)、品黄(淡黄)、品绿(翠绿)。并且所有的颜料都是作坊自己手工加工,色彩纯度高。在调色上滩头年画的用水也很讲究,是用当地的地下水加入篙子水(即民间做豆腐时过滤出来的水)、白胶泥等秘方使色彩纯度高、鲜艳、渗透性适当,可保存的时间长。
渊源悠久的楚文化传统,独特的湘中民俗民风和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滩头木版年画的特殊面貌和丰富内涵。与沿江水陆交通便利的“桃花坞”“杨柳青”等地木版年画相比,滩头年画很少受到西洋画、文人画的影响,保留着淳朴、稚拙、幽默的美感特色,更具有一种强烈的原始生命力。它不假修饰,宛如朴素大方的山野村姑,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并以浓烈的湖南“辣味”而独放异彩。在这种作品面前,人们感到了艺术的圣洁与崇高,出自劳动者之手的艺术品,闪烁着平易而睿智的光亮,以宽厚博大的品格,传递着我们民族幽默自信的情感气息。 滩头年画在构图上饱满简洁,大多对称呼应,大与小,疏与密,虚与实,动与静的处理十分得体,画面统一而不零乱,集中而不堆砌,使人感觉十分舒适。其造型古拙、幽默、变形大胆洗炼,神态优美生动。与表现内容谐调相应。如《老鼠嫁女》画面右角上蹲着一只猫,这只猫接受老鼠送鸡送鱼的贿赂,眯缝着眼,任老鼠吹吹打打招摇而过。运用拟人手法,加以夸大变形,显得栩栩如生,拙中显精,雅俗共赏。同时也抨击了社会的官场弊端,使之赋予深刻的社会意义,更显得格外幽默有趣,耐人寻味。《门神》则刻意夸张人物扬起的剑眉,那黑白分明又大又圆的不合比例的身材,都是为强调有“神”,突出其“意”,可谓“得意而忘形”。以单刀直入雕刻的线条方圆结合,稚拙刚健强烈的力度和节律感。它的色彩风格表现更为独特,毫无拘束地大胆使用高纯度原色,形成补色对比,以自制槐黄、藤黄、靛青、叶绿、黄丹等为主,色彩配置不受真实对像的限制,用大小冷暖不同的的色块,巧妙相间,最后压上墨线,有的还洒上鑫片,并用笔描绘出美须、嘴唇、面脸等处,称之为“开脸”,整个画面在变化中求统一,形成鲜明、强烈、热辣的基调,使人联想到湖南的辣椒味。用岩浆泥水制成的粉白纸渗而不滞,透而不糊,渗迹圆润,是我国印刷年画中独一无二的纸张。当地的泉水又特别起色,使用这种纸和水来印刷年画,颜料印上去更显得艳丽夺目,厚重明快,还有浮雕感,充分体现了年画气喜洋洋的民间气氛,更加强了它的乡土意味。这种在造型、色彩上的不受真实对像的限制所表现出的随意性,完全是农民群众的审美思想的体现。 滩头年画特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风貌,至今仍闪烁着迷人的魅力和光彩,显示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那情感对像,情感内容以及情感形式体现的传统“基础本体”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潜在性和可能性,那些出自劳动者之手的艺术品历经千百年竟生生不息,其中的力量和奥妙不正是那种如黄土般朴厚,如蓝天般清澈;那种平易而壑智,出自民间,却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原因所在吧! 传承发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滩头年画的抢救和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87年4月滩头年画研究会应邀参加山东维坊全国民间木版年画展览,使滩头年画受到了参观展览的中外专家、学者的格外青睐,他们争相购藏。近年来,滩头年画研究会尽力挖掘和整理了一批优秀传统作品;发动和组织民间老艺人,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逐步恢复了它们的生产;写出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同时着意在传统木版年画上觅寻新路,即不仅在发掘,主要在发展,意在寻找沟通传统文化艺术语言的新蹊径。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当地的画家向民间美术学习,用“母亲艺术”的乳汁作滋养在心灵中融化,使自身的艺术素质有了根基,去创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涵和审美思想的渊流中,一头又深入到农村现实生活中,把握母亲艺术的脉络,与时代跳动的脉搏融会贯通,表现新时代人们的新风俗与精神面貌。 滩头年画一直恪守着“传内不传外”的祖训,以高奶奶倔犟的个性,也许真的会失传。只是民间艺术的失传已很频仍,疾呼久了就会心生麻木。 滩头年画作坊现仅存两三家,技艺较高的艺人也仅两三人。高腊梅作坊的钟海仙、高腊梅夫妇是目前技艺最高的滩头年画掌门人,特别是“配色”和“开脸”技艺炉火纯青。今年年初,钟海仙获首批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但钟海仙师傅今年已80岁,高腊梅也已75岁。 大事记清朝嘉庆年间,滩头一代盛产“五色纸”,被列入贡品送往宫廷。堪称滩头年画的前身,故滩头年画俗称“花纸”。 清朝道光年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桃园三结义》、《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种戏文故事新品种。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生产作坊108家,工人2000余人,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当时著名的作坊有正大昌、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顺昌、松荣祥,钟良美、宝悦来、天顺昌、义生和等。 解放后,有段时间滩头年画被作为封建迷信品而禁止生产出售,致使年画生产近乎停顿。 1958年,滩头年画重新获得批准生产,当年销量达20多万张。 1963年,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到滩头学习考察,利用传统技术加上现代内容,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等新画稿刻印出版。 文化大革命中,滩头年画列为“四旧”,大量印板被付之一炬,有些版本就此失传。 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滩头年画才得已恢复生产。 1982年,滩头的年画作坊又增加到十二家,产销量达140多万张。 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以隆回县文化馆为主对滩头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并恢复刻印了失传的“托全”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和《花园赠珠》等印版。 1988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1994年,滩头年画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银奖。 2003年9月,滩头年画在全国传统工艺品大展中荣获金奖。 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的新闻发布会上,滩头年画被列入该工程的首批项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